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文章
Runner_ZHOU
2018-11-14 01:58

「严刑拷打Mr. Hua,米课为什么不碰B2C?外贸B2C的春天还会远吗?」

写在前面:尼玛,现在米课圈高质量文章一大堆,米课圈的会员一个个为了升级打怪,被老华激的把压箱底的绝招全使出来了。(大家快看,老华现在笑的合不拢嘴了)

米粉们卯足劲这架式就差把吃奶的劲使出来了!我这一招半式的码字水平都不好意思拿出来秀,真心怕被干的趴下,不过都已经趴下了,不可能还被踩到泥里去吧!不管了,干趴下归干趴下,踩泥里归踩泥里,总不能一直做缩头乌龟吧!Ready Go!


ROUND 1

承接上篇「米课究竟要解决外贸行业哪些方面的问题?」,今天来聊聊米课为什么不碰外贸B2C,我们知道,不管是颜sir、毅冰、料神、汪晟的课程都是围绕外贸B2B来展开的,那么B2C呢?思维缜密的老华难道没有思考过吗?是你,你信吗?反正我是不信啦。

在聊B2C之前,先来分析一下三年前中国外贸情况,2015年的外贸B2B环境竞争其实已经相当激烈,特别是那些单单依靠外贸出口平台和线下展会的外贸企业,获客成本急剧上升。(这类平台包括不限于Alibaba.com/made-in-china.com/globalsources.com等等一系列B2B平台)那时候,用google开发客户的外贸公司少之又少,真正做的好的公司与SOHO,现在应该都赚得盆满钵满了。

那么,好了,在这样一种外贸环境下,先姑且把外贸企业分成两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是早期依靠B2B平台成长起来的外贸公司。他们在平台上基本上已形成寡头效应,靠着早些年平台红利期积累下来的客户基数,虽然整体外贸形势处于下行期,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这类型外贸公司日子总体来说过的还算滋润。

但是如果这类型企业早些年没有新增开发客户渠道,现在的日子一定不好过, 这个今天就暂且不讨论了。

第二种类型主要是外贸新竞者,大多数群体主要是新进入外贸行业的初创公司和SOHO。我就是SOHO其中一员,他们其中大多数如法炮制

,还是跟第一种类型公司的打法类似,几乎没什么两样,玩法无非就是不断上传产品到B2B平台。

然后,正面与寡头竞争,其结果是可想而之的,最后只能通过压低自己的利润来获取客户,最终进入恶性循环,做的跟狗一样累。什么?我们家旺财说了,我的日子可悠哉了,白天睡睡觉,晚上跟隔壁家的猫咪cat打情骂俏,哼,你确定要跟我比吗?

当然,还有少数外贸新竞者看清楚了当初的形势,没有进入红海市场与大佬们正面竞争,而是选择外贸建站/google/facebook/instagram/linkedin/pinterest等渠道获取客户,从而避开了正面竞争,抓住了极低的获客成本红利期,切入细分领域做个小而美,最终日子过的悠哉乐哉!

米课,也正好是在那几年进入快速成长期,这些年米课也确确实实给不少外贸企业解决了不少问题。老华那就更不用说了,帮人家解决问题的牛人,就应该狠狠的用钞票砸过去,赚钱就成了顺带的事了。尼玛,这么高大上的赚钱方式,我什么时候能偷偷学会点该多好呀!

接下来,冒昧简单的来分析一下,为什么米课能快速的成功。(我这等角色,居然在这里大谈米课为什么能成功,真的是贻笑大方了,大家暂且当我放屁哈)

米课其实也是进入细分领域,或者说新开创的市场领域,他压根就不跟你讲如何在B2C平台获取更多客户,如何买产品关键词等一些平台操作问题。那时候几乎没有几个外贸公司能自己建站、google开发客户、用社会化营销这些新颖的打法,放在2018年11月13日的今天,即使是3年过去了,其实这套打法也不过时。

就这样一步步稳打稳扎,米课活生生把外贸培训这个细分领域做成了亿级市场。如果是真正把米课思维运用到极致的学霸,相信这些年收入都是指数级增长的。当然,我们也要直面一个问题,这个比例最多占米课学员的20%甚至更少,二八定律适应于任何行业领域,特别是培训领域,米课学员也不例外。

我这思维发散的,简直天马行空了,还是回到主题来,为什么米课不碰B2C?

外贸朋友们都门儿清,外贸B2B行业真正的竞争对手大多都在国内,都是跟自己各自领域的同行竞争,与之前的老板竞争、跟自己的同门师兄弟、师姐妹竞争,
充其量就是跟国外的供应商竞争和国外贸易公司竞争等等。

其实话说回来,作为国内供应商其实在供应链成本上是完全占据一定优势的。然而,拿着一副好牌,却被打的稀烂 。

学习过米课营销思维的公司,运用B2C的新营销思路(Google/海关数据/社会化营销)来获取inbound leads,降维打击还在用传统外贸思维(B2B平台、展会)的竞争对手。

当然,行业进入门槛比较高的外贸企业除外,如果你做的是行业进入门槛低的消费品类目,恭喜你,准备接招吧!


ROUND 2

然而,如果是外贸B2C领域,则是直接与国外的品牌商、渠道商正面竞争,竞争对手实力与国内竞争对手完全不是一个等级,一不留神就被吊打,毫无还手之力,我就是其中一个。

除此之外,如果是B2C领域,相对的产品线会窄很多,主要的原因有下:

  1. 并不是任何行业的产品都适合做B2C市场,特别是一些专业机械领域、定制行业等等;

  2. 国内外贸出口额的大头都是B2B,B2C的市场份额非常低,市场接受程度还不成熟;

  3. 国外的C端市场完全不熟悉,更无法铺开线下渠道;

  4. 最重要一点,在外国人的印象里,打骨子里就认为中国的产品是rubblish,如果这个中国产品的形象无法在客户心中转变,外贸B2C市场是很难在国外打开的,有产品成本优势的除外,但是这类企业做的依然很累,利润极低。

这里,多说一句,每每听到老外说中国的产品是rubblish,就感觉有一种强烈的羞辱感,全身不自在。

相信做外贸的朋友一定也有同感,还好,这几年中国的品牌都异军突起,像华为、小米、DJI、海尔等,为我们外贸人挣足了面子,我们也终于可以说,哼,某某品牌是我们中国的哦。

其实,从创业开始,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全球有超过80%的产品都是生产于中国,甚至ODM于中国(数据猜的,有知道真实数据的朋友评论回复一下,
谢谢  !总之中国生产出来的产品全球占比不低啦),被外国人叫出来的品牌却寥寥无几。

2015年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写的一篇《去日本买只马桶盖》的文章红遍网络,引起大多数人思考,硕大一个中国,难道一个马桶盖、一把菜刀都生产不出来吗?当然,这个话题有点大,不是我等平民需要考虑的问题。

我们缩小来看,放到我们自己身上、自己行业领域来看。细细思考一番,难道是我们设计不出好产品、生产不出好产品吗?并不是,是我们生存的社会太浮躁、太功利了,我们也慢慢被这个社会氛围潜移默化的改变了,大多数企业都想着赚快钱,快赚钱,当镰刀割韭菜。

话说到这里,真的打心里佩服米课的价值体系,虽然老华是'奸商',不过像老华这样的'奸商',我希望中国未来能做出几个,实实在在的打磨产品,沉下心来做产品的公司真的不多了,至于为什么不多,大家自己用心去感受一下,压根不要用脑。

文章最后,对米课的一些期许,希望米课不忘初心,能多培养一些外贸B2C品牌犹如Anker.com/Shein.com等等一些细分领域的国内外贸品牌出来,直接跟国外的品牌商、渠道商、进口商对着干,据了解@汪晟已经在干这个事情了,就像汪晟说的,把他们全都干趴下。

那么引出今天讨论的主题,如果米课接棒外贸B2C,外贸B2C的春天还会远吗?

当然,这条路非常不易,我几乎已经被干的扒下了,幸好现在还苟延残喘的活着,如果未来不幸看到我右手拄着一根木棍,左手托着一个破碗,别忘了给我扔个馒头!我保证不说自己是米课学员,免得丢了米课学员的脸哈。

活着就有明天,未来合适的时机,或许我会卷土重来,不信,等着!别,还是等米课吧!我不来了!我认怂,哈哈。

<写于2018年11月14日 凌晨1点57分>

@阿拉蕾小编 

关注作者,看更多TA的好文章 个人展示
Runner_ZHOU 谁在评论里提醒下这位作者,懒得连名片都没填写。
举报
收藏
转发
0/500
添加表情
评论
评论 (10)
最近
最早
3天2夜学会建站

Runner_ZHOU

没啥,大不了重头再来。

向TA提问
置顶时间 :

设置帖子类型

普通
新闻
活动
修改

圈内转发

0/104

分享至微信

复制链接

举报

请选择举报理由

留联系方式
垃圾广告
人身攻击
侵权抄袭
违法信息
举报

确认要删除自己的评论吗?

取消 确定

确认要删除自己的文章吗?

取消 确定
提问
设置提问积分
当前可用积分:
-
+
20
50
100
200
偷看

积分偷看

10积分
我的积分(可用积分)
确认偷看

问题已关注

答主回复后,系统将通知你

不再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