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 全球最大船公司马士基宣称从11月1日起仅处理来自直接托运人的货物,并上线了一个平台,为托运人提供了门到门的货物预订服务。好像实实给了货代们一记暴击!
它提供了一个单一的平台,允许托运人门到门预订货物,声称这将简化运输,并为受益货主(BCO)提供更大的供应链可视性。
市场上很多人嚷嚷说这招真绝,直接对货代来了个釜底抽薪。货代们靠信息差挣钱,而马士基把自己船舱的信息鸿沟给填平了。估计马士基下面的货代们要哭了。
当然,马士基不会明目张胆地说要革货代的命,事实上马士基很注意安抚货代们,称货代一直并将继续是他们最大的客户群之一,货代仍然可以通过网上以及其他40多个可用贸易通道开展合作。
这个在线平台一旦推出,它就有了生命,它会迭代,它会进化。现在可能只有大卖家能直接订舱位,但大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会将舱位进行标签化地打散、匹配、合仓等等,将来中小卖家也能在上面订舱位也有希望。
虽说货主、货代、承运人之间并不是对立的关系,货代行业也长期承担着服务货主、协调承运人的桥梁角色。但在航运市场混乱的这段时间,这三个群体之间的矛盾也被逐渐激化。
然而,货代公司还承担着另一个重要工作——舱位资源协调,一个显著的例子就是货代可以为货主提供拼箱服务,合理利用舱位资源。目前,包括 Kuehne +Nagel 在内的知名国际货代公司,都还在很大程度上为航运公司提供货物组合服务。
像马士基这种业内巨头,他们的所作所为,是否会引导他们所在的航运联盟里的其他公司、以及航运业内的其他承运人也做出相应的举动?总的来说,这是一个会让货代们深深忧虑的风向。
有人认为,这场看似没有硝烟的内斗,最终收益的将会是托运人。船公司直接向托运人提供货运的能力一直都是具备的,但是一些货主更喜欢个性化服务,导致一些货主不愿意直接与船公司交易。马士基提供门到门服务的价格对于大型货主来说简直是福音,但对小规模的货主来说,可能就没有那么友好,小型货主选择货代公司的积极性可能会高一些,货代公司能够提供拼箱以及一些更细致的服务。
新冠疫情之前,数字化也已经将触角探入了这个信息不对称的百年传统行业了,2018年上线的某满满小程序,为卖家对空运、海运、小包、仓储、专线等服务提供了一个拼团的平台,把箱子“拼满”;而巨头公司华为和阿里巴巴的菜鸟网络都已经带着巨资进来了。
读后感:最后是船公司、货代、还是托运人能在这场较量中更大的获利呢?
分享至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