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个客户的压价套路,可能并不新鲜,但我却是第一次遇到,所以希望就此记录下来并借此对这个客户A做个复盘。
客户A是在去年年初的展会上认识的,由于公司人手安排的问题,展会后没有人去跟进,直到去年年中,我才开始联系,但一直没有回音。忽然有一天,收到了A的邮件让我们马上给他安排寄样板测试。我整个人雀跃起来,当即回复让他提供快递账号,我将在下周寄出样板。A立马回复
WHAT? 他要拿我们的样板跟我们的竞争对手作比较,还不愿意承担快递费?我犹豫了一下,但经过思考,结合客户的背景调查,我最终还是向公司申请了自付快递费寄样,并在一周后寄出了样板。后面就是等待和邮件跟进,中间有机会在展会碰面,可我华丽丽地错过了,由我的同事帮忙洽谈。一个多月后,我终于等来了一张试订单!只可惜,由于某个产品做不出来,交货期一推再推。我建议A分批出货,但没有回复。几个月后,A忽然发邮件说他要分批出货了。我当然赶紧安排了出货。货还没上船,A又发邮件说要下一张新订单,他的客户价格低,希望我们能够支持他。当时正是国外疫情很严重的时候,我们的订单受到很大的影响,经过跟经理商量,我问了A的目标价,一个非常接近我们底价的价格。学了冰大@毅冰HK的课,我知道不能无条件降价。于是在保证最低利润的情况下,作为支持,让A一次性全额付款,我就答应了他的目标价,价格下降了接近10%,但仅限这一单。订单顺利出货了。
正准备问产品反馈时,A发来了一封让我很紧张的邮件!标题虽然是问如何测试产品性能的,但邮件内容却是说他们收到我们第二张订单的货后,发现质量不过关,跟样板不一样!同样的测试方法,他们原供应商的产品完全没有问题。(所有说法只有文字,没有任何配图。)他想继续下订单,但要如何去判断质量是否过关?他是否可以收到货,确认质量没问题后再全额付款?我当时就纳闷,为什么这个质量投诉,不是要求赔偿,而是问要如何测试和更改付款条件的呢?但我没有太多的猜测,而是参考冰大的思路,先安抚客户,并表示我们很重视这个问题。同时,希望他可以帮忙提供一些有问题的产品照片让我们参考。过了几天,A给我发来了一些有损坏的产品照片,但几乎全部是我们去年寄给他的样板,剩下的说是第二张订单的,但是用于做测试的产品长度完全达不到要求,根本不能作为参考。
到这里,我基本上可以肯定,我们的产品应该没有出现问题,他可能想借此压价,谈付款方式的一个套路。我跟他解释了产品区别,重申了测试方法,并请他提供更多跟大货问题相关的照片。接下来又是接近两周的等待,期间的跟进没有回复。
上周,A终于回复了。他又给了我一个“惊喜”!邮件没有提质量问题了,而是让我提供另一个产品的报价。报价过去之后,他很快就回复了
难道他找他的其他中国供应商来套我们的价格?我赶紧问了内销的同事,但近期并没有人报过如此低的价格,也不可能报那么低!难道是唬我的?我不想猜了,直接问他要供应商的名称,以便查看大家是否在说同种产品,并解释了内销和外销的包装和出货成本的不同,价格不可能一样。
A表示这让他很为难,他只透露了那供应商是H国的,不存在包装不一样的差别。他希望我们能报一个更好的价格给他。知道是外销单,我们就更加肯定没有报过如此低的价格了。后来他也不再多说,直接甩了报价单给我,隐掉了公司信息。那份无疑是我们发的报价单,是我同事的客户,但没有成交。为了能做进去那个市场,我们的策略确实是不一样,但价格实际上没有A说的低那么多,只是低了几个点。我感叹,世界那么大,我就偏偏遇上了这么巧合的事情!
我很想知道H国的客户是怎么跟A聊起我们的产品价格的。H国客户首次联系我们的时候,正是接近A下第二张订单的时候。究竟这当中是否有巧合,目前不得而知。
回顾我和A的合作,A是一个很熟悉中国供应商的买手。
从寄样开始,他就知道只要甩出对手的名字,很多中国供应商都会答应自付快递费寄样。这是我的第一错。我不应该在这个事情上退让。
第二张订单的数量只是多了一些,但只需要全额付款,就能拿到10%的折扣,估计给了客户一种我们报价水份很大的感觉。这是我的第二错。
这次客户的压价,我觉得我不能再有退让了,也跟A详细说明了公司在两个市场上的策略是不一样的。A没有回复。或许我应该砌一个台阶给我们双方下,但是我还没有想到好的方法。如果大家有好的提议,欢迎留言给我。不胜感激!
分享至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