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子之事亲也,事心为上,事身次之;最下,事身而不恤其心;又其下,事之以文而不恤其身。
明与无明,凡夫见二。智者了达,其性无二。无二之性,即是实性。实性者,处凡愚而不减,在贤圣而不增,住烦恼而不乱,居禅定而不寂。不断不常,不来不去,不在中间,及其内外。不生不灭,性相如如。常住不迁,名之曰道。
于一切善恶境界,心念不起,名为坐。内见自性不动,名为禅。
养“浩然之气”的方法就是“以直养而无害”,也就是直心而行,让本心做主宰,不去妨碍本心的流通,那么气量自然越来越足。
我们学习时间管理,最本质的目的,是为了尽量减少自己在各种日常事务上的消耗,尽量不去做不必要的事情,从而抽出更多的时间,去陪伴我们的家人,追求自己的梦想,享受生命的美好,体验不同的景致,去做我们真正想做的事情。
好的思维模式是什么呢?是让大脑从习惯稳定变成习惯变化,让大脑接受一个事实:生活是充满未知和不确定性的,而是通过一切的机会不断地充实和丰富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强大,是以“让自己变强”为目的,把生活中一切问题和挑战,都视为一个实验的机会,从中获得经验,作为大脑成长的养料,不断充实大脑。
什么是讲清楚,如果需要用到一个陌生的概念,要想办法向你讲述它的来龙去脉、内在逻辑、原理和场景,让你尽可能增进对它的理解。
你必须非常清楚,自己遇到了什么问题,产生了什么需求,在这个基础上需要补充什么、摄入什么,再有意识地主动摄取和整合,以自己的实践为导向,最终形成一套适合自己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才是行之有效的学习之道。
情绪的作用,是来源于生理禀赋,是由于身体内部健康状况的作用。换言之,健康与不健康,和情绪关系很重要。如《内经》所说: 五精所并:精气并于心则喜,并于肺则悲,并于肝则忧,并于脾则畏,并于肾则恐。是谓五并,虚而相并者也。 《中庸》,开头就先从天命之道的“知性”,便特别说道: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分享至微信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米课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