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年大吉,万事如意!
用写作抗衰老———-第一部分记录我的老师,用写作实现梦想的方式,即抗衰老,又心态年轻,让我们借鉴他的成功思路!我们每个人都在为梦想奋斗,不知走的路对不对,不知方法对不对,迷茫中,抽出时间关注一下!
每日一读(1月14日):1922年夏末,20岁的沈从文孑然一身,怀揣着自己的文学梦想,从湖南来到北京城。那时候,年轻的沈从文对北京充满了美好的梦想:寻找理想,读大学,读好书,救国。然而,现实却是无情和残酷的,偌大一个北京城,哪里能够容得下这个从地方部队退役的穷困乡下小子?茫茫人海,举目无亲,沈从文无法进入大学,只好住在酉西会馆里,每日到宣武门内的京师图书馆去读书自学。接着,他又搬到沙滩红楼附近的一所小公寓里,去北京大学当旁听生。为了生存,他开始写作,却连新式标点都不会用,但他坚持不懈地写稿,把稿件投向北京的各家杂志和报纸的文学副刊,而这些稿件却都石沉大海,杳无音讯。沈从文陷入了穷困和茫然之中。在生存的困窘之中,沈从文写信给北京大学讲师郁达夫,诉说了自己的苦恼和不幸。郁达夫非常同情沈从文的遭遇,便在北京的报纸上发表了一篇《给一位文学青年的公开状》,正是因为这封公开信,沈从文的名字开始慢慢引起了一些报纸杂志的关注,他的一些散文和诗作开始在《晨报副刊》等一些报纸杂志上崭露头角。
早😊1月13日早点:著名数学家苏步青先生认为“语文是成材的第一要素”,他在任复旦大学校长的就职宣言中说:“如果允许复旦大学单独招生,我的意见是,第一堂先考语文,考后就判卷子,不合格的,以下的功课就不要考了。语文你都不行,别的是学不通的。”他对诗词和文学无比爱恋,于工作繁忙之际,每晚仍要在睡觉前花二三十分钟念诗词,他一生中写了近千首旧体诗词,96岁高龄时出版了《苏步青业余诗词钞》,收诗作444首,词60首。
分享至微信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米课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