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从身边人那听到太多的噩耗,总以为死亡距离我很远,当身边亲人离世时,才知道原来它距离我这么近。
前段时间,当妈妈打电话告诉我外公抢救无效已去世的时候,眼泪控制不住往下掉,脑海里像放电影一样闪过很多和外公的回忆。
站在火葬场,看着外公的遗体被推入火炉到最后只留下一堆白骨和骨灰,当看到外婆从开始的哀恸到后面的平静,总忍不住会想:所以生死究竟是什么?人活在世上的意义是什么?
电影《Me Before You》里的男主即使很爱女主,依然选择了安乐死,以前不明白,但现在懂了,对生命意义的解读决定了对生死的定义。
记忆中第一次真正意义上感受到死亡带来的悲痛是在奶奶过世的时候,很长时间里都很难走出来,每次想起就眼泪止不住地掉。
后来在电影《寻梦环游记》里得到了关于死亡的另一种解释:死亡不是生命的终点,遗忘才是。
我开始释然,把奶奶的离开当成她人生话剧的谢幕,但我知道,她一定也在台下看着台上的我演着我自己的话剧。
很多的文学作品也总会在书里隐藏着对生命意义的探讨。
《三体》让我看到了人类生命的渺小,放大到整个宇宙,原来你我只是尘埃。
《百年孤独》里七代人不同形式的孤独让我明白,原来孤独是人贯穿始终的写照。
《人性的枷锁》里菲利浦告诉了我,人生本无意义,我们穷尽一生也只不过想摆脱束缚于我们的枷锁。
在《刀锋》里,拉里活出了他自己,让我看到了生命的另一种精彩。向内求,追求精神上的满足,或许外人看来虚无缥缈且无物质保障,但于拉里而言,甘之如饴。
一个导师曾跟我说过,一本书看到最后其实作者想表达的也只是那一句话,把那句话拎出来就能读懂那本书;人活一辈子,其实也就活了那句话。
在外公的葬礼上,很多亲友对外公的悼念,最终都归于那一句话上:是个勤奋友善的人。
那我的那句话会是什么呢?我不知道。
但唯一能肯定的是,若能活出自己的热爱和精彩,那句话总归不会太差。
分享至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