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号参加了女儿的家长会,很“荣庆”成为发言者来分享“育儿经验”。
三天前收到班主任信息,希望我能分享下“育儿经验”,当时不好意思和老师交代,其实我很少陪伴和辅导女儿,因为女儿作业是爸爸辅导的,晚上是和奶奶一起睡的,放学是奶奶接的。(我们家是和公公婆婆一起生活的。)我是负责辅导儿子作业的。要不是疫情,我一般都会主动加班到七八点回家,有时候会更晚,十点到十一点,回到家,孩子们早已经睡了。
我时常会觉得自己在家没有存在感,除了吃饭和睡觉,心都扑在工作上;也许受原生家庭的影响,我从小是奶奶带大的,家里排行老大,下面还有弟弟和妹妹,小时候家里穷,爸爸妈妈为了生计,根本顾不上我,时常教导我要当个老大,照顾好弟弟和妹妹。在我的记忆里,多么羡慕弟弟妹妹对爸爸妈妈撒娇,多么盼望能和爸爸妈妈亲近点。这也只是放在心里偷偷想过。
我经常假装自己的坚强,上了初中,利用暑假假期,去发传单,挣点学费或者零花钱,因为那时候爸爸爱打麻将不工作,家里有好几亩地都是妈妈一个人去操劳的(插秧,施肥,摘棉花等)。那时候一个星期回家一次,上学放学都是走着去的,每个星期五回家拿生活费,星期天下午上学,现在不记得具体生活费是多少,印象是很少的,因为没额外钱买零食,看着同学吃零食,嘴里真馋啊!再后来考上高中,大学,大上学每年都有奖学金,每个月生活费没敢向父母要太多,印象中自己就是那个紧巴巴的,土土的,舍不得吃,舍不得穿,时常有种紧张感的小妹。 后来在大学认识了老公,家里也排行老大,下面有弟弟和妹妹。家境和我们家也差不多,我最喜欢就是公公婆婆一家其乐融融的样子,喜欢大家庭聚在一起有说有笑的场景。公公婆婆因为计划生育从家里逃出来,一路都是苦过来的,三个孩子都是自己带大的,认识老公的时候,公公婆婆做了点小本生意,终于在老公上大学最后一年,买了一套房子,也欠债近20万,接着毕业那年我们结婚了。紧接着有了第一个孩子。那时候老公工资低,每个月1000多,工资每个月涨500。我们要愁着给家里还债,还要供弟弟妹妹读书。我其实没有帮忙什么忙,因为照顾孩子没有工作,只能靠着老公每个月寄点生活费,那时候怀孕我就回家了,和公公婆婆一起生活,靠老公一个人打拼;有点生活费,除了给孩子买点营养品,日用品和衣服,不敢太花钱,时常觉得没钱。到现在我都有这种没钱就没安全感的余悸......
唠叨了这么多,思绪回到了演讲。本来是计划老公去的,老公因为预约了医生要检查右脚就推给我了。在家长会前2天,老公知道我没什么准备,就网上搜了下资料,再结合自家情况,写了四面的稿子给我。我一直没看,直到家长会前天晚上才看了他的稿子。我觉得,这个不能表达我的心声,就没用,硬是要自己写点东西出来,哪怕很短也行,一定要写出内心的感受。那天晚上在微博上看了一遍李小萌的《你好妈妈》和《妈妈夜店为你充电》栏目。第二天早上才写出2面稿子,下午两点到教室。
我是最后一位家长代表发言的,前面有两位,一位简洁思路清晰,一位详细具体;到我了,我是带着稿子上去,刚开始说话有点发颤,接着身体在抖,然后语速加快,心跳越来越快,最后完全是照着稿子念下来的。不知道台下什么感觉,自己觉得还没说清楚就急着下台了。最后象小朋友一样红着脸低着头下台了。班主任为我解围,说平常爸爸会为女儿详细讲解错题,会分析原因。说这是很好的习惯。
在座位上,我竟然松弛下来了,自言自语:这就是真实的自己,本来就不会演讲呀。虽然效果不理想,内心却是很感激这次机会,让我面对这么多人能开口已经是一种进步了。回到家,老公问我演讲怎么样,我随意一说,还好啊。老公看到我失落的表情,就说肯定不怎么样,叫你用我写的稿子说嘛,你不用听,要是我去,肯定下面人为我喝彩。我回复说,不呀,很谢谢这次机会,让我知道我的害怕和担心,虽然讲得不怎么样,那又有什么关系呢?站在这么多人演讲感觉真好,虽然很紧张,但是事后会觉得舒畅,自己迈出了和大家沟通的一步。这对我来说真得太不容易了,我太封闭自己,不敢表达内心的感受。
今天是想到哪儿就写到哪儿,勇敢地写出了自己的感受,对自己是个很大的进度。希望今后的日子里,能更多地写点东西,就权当记录自己的生活,见证自己的成长。
分享至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