再来说一个比较狗血的合伙项目,因为这个项目时间非常短,所以我的记忆也不是非常清晰了。 这应该是2010年的一个合伙项目,是做跨境电商。 你可能傻眼了吧,2010做跨境电商,简直是先驱啊。还真是,当时我在关注跨境电商的时候,ANKER还没有出来,环球易购还没有出现,傲基才刚刚开始。 当时最牛的是两家公司,一家叫做DEAL X (好像是叫这个,我有点忘了,反正上市了),还有一家是兰亭集势(LIGHTING IN THE BOX). 应该说我还是非常有前瞻性的一个人,当时就看好跨境电商的人真心不多,我记得我还参加过深圳的一个组织叫做“海贸会”,里面都是一个跨境电商的元老级人物,虽然我不认识,但是 …
沿着第一部的故事线,我们继续往下走。2011年我从打工的民营企业出来,开始创业。应该说创业的故事是艰辛,而又充满曲折的,但是我这一part并不想讲我这部分的故事,而是跳到2013年我们开始了一个新的合伙项目:淘宝创业。 2008年我在民营企业打工的时候,我就非常关注电商这个领域,包括淘宝,亚马逊这些平台,当时我就隐隐觉得我早晚要进入电商这个战场。 2011年左右,淘宝推出了淘宝商城然后后来改成了天猫,开始大力扶植新的商家入驻天猫。当时因为我在忙着创业,也没有精力来搞这一块。结果了2013年,天猫发展速度简直让所有人傻了眼,我也非常焦虑,觉得电商这一块如果不进入,未来会错失大机会。 2013年底 …
2008年,我刚从国有企业出来,找了一家民营企业上班(当时民营企业还是相当被鄙视的)。至少在我老家,我如果说我在国有企业(我刚刚离职的那家公司),基本所有人都会投来羡慕的眼光;如果我说在一家民营企业上班,所有人都是鄙夷的眼光,靠谱吗? 因为我从来就是一个爱折腾的人,所以上班的同时我就不断的在想如何创业的事情,当时的自己懵懵懂懂,总觉得折腾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 因为在这个民营公司干的不错(主要是老板赏识),我在打工这条路上顺风顺水,大概进公司三个月当了部门经理,所以当时也没有想着直接出来创业,就想着能不能和别人合伙创业,自己的工作还继续干,其实当时的我就有纳西姆-塔勒布的思想(反脆弱曲线),哈哈 …
一跟一个朋友聊天,她谈到最近生意不错,自己的小贸易公司这两年逆势增长,夫妻店感觉有些应付不过来了。她的想法,是从老公司里,把曾经的一个同事给挖过来。这个同事在老公司混得不怎么如意,收入也没有大的增长,所以对跳槽到她公司,有很大兴趣,也明里暗里表露了想法。于是她找我分析一下,招老同事进来的想法是否可行。比如她自己负责业务开发;她老公负责对接供应商,做采购和验货;而老同事有差不多十年的跟单经验,工作还算认真负责,性格也比较开朗,私底下还是她的闺蜜,如果招进来全面负责现有客户的订单处理,她就可以腾出手,集中精力在维护老客户,和新订单的开发上。所以她觉得,做生不如做熟,外面招聘助理或跟单,能力如何不说 …
2016年3月我辞职出来创业,没过多久积蓄花光,把车卖了继续干,没多久又花光了,女朋友借给我10万继续干,又花光,大学学长投了8万进来继续干,又花光...直到2017年9月公司才开始盈利,在这之前的1年半时间里,每个月都在亏,但我从未想过放弃,依然信心满满,创业的第一天,我在办公位正前方的墙上贴了张小纸条,纸条上写着“方向对了,不怕路远”。 创业是许许多多人的梦想,但是能坚持下来的并不多,有的是合伙人之间闹翻,有的是赚了点钱就到处投资,靠运气赚来的钱靠实力亏光,有的是顶不住外界的质疑和家人的反对,有的是走着走着就迷失了方向... 作为创始人,最重要的三件事: …
我的家乡在陕西关中平原离省会西安以西70公里的一座县城郊区,家里有父母和一姐一妹,和我,80年代整个国内经济还很差,那个时候每家每户经济都差不多,一个字穷,但相对于其他地方,我们这里算是交通发达,陇海铁路,西宝公路从家门口经过,人们以种植为主,唯一出路就是读书。父亲由于自身的成长环境对我们从小要求很严厉,父亲没有读过书(父亲兄弟3人,他排老三),按道理,应该是最小的被宠爱多点,但很不幸,我奶奶很年轻就生重病,我父亲在他准备上私塾的时候被他爷爷赶回家照顾我奶奶,一直到父亲8岁,奶奶去世,2个伯父幸运的读了书,我父亲自此就一直在家里做家务,直到成年被村里当作劳力送去修西宝铁路5、6年,他做的是最危 …
2011年9月份正式走上了开厂之路,这个月最重要的是招人,毕竟工厂运作和产能离不开熟练的工人,当时这个管理说自己可以带来10几个工人,可以建一条生产线,但是等他到岗后,实际跟他过来也就3-4个人,根本达不到一条流水线的人数,然后就每天去劳务市场招,这个时间,技术好点的都基本进厂安定下来了,那些不愿意进厂的临时工,做一天休一天,工资都是按天结,就这样陆陆续续招了2个月,差不多有10几个人,总算一条线建立起来。经过各种磨合,算是能做出来成品了,但是产能还是非常有限,大部分还是外发。这年广交会还算可以,基本和上次持平,有大半的老客户继续返单,广交会后,各种订单生产的压力又接踵而来,每天疲于自己工厂的 …
昨晚跟我弟聊了一下关于一个职业规划和选择的话题,这个话题去年这个时候也谈过,跨越一年的时间来看,并没有太大的改变。 有些内容我觉得可以记录下来,我发现我自己的思想也做了调整和改变。一、关于辞职的前提条件。 我是不赞成裸辞的,这个并不等于说你必须找好下家才能辞职,而是你对于辞职之后你有没有自己的想法和规划,不管是换公司还是换行业。 这里有个挺有趣的分歧是,弟弟说,下家的HR不会等一个员工一个月的交接期这么久,后面有面试的合适人员就直接招聘了。 我的回答是, 因为你是基层,你还在第一条赛道上,所以你就会被这个限制。 说白了,替换 …
2019年12月15日,我参加了一场霸都的外贸商会聚会。这场聚会,让我认识了几位外贸做得还不错的大牛,同时也让我隐隐感到一丝不安和诧异,因为参加聚会的18个人中有9名SOHO。吃饭的时候,有两名SOHO提了同样的问题,到底什么时候该建立自己的团队,而我当时想的是,作为一名SOHO,你究竟还打算SOHO多久? 就我个人而言,过去十年的整个职业生涯路线是从正规军走向八路军,再走向革命军,最终的归途也是正规军。所以我个人不看好SOHO,虽然米课圈里也有让我敬仰的像亿姐这样的SOHO大牛,但是我并不认为SOHO是一条光明的康庄大道,下面我就来说说为什么要组建团队,从SOHO过渡到外贸 …
最近咨询闻道建站问题的朋友比较多,发现大部分朋友都是SOHO, 想通过建独立站来拿询盘,聊着聊着很多就变成了朋友,也就“无话不谈”了,有些朋友也顺便聊起来自己的业务和产品,毕竟网站上要放产品和显示生意模式,并最终为转化为业务服务的。闻道发现不少的朋友对于什么是SEO,什么是营销型网站不是特别熟悉,如果自己去建一个网站或者全部交给建站公司去做,估计成功难度比较大,毕竟建站是一个系统工程,既要懂产品,又要懂营销和SEO。但是深入聊下去闻道发现有些朋友对于自己的产品,行业,目标市场,竞争对手,甚至供应商都或多或少不够了解。如果说不懂建站,不懂SEO还可以去外包解决,如果不熟悉自己的产品,没有可靠的供 …
分享至微信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米课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