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资讯爆炸的时代,我们用着同样的搜索引擎、同样的平台、同样的APP、同样的书,为什么有人能一直领先?为什么有的人能将米课圈的效用提升到了120%,而有些人(譬如我)好像只学到30%?
这些问题始源与我与相遇米课圈的那天。其实,在那之前,我只是窝在自己的圈子里囫囵地吞着老师的视频,压根不知道外面发生了什么,它的出现让我心理突然产生了巨大的落差。初期每天看着牛人分享,跟打鸡血一样兴奋;可是渐渐的那个差距让我陷入郁闷。曾经一度逃离,只想静静。可是心底的问题一直得不到解答,于是又重新回归,有目的性地分析他们的经历。
其实这些学霸都不是一天练成的,诚然领悟力会让人学习速度产生差距,可是根本的还是因为他们不断地阅读(Reading)、不断地实践(Practice)和不断地反思/自我评估(Assessment)。因为阅历难以复制,可是实践,反思和阅读是能通过后天能改进,而领悟力也能在一系列训练中提升。于是乎就总结出了‘RAP三原则’。
R-Reading阅读
这个是对我影响最大的,不爱看书的我,也开始嚼着各种畅销书,譬如《原则》、《未来简史》、《人类简史》、《穷查理宝典》等等。讲真的,我不能完全看懂,很多书给我的感觉就是“哦”一声。总觉得应该有很多深奥的道理,可是看完又觉得它讲的道理很简单,然后回想下又有一种不太对劲的感觉。可是随着看的书一点点的增加,很多书里的信息慢慢串联起来,发现能对一些知识点有更深的理解。也正是看了不同的书,重看老师的视频会有一种新理解。所以,在学习视频的同时,不要忽略老师推荐的书,英文麻烦就先从中文开始读吧,只有结合了书籍,老师的内容才能融进自己的理解。
P-Practice实践
如果不去实践怎么知道自己是否真的弄懂了呢?看了的视频和书只是一堆停留在大脑皮层的记忆碎片,并不能为自己所用。就像看大厨做菜,眼睛学会了,手却背叛了自己。只有去实操才会发现自己会在哪里卡壳,需要哪些知识去填补空缺。正如搭建网站,如果不实操,就不会明白设计和文案比搭建更麻烦。
A-Assessment自我评估/反思
这里是要站在客观的角度,以第三方的角色总结自己所学、学做,适时作出调整。如果一味的往前冲,不知道自己是否跑偏,那么有可能在错误的路上越走越远;又或者意识不到自己在同一个地方重复犯错。刚开始学料神课时,很心急的直接跳到搜索那里,可是学的有点懵懵懂懂,后来思考下发现是自己底层逻辑没跟上,于是老老实实地从头开始看。进步永远不是一条直线,总会绕一些弯路,适当地停下脚步,给自己来个期中测试也不失为一件幸事。正确了就继续前进,错误了就即使改正。
米课是一个很好的起步平台,它有点像初学自行车时的辅助轮。但要记住,一直靠着辅助轮永远不可能学会自行车,只有多看书,多反思,多实践,才能把老师和学霸的知识为己所用,才会有卸下辅助轮的那一天。希望那时候的你已经从看客变成了分享者。
分享至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