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米课,到底是学什么?
有人说,是学方法,学思维方式,学“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里面的那个渔。
料Sam老师的课程,我听课的时候,经常会在心中感叹:老师是怎么想到用这个工具的?老师是怎么知道要在这里改一个代码?老师是怎么知道如果这样写或者这样做就会得到这样的效果??
我还没想完,Sam老师就已经将我的疑问在课程里提出来,他经常说:“有学员看到这里,经常问我,你是怎么知道要在这里修改这个代码的?你是怎么知道要在这里添加一个插件的?你怎么知道这个插件就叫这个名字的?”
对呀!!知道用哪个插件,知道怎么写邮件,知道怎么修改代码。。。这些原来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为什么要用,什么时候用,在哪里用。
我不禁想起高中政治课程时有一个名词“主观能动性”,又想起有人说过“不少人读完大学,其实什么都没学会,连最简单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论都没有学会”。
事实上正是如此。
我在想,Sam老师今天在教我们用尽用透了google这个搜索引擎去为开发客户搜索客户分析客户,他朝有一日,这个google倒了没了,出现一个Coocle呢?是否又要回头来米课再买一个怎样用Coocle的课程?一节节课听下去,我发现料Sam老师成为料神老师,完全是因为他为了做好一件事情,无所不用其极(贬词褒用哈!),竭尽所能的去想尽一切办法,去思考,尝试多了,动脑筋多了,就慢慢的知道原来要在这里用这个插件,那里要改这个代码。但是会插件会改代码都不是最终目标,只是手段,一切还是围绕着要把工作做好的这个目标。
我自己有孩子之后,我想给孩子讲故事。讲着讲着,我开始怀疑到底我这样讲对不对,用的书对不对?方式对不对?一天读多少本?到底要从几岁开始讲起?到底是要讲到几岁?哪个阶段用什么书?。。。。很多问题。有一天我看到一句话“父母居然不用考试就可以上岗成为父母,是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我不禁想,对呀有道理呀。既然做父母不是天生就会就懂,那我讲故事这件事情,我肯定也是想当然的,也是自以为是的,肯定也是有误区的,或者一知半解可能正在走在歪路上,或者正在事倍功半效率不高。那我为什么不去研究一下这个问题?不去学习分析一下“讲故事”这个问题?
然后我就开始动用的一切“主观能动性”,我搜集了很多资料,看了很多在这个领域做得好的人写的经验,我发现居然讲故事这个事情真的不简单,居然还有人写了厚厚的几本书来教父母讲故事。还有人专门一生就做了一件事:“阅读推广人”。真的是一行有一行的奥妙,行行出状元。不研究不知道,不了解就会想当然。只有彻底了解这个事情的一个大局,才能对自己在做的事情到底做到了哪一步,这一步做得对不对,才有所体会,才能把握进度,把握整个事情的走向。
然后我又思考我自己的工作。这不是和工作一样的道理吗?写开发信这个事情,写文案,难道颜sir一出生就会的吗?不是的,还是经过思考,去寻求方法,不断的试验,才得出的经验和教案。google搜索客户,难道料Sam老师一开始就会吗?不是的,仍然是因为他要解决搜索客户这个事情,才无所不用其极的去把google研究透彻了才得出的方法。
要做好一件事,首先要去研究透彻这件事情。
我发现做妈妈和做工作真的是相通的,很多人工作未必做得很出色,不过做妈妈做得一流。
比如孩子到了吃辅食的阶段,她会下载食谱,会每天做不同花样的辅食,会知道买什么辅食机,什么食材。又比如孩子要吃奶粉,一个英文都不懂的妈妈,她可以为了让孩子吃放心奶粉,她可以研究透彻了市面上的奶粉品牌,去论坛或者请教身边人士的人,去研究怎么海淘,怎么转运,怎么清关,怎样交税。
她是天生就会的吗?不是的,是因为成为了妈妈,她要对孩子负责,她爱孩子,她使出12分努力,去做到旁人看起来好像不容易的事情。
工作不是如此吗?我不禁想,这完全取决于你内心怎么想,你想做到哪个程度,你就会付出多少的努力,然后你就能达到哪个高度。
(谨以此记录一下自己学完料sam课程的一点小感悟。我没有米课圈的牛人那么厉害,哈哈,学完之后能够写出一整本厚厚的详尽的读书笔记,我只有一点小感悟,并以此督促自己继续努力。谢谢你看到这里哦 )
分享至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