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文章
想飞的猪keren
2021-11-18 15:38

读《认知觉醒》思考一二

这本书从四月份朋友推荐开始听了两遍,五月买纸质书到现在,分阶段看了2遍,把书中画线部分用键盘敲了一遍(画线32页,这大概也是我画线最多的一本书)。搁置数日。如作者所说,到这个时候你还能记住什么,那就是该书对你最大的触动点。
在我看来这是一本自我成长的百科全书,书中讲的全是底层逻辑,每个点几乎每天都发生在80%普通人身上。所以在每天的行动中,当某件陋习或情绪正在发生时,总会想到书中的观点和作者所教的应对策略。
当我明白了书中讲的关于大脑的结构和分类,使我明白了,你做的每个决定都是由三个不同的大脑来决定的,而最强势的大脑就是那个趋易避难,好吃懒做的原始脑。如此以来,不会再常常陷入自责。同时,也会更清晰的去判断自己的思考来自于哪个大脑,也更容易觉察到自己的情绪。这就让我们完成了第一步,更好的自我认识。
感触最深的来自接下来的这两节,焦虑和耐心。 书中列举的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焦虑,我几乎全部中招。这也是现代人最严重的通病吧。感激地是作者也从大脑的构成特点,帮我列出面对各种焦虑的应对方法。
随后一节所讲的耐心对应对焦虑起了实质性的推动作用。所谓治标不治本。行动策略教给你未必会用。那再给你讲讲耐心。行动加心理认知,还有什么比这更全面的?写到这里开始明白了作者的良苦用心,何为把焦虑和耐心放在第一章,而且连在一起。
你期待中的飞跃,往往比我们想象中来得更曲折。不是宣扬的一万小时定律,也不是坚持 21天。日进一寸的欢喜也只有在前期才能感受到。 事实是,想做成一件事,就像我们爬一座高山,最初能明显感受到我们的高度在上升,山脚的房子离我们越来越远。但是爬到中途,灌木重生,雾气迷漫,山路迂回,明明是要上山,中间却时不时还要走下坡,有时会怀疑自己是不是走错了。当你硬着头皮坚持走下去,突然,峰回路转,在某个不经意的转角,你惊奇的发现自己离山顶只差一点点了。这就是有名的复利曲线,做成一件事有一个规律,前期持续上升,中间出现平台期,停止上升,甚至下降,后期反弹出现飞跃。
以作者的经验,坚持做某件事,真正能成为你的习惯或看到效果,是在坚持180天后。知道了这个事实,你还会为自己坚持3个月了,怎么还一点效果都没有而焦虑吗?
书中另外一个贯穿全文的学习方法论来自著名的《刻意练习》中的-----舒适区边缘。意思是,无论是学习新知识,养成某个习惯,练习某项技能,锻炼身体等,最佳的方式是一直处在舒适区边缘进行练习。太简单的,只是在做已会的事情,得不到扩展。太难的,与当下的能力不匹配,难已接收甚至听不懂,也会导致失败感太重,从而半途而废。什么是舒适区边缘呢?即,在该领域学习自己稍微努力一点就能学会的(做到的)。
实际运用这个方法的难点在于如何去发现”舒适区边缘“这个区域。我理解的是,不要生搬硬套别人的方法论,根据具体事项,查阅专业知识找出适合自己的方案。再在行动中进一步做出调整,最终找到一套让自己能长期做下去的方案。
书中另一个重要的观点---输出,从《刻意练习》的3F原则 (focus,feedback, fixed )到师北辰老师的《让写作成为精进你的武器》 再到《认知觉醒》,输出的重要性一再被各位作者强调。我想这大概是我们误解了谦卑,以及忽略了大脑的懒惰。常常以为读书,听课就是在学习。却轻视了自己动手去创作的重要性,也是趋易避难的表现,自己做比看别人做要难得多。我们常常会说,我写的不好,写了有啥用。我说不好,说了不啥用。 有用的,用处不在于作品本身的质量,而在于练习你的大脑去思考。接收新知识就如同从外部把水引入自己的水池(知识库),引入后不做任何其它运作,知识如死水般,很快就会被新的事物挤占,最终在你脑海里什么也没留下。把引入自己水池的水不断流动,让死水变成一汪清泉。同理,当你用自己的语言和思维去整理运用这些知识,知识才能与你的思维融入一体, 从而真正掌握成为自己的财富。这也是书中提到有名的《费曼学习法》所倡导的方法。我想这些称之为著名的方法都是经过大批普通人去验证才被广为流传的,是值得我们心怀敬意去学习并实践的。
上周,鼓励自己在最喜欢的作家微信公众号文章里留言,看完文章稍微仔细体味了一下这篇文章并写下了自己当时的读后感作为留言,不想第二天收到了通知,说我的留言被选为精华留言了。虽然这件事并不是特别难,但是,对于自己来说,被肯定的满足,喜悦,成就感都有。同进也给自己小小的鼓励。随后有勇气决定直接写这篇读后感。
在鼓励自己输出的这段时间里,也验证了作者提到的另一个学习方法”关联“以及脑神经元的运作机制。所谓”关联“就是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要与自己原有的知识相结合。我们学习一件事物,本质就是不断加强各神经元之间的联系。越学越活,越用越牢固。
最近因为被一个同行的文章所感染,想加入她组织的行业群,加入她的群也是有要求的。自己写了一段真诚的自我介绍给她,成功打动了群主,为自己争取到了机会。进群之后, 在自我介绍里,我也勇敢的说出了自己深藏的秘密。我得到的是大家对我的肯定和钦佩,而不是哗然和惊愕。心里似乎也释放了一个沉重的小球。自然地又关联起我看过的另一本书说过的“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好像在这一刻才真正理解了这句话的意思。知识你在用它的时候,它才真正属于你。
在群里,看她们讨论工作,自我介绍,每个人都比自己优秀不止一点点。如果是以前,我肯定是嘴上说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节奏”心里却暗生自卑和焦虑。可是,一想到《认知觉醒》里关于定位焦虑的描述,便释然了。不在一个水平,比较是徒增烦恼。
短时间内,外部各种新知识,陌生人冲击着我,一时应接不瑕,情绪起伏。我又关联到书中提到另一个作家所说的“我们要常常站在一生的高度去审视现在的自己”,等我八十岁的时候,再看人生的这一刻,这一切的波澜壮阔还重要吗?稍停顿,情绪立刻平静许多。毕竟,持续的平和是保证专注和高效的必要条件。(这也是书中的知识)
如此一来,把新旧知识打碎揉合,形成自己的体系。不断在实践中运用。从而达到学习最终的目的---改变。
还要提到书中讲到的一个关键点----自我反省。从古自今,无数前辈提到自我反省。越来越多的人提到复盘。自我反省的好处,可见一斑。本书作者不仅说了自我反省的好处。还提出了具体的方法和思路。非常实用。值得借鉴。
写到这里,突然觉得这不仅仅是一本开启自我成长原动力的书,更是一本让我学会去提升感知幸福能力的修行书。书中教我们如何在实际生活运用一些知识让自己变得更好。而生活就是最好的道场,这不就是一本修行秘籍吗?感知幸福的能力决定着我们能否过得幸福,不是么?
写到这里,深深体会到开篇一行小字“送给我的女儿” 的慈爱和深情, 如此严谨细腻地从科学的角度讲原理,讲问题,每个问题都给出简单明了的思路甚至具体方法。如没有父亲的深爱,何以出此优秀的作品。我们是幸运的,也分享了这份细腻的爱。
对该书作者---周岭先生致以最诚挚的感谢。如我在群里所说,我就像个提着篮子拣宝贝的人。周岭先生送给我们的是一件万能法宝。

2021.11.17 Keren
PS.写完发给作者周岭先生,没想到得到了作者的肯定。心怀感恩和力量。
editor_bg.png












































举报
收藏
转发
0/500
添加表情
评论
评论 (3)
最近
最早
3天2夜学会建站
置顶时间 :

设置帖子类型

普通
新闻
活动
修改

圈内转发

0/104

分享至微信

复制链接

举报

请选择举报理由

留联系方式
垃圾广告
人身攻击
侵权抄袭
违法信息
举报

确认要删除自己的评论吗?

取消 确定

确认要删除自己的文章吗?

取消 确定
提问
设置提问积分
当前可用积分:
-
+
20
50
100
200
偷看

积分偷看

10积分
我的积分(可用积分)
确认偷看

问题已关注

答主回复后,系统将通知你

不再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