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米课圈的发文,还是两年前刚刚加入的时候,当时大二用暑假工资买的课,后来因为各种原因,课程到现在也只看了一半左右,着实是怠惰了一些,近期毕业也算是清闲下来了,于是打开米客圈打算集中重新学习一下。
尽管我早知道米课圈是个优秀者聚集的地方,但过去竟然将他放在手机里吃灰,很少光顾,属实是错过了很多宝藏,直到前天看到华哥直播马厂招聘,才又复而恍然。
今年也已经大学毕业了,正处于毕业后展望未来的状态,个人各方面变化也很大,就学着华哥《创业手记》的风格,顺带在此做个大学总结吧,也算是给米课圈里的各位大佬介绍一下自己。
(图为去年买的日历)
主要是三个方面:大学经历的思考总结、收获变化、展望与思考
一:大学经历的思考总结
2020年作为一个艺术复读生以503的文化课分滑档到某一本大学,至今对我个人来说都是很大的打击与遗憾。
因为本省美术志愿提前批只能报一个的原因,我从颇有六个211、985院校里选了一个东北的学校,尽管我认为我超过它去年录取分30多分是很稳妥的。
但我忽略了当年分数普遍较高与考生报志愿羊群效应的问题,以至于我最终还是以个位数的差距与211失之交臂。
尽管一个川美的同学专门在报考志愿时告诉我去他们报考川美的美术史论肯定没问题。但当时我的美术成绩远低于文化课成绩,也从未想过有机会能去美院,满脑子都是稳稳上一个211就好,二战高考的我实在不敢赌。
甚至听到这个消息的第一个想法就是“我也配么?”胆小也罢,傲慢也好,总之就是没有听取朋友的意见。
于是,“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东北那边的211以个位数失之交臂,川美这边反而只录取到四百多分,我的成绩反而超出几十分,至于被我自己评判为“不稳”的另外几个备选的985、211学校也有四个是能上的。
奔驰宝马变单车了,家人们……
接到最后录取结果时,表面上依然是与家人和同学都是相互贺喜,乐呵相道。
但其实我整个人都是蒙的,直到现在偶尔我还会梦回高考那段时间,妄图在梦里重试一次。
我不习惯于表达自身的真实感受,这一是展示了自我的怯弱,二是很难收到什么实际反馈,大多是收获一些安慰话与消遣话。
毕竟就算滑档也是一本里艺术类的顶尖院校了,在同学里也依旧是仅次于985、211、美院的那批,此中苦味若是说与他人听又有装逼凡尔赛之嫌,图惹人厌增加麻烦罢了。
回首自己的经历,上学复读花了家里那么多钱,熬过了复读与疫情停课,考了唯一一次七月的高考,复读拿了自己的历史最高分,整个艺术生补习班小二百号人里的文化课第一,全河南四万美术生的文化课前八百名,我本应该去到更好的地方,却因为自己的胆小与傲慢失之交臂。
我很清楚我不是想不明白什么人生无常,把握当下的道理,我只是懊悔与放不下罢了。
大学同班的外省同学甚至比我低了150多分,觉得不公也好,不合理也罢,但事实如此,不接受也要接受。
因为此事,大一时我依旧很努力,当时心里想的是就算没上成好本科,那就想办法考个好研究生,我又不是人不行,能力不行,我值得更好的学校。
也因此,我开始事事比较,事事争抢,上课与学习都还算保持尽力,名次也算是靠前,大一上学期结束我的成绩也勉强能算是好学生。
然而,尽管文化课成绩依旧可以,甚至有一门满分,但在设计学的专业课上,与同学们的差距却是肉眼可见,甚至可以说是班上中等偏下的那批。
这使我不得不重新思考,我真的喜欢设计与画画么?尽管我曾在小时候就拿过漫画奖项,但对美术的热情却几乎已经在两三年的高压的统考培训里几乎丧失殆尽了。
这也使我清晰地认识到一个问题,我不可能在设计专业方面做出特别傲人的成绩,或者说我的喜好并不在此,若是以后向设计师或者相关行业发展,便是在与人比拼弱项,是不智不明的举动,我应该寻找别的方向与出路。
但出路哪有那么好找?方向又岂是轻易可寻?
为了大二专业二次选科,我依旧保持着成绩,但其实当时的心思已经到了别的地方。
本来就考上了大学,到了高中老师嘴里“想干啥干啥”的阶段,家里又没有缺过我的生活费,又恰逢疫情封校封城,或者在家上网课,哪也去不得。
于是我开始玩各种游戏看网文,自己的笔记本也是“玩家国度”发烧友口中所谓的“败家之眼”,完全够我玩各种主流游戏,国内,国外,单机,网游。麻痹也好,沉溺也罢,总之整个大一大二大致都是这么过来了。
幸得家风尚算优良,无恶好,无恶习,烟不沾,酒轻饮,不蹦迪,不乱跑。
当然,上面是自夸好话,说白了其实就是自身没啥本事,只剩品德还行,坏事又没胆子干的“屌丝肥宅”。
对,“屌丝肥宅”应该就是我在大多数人眼里的形象,我很胖,可以说是打小就没瘦过,疫情又给了我更多的发福空间,人更胖了。尽管我不能算是不修边幅,但肯定算是形象较差的,也因此,大学阶段也一直没交过女朋友,尽管我们专业男女比例三七开。
这种肥宅状态一直到持续大二下学期疫情的结束,顺带一提,中间到减肥中心减了一段时间,算是瘦下200,但后来保持半年后又因为封闭胖回去了。
大二暑假找了份暑假工——线上家庭教育的班主任与销售,这次经历对我改变很大,很大。也让我清晰地认识到一个道理:人要是踌躇不前,患得患失,胡思乱想,那有很大概率就是不事生产农桑,安逸病闲出来的。
过程其实没什么好谈的,无非是用心尽力做事罢了,直接说结果——我拿了大几十人团队的销冠。尽管我们那批人大多都是新人,但我甚至把团队内的老销售都比了下去。这结果使我很震惊,是我完全没想到的结果。
公司老板找我谈话,团队的领导在我走之前甚至单独请我吃饭。他们意思很直接也很明白,想让我跟着团队继续干,即使我才大三,但因为团队很多线上业务,所以依旧可以继续先当线上的客服。
暑假工给的工资并不少,多到够我买了老华商业课,依然还有不少剩余,之后一年的寒假与假期我也依旧在做这份工作,这算是我的主要生活费来源之一吧。
嗯,从这个阶段开始,其实我就已经开始自己赚钱自己花了,我还成为了学校的校园卡分销,每次开学也能有上千的收入,除此之外,我还会写点东西,在网上给人代笔写文案也有一笔收入。
到现在为止,除非应急与过万的大额花销,很少有跟家里要钱了。当然这也与我本身也不乱花钱有关,每月生活费花销也就一千五,两千不到,所以自己赚的钱是大体够花的。
赚到小钱的我,不禁换了一种心态,尽管这点成就,在现在看算不得多大。但当时我自认有所成就,于是不禁拿自己与身边同学比较,人就怕相互比较,一与同学和身边人比较,我就不由有些小确幸,莫名的优越感油然而生。
我觉得自己比那些伸手向家里要钱的同学更强,自己又在一些地方超过了别人,这诚然让我很开心。
当时的我,却没有认识到这种心态的危害,直到很久之后才被另一个朋友点醒。我是个性格尚算随和的人,人缘也算不错,朋友经常说我是心宽体胖。
如今看,之所以随和宽容,很少表现出自己的想法,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我自视清高,总是不可避免地喜欢比较,觉得他人不如我聪明,觉得他人愚蠢,心理上带着忽视与不屑。
用早期网络用语来说,当时心态就是“我看诸生皆傻#,料诸生看我应如是!”
赚钱的事说完,再说说学校的事情,阴差阳错之下,我成了学校里营销协会的会长。当时大三的会长因为考研并没有太多时间,于是我在刚上大二时就实际接手了协会事宜,实际接手后的我才意识到我接了一个怎样的盘子。
此刻的协会面临四个主要困境
1、协会前指导老师A(人物均用字母称呼)因工作变动原因,到了别的地方,他将协会管理暂时交给朋友B老师负责
2、协会人数极少,我们那两届因为疫情的原因,协会实际人数只剩十多人
3、因为疫情,学校禁止了所有协会对外的商业性活动。于是协会没有了特色活动,难以吸引新人加入,也留不住人。
4、协会排名低,学校每年有社团审核分,我们社团只算是刚及格
(及格上面还有良好与三四个优秀社团名额,协会排名也就是五六十个社团大概40多名的样子)
我需要去依次解决这四个问题才能保证社团良好运转下去,然而这些困境在当时并没有具体化的文字显示,这又不是什么游戏,生活里的困境并不会以任务的形式发布。
人们想要解决问题,首先要认识到问题才行,当时的我甚至只认识到了第一和第二两个困境,三和四其实是跟二一体的,要解决就是一起解决,不解决就都解决不了,也是直到我大四复盘才发现这其实是三个问题的。
最开始我只是想要把社团维持下去,能不断在我手里,这二十年的社团能传承下去,我就算是有功了。于是我就开始想办法解决问题,一是找新的指导老师,二是要招人留人。
先说新指导老师的事儿,这事更重要一些,当时我们的临时指导老师B是前指导老师A的朋友吧,但B只是受A的委托,暂时给我们社团的活动审批签字,B并不是经济相关专业的老师,他有自己的课和事务要忙,尽管我们可以去找他咨询问题,但专业毕竟不同,我们社团叫“营销协会”算是创新创业类的,B老师人也很好,但在饭局上(A与B都在,当时是大一下学期比赛获奖的庆功宴上),我们算是敞开说过,要是在校遇到更合适的老师可以直接跟B说。
所以给协会寻找一个新指导老师的事,也算是落到了我身上。
我想的方法很简单很直接,直接把学校现有的创新创业类选修课全报了,然后在所有课上挑个最好的老师,在他课上拿个好成绩,再直接与老师沟通接触。
冲着选老师给协会“接盘”而上课的学生,我估计也是独一号了。
紧接着我就碰到了我现在的指导老师C,C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男教师,说话风趣但做事严肃。他上课极其认真,即使只是选修课,也会管玩手机,点名,点人回答问题。(选修课里其实有很多混分的学生,因为选修课只要四年把分修满就行,而每名老师在期末又会被学生反向点评算绩效,所以一些老师都对玩手机和逃课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成绩能给过就给过,但C不会)
C老师是在认真地教学生知识,做事和学习的,会给我们讲他和他学生的经历,将一些个人经验和人情世故都讲给我们。你能感受到,这个C老师是真的在乎每一个学生的老师,他不会对坏学生,不想学的学生,不屑一顾,放纵自由,也不会用“不学习就完蛋”“社会险恶”等恐吓和逼迫式的方式对你进行PUA。
选定老师后,后面的事情竟然出乎预料的顺利,我多次在课程结束后,主动与老师聊天,询问一些问题,也向他表明了自己的会长身份。
在课程期间,我也当了课上任务小组的组长,给小组成员分配任务,带着小组的进行模拟项目汇报,得益于优秀的分工与小组成员的配合,团队里的大伙竟然都出乎预料的积极,拿出了上必修课的气势与付出,最后在这门课拿了全班的最高分。
我在最后几节课结束后主动给C老师说明协会情况,询问对方是否愿意担任协会的指导老师。
对方表示需要考虑,我将协会的成绩与现状情况整理成文件发给他,又主动让A与B联系他,因为几位老师们本身就已经在校十多年老教师了,也都算是认识。
事情在经过一个假期的沉淀后,在下个学期算是达成了。之后直到我已经毕业的现在,C老师依然是我们社团的指导老师,并且为我们提供了不少的专业指导与帮助。
老师的事情解决了,算是再次让协会有了兜底,至少我不用担心以后协会会走偏。但第二三四的问题也迫在眉睫,尽管疫情已经算是基本过去,协会实际人数到了三十多人的样子,但人员流失其实蛮严重的。很多成员只会参与前几次活动,之后就不来了。
当时协会评分的最大标准就是看协会的总人数和活动影响力。而学生加入协会除了兴趣类(动漫,棋类,足球,篮球等)就是看协会能带来的实际好处与评分了。
可协会想要招人,就要提高协会评分,想要提高协会评分,就要去多招人。问题陷入了死循环,就像是要出门卖口罩就必须戴口罩一样,陷入了bug。
这让我认识到一个问题我们缺少“特色”或者说“吸引力”,不同于那些兴趣社团,“营销协会”会让你很难定义,很难轻易给新人讲明白我们是做什么的,加入我们协会能学会什么得到什么。
甚至有很多新同学会开玩笑地问出“是传销么?”这种问题。
我知道这种提问来源于青涩与认知差,他并没有带上什么恶意,只是一种幽默的发问。但这切切实实指出来了问题所在,我们不能费劲给所有新人去解释“营销”是什么。一是因为这很费精力,二是因为这是无用功。
即使他们了解清楚了,又能如何?我需要解决切实解决的问题是,告诉他们来了这里能做什么,能收获什么。至于别的理念啥的,是很少有人会关心的。
我应当去满足需求,提供实际利益,而不是执着于解释概念。
上面这点并不是在当时就想明白想清楚的,而是事情做成后我复盘时才做的总结。
我的解局思路就是需要找出一个大家都愿意去参与,又能带来成员们带来实际好处,且在别的协会做不来的事情。
于是,我盯上了各项创新创业类大赛。记得前文提过A与B都在的那场庆功宴么?那是大一时,我被高我两届的学长带着去参加某个比赛,当时我们的成绩是拿了省二奖。尽管如今看来算不得优秀,但对当时的我来说,已经算是了不得的成绩。
这对我来说是个很好的正反馈,于是我开始通过各种渠道找各种创新创业类比赛,重点是要找到那些不水,有含金量,但又不至于太难的比赛,而这其中就有我后面拿了省奖和国奖的比赛。
至于为什么要把太顶尖的比赛排除掉,是因为我经过思考认为完全没有耗费大量时间去参与的必要,一是我本身实力尚且欠缺,二则是不是每位成员都有能力去拿奖得名次的。
例如孵化出共享单车的“互联网 ”“挑战杯”等,太过于天花板了,可谓是神仙斗法。学校本身就要求这些比赛每个学生都要参与,但想要真正获奖不仅要有成熟的方案与商业模式,多个指导老师培训方案,甚至还需要找投资方进行项目落地。我们学校几百个队伍,能有几支进入省赛拿个省奖,都是要贺喜的事。
这种天花板比赛对本身只是“兴趣活动”的协会是不合适,也触碰不到领域。我不能带着大伙忙活半天,最后连校赛都出不去,一点正反馈都没有。
接着,我在寻找与参与比赛的过程里与D老师熟识了,D老师后来成了我们国赛队伍的指导老师。D是个较为年轻的经管学院女老师,她是个很有活力又很温柔的老师,她负责去组织一些创新创业比赛,与比赛组织方对接。
前面说过,我本身是艺术生,是在设计学院的,我们学院组织的各种参赛多是各项美术与设计大赛。而学校又分几个校区,经管学院在城市另一边的校区,我想要过去还需要坐一个多小时的大巴,所以我本身并没有太多渠道去接触这类创新创业比赛。
而D老师则带给了我这个渠道和资源,我本身又有一群可以调动并对比赛感兴趣的协会成员,可以帮助她增加比赛的参与人数。可谓是双方各取所需,于是我们几乎是一拍即合!我这边带着协会成员浩浩荡荡得坐满了半辆大巴车就去了那个校区参与比赛。
结果很喜人,我们在一年内参与了四项比赛,有两项都闯入了国赛,一项是我大一就拿过省奖的那个,一项是一个略简单些的。前者淘汰率极高,校赛只取前三队进省赛,省赛四组每组20队取前三队进国半决赛,然后再淘汰一半进总决赛。当年的总决赛是在哈尔滨举行,若是进了,我们还有一趟公费出行的机会。
比赛是以模拟经营的形式进行的,数据极其庞杂,打一局要三四个小时,我还是自己花钱费力找资源,找数据,找人教。每天花上七八个小时,连续搞了几个月。这项比赛,我是唯一进半决赛的队伍,而上一次学校有队伍进全国赛还是四五年前。可惜,无论是经验也好,运气也罢,半决赛时某支队伍爆单炸鱼(比赛里一种违规操作,故意多报单抢量,会进行扣分但不会直接取消资格,尽管那支队伍被大伙一起举报扣了分,但他靠着这种违规行为还是进入了总决赛),我的队伍最后止步于全国半决赛。(下图为比赛的各种数据)
最后这两项A类全国比赛,我作为队长带领的队伍,前者拿了国二,后者拿了国三。
而协会当年一共拿了三个国奖(我个人带队拿了两个),五个省奖,十多个校奖。
这等成绩即使是学校团委直接领导的英语协会,演讲协会,表演协会等,也一下子被我们比了下去。理所当然的,协会成了学校五六十个协会里只有五位的“优秀”。我本人也因为拿了创新创业国奖,上了学校公众号表彰。
像是“爽文”那样!我去做,我找到帮助我的“贵人”,我们相互成就,然后我做成了。
当然除此之外,我还精简了协会组织架构,活动品类等,使它能更留得住人。
但要是说核心,还是在协会满足了大伙的需求。这点跟老华在《创业手记》里从MP3转到卖油画是一个思路,本质还是从这里学的。能满足需求,才能拉到人,才能把事情做成。
打比赛即能有荣誉也有分加,若是得奖还有奖学金。这满足了学生的需求,而学校得了荣誉,指导老师有了教学成就(指导社团算教师课时,而A类比赛国奖在教师评职称中都有作用),算是三赢的局面了。
现在回想起来,我本可以不管社团的,因为疫情和各种遗留问题,导致协会现在的处境,又不是我的问题,是事实发展到这个样子了,我只要把这个社团传给下一个会长接盘,我就不算有过。
我也不必去多做那么多活动,自己费那么多力气去写方案,去演讲,去自己出钱给活动买奖品,给社团大伙买零食,也不必去上那几门选修课,费劲去找新指导老师,不必自己费力找人组队,掏钱上网学比赛技巧和背各种比赛数据,不必花整整两个月窝在宿舍,每天训练七八个小时,研究那场最后还是被炸鱼输掉的全国半决赛。
可若没有这些,我便无法将团队带出来,将一个原本几乎濒临解散的社团,带到七八十人近百人,最后还被学校推给省内“十佳社团”的程度。也没有机会去拿那两个我原本压根不敢想的创新创业国奖和奖学金,更不会上学校公众号被表彰。
而这一切在最初的最初,只是因为我觉得既然接了盘子,同学们见了我会称上一句“会长好!”,我那我就尽力把事情做好,要对得起他们这句“会长”。
至于做成什么样子?我当时是没想过的,要是有人告诉当时的我,我之后会取得的成绩,我是断然不会信的。
直到后来,我被D老师当做优秀学员带着去外校进行学习交流,在台上做演讲,给外校和本校的学弟学妹们讲解国赛心得和大学经验时。
我才意识到——哦!原来,我竟也成了他人眼中的“优秀学长”!
稍微有些凡尔赛了。
我的思维也在工作赚钱和协会事务里悄然改变,由最早的非考个研究生不成,为何要多上几年研究生?如果我不想当老师的话,似乎没必要考,这几年时间早进社会是不是更好?
这时再回想起大一大二时的患得患失,不由觉得有些稚嫩,尽管依旧有很多事放不下,但现在还算是能平常心应对一些。
而大四基本上就没什么可多说的了,一边做毕设,一边减肥,,一切为了成功毕业几乎是这一年的主题。如今毕了业,却又生出了些许无所适从的感觉。大学就这么过去,有着些许遗憾,但还算精彩吧。
二:收获与变化
学校收获:学习成绩中等,社团会长,两项A类国奖,三次奖学金,一次学校公众号表彰。钱的方面整个大学满打满算也就差不多刚把学费挣回来,其它省校级奖项证书便不多做总结了。
社会收获:200W粉丝抖音团队的个人暑期销冠、电话校园卡销售
思维变化:很多固有守旧观念的改变、看人与事更平和全面一些
其它改变:减肥70多斤、写作输出能力、更自信了一些、待人接物一些经验等等。
三:思考与展望
1、保持思考与观察,不断优化认知。
现在与身边很多人聊天,无论年龄与身份,我只要聊上几句,便可大致猜到对方处境,目的与所求。
这种感觉很怪很怪,举个不恰当的比例,就像是看到游戏角色的人物数值简介一样,之后脑子里就浮现出对话选项,可以在很小的程度上推断出说出每句话后,剧情的大致发展走向。
我的人缘还算不错,但我其实不知道其中缘由。直到我看了很多文章很多书后,我才知道,除了我随和的性格外,更有一些是因为我的认知超过了他们,他们之所以愿意跟我聊天,是因为我在某种程度上“迁就”对方。此刻慕然回首,我突然发现原来有那么多大佬也曾如此“迁就”我。
我在做事,总结与复盘中,渐渐找到了感觉,隐约抓住了所谓的世事脉络。
似乎我只要真正想去做,就没有完全不可能做不到的事情(这只是一种油然而生的飘忽傲慢之感,实际上肯定有些事是即使我穷尽一生也做不到的)。
之前我认识的世界似乎是混沌的,尽管我知道要遵纪守法,要努力,要出人头地,但这些都是别人告诉我的,我却并不能说出个真正的所以然来。
这并非是一开始就有的事情,人的改变都是缓慢的,但当我真正意识到这件事儿时。
如“龙场悟道”般醍醐灌顶,我似乎清晰地知道了一些事情
我想了很久,直到几天前与朋友聊天才想出个勉强恰当的比喻:
假如世界是一棵树,那么我仿佛就在那一刻,知道了世界是棵树,这课树是向上向阳生长,向下扎根的。尽管这似乎没什么用,尽管我穷尽一生可能都走不完千万树叶其中的一片。但在那一刻,我看到了树的全貌,知道了树的形状和长势。尽管我连树的颜色,树的种类,树会不会开花结果,树的生长情况,树叶会不会随季节而落一无所知,更别提什么细胞叶绿素了。
学习不只是学生的任务,人或许要花一辈子都去学习,而且越往后越困难。因为思维与固有观念
的桎梏会深深束缚住我们。
我们会下意识地建立起安全的“信息茧房”,这是几乎所有人的自我保护行为,它使得我们确立自我与世界的存在,确立了“真实”。而不断尝试去突破它,虽然是扩大了认知范围,但是会给人带来冲击的,甚至可能会让人三观崩塌,自我忧郁乃至沉沦。
但即使如此,也要不断去优化自己的认知,因为不优化,就早晚会被淘汰。
2、祛魅,保持谦逊与自信
自卑与傲慢,一直伴随着我,相信之后的人生它们也会一直伴随。我时长碰见弱者就会忽视乃至不屑一顾,遇到强者便自愧不如乃至暗自神伤。
用某篇,我已经忘记出处的文章里看到的话总结就是:
“我们越是相信什么,我们就越是崇拜什么,我们就越是对什么自卑。若我们笃信学历,那么碰见大专就会鄙视,遇到211、985与清北就会自愧不如。若是我们信钱,便会鄙视穷人,遇到富人便会自卑,自降身段,生怕触怒冒犯,惹得不快。其余有权,有势,有颜,有才,凡可对比之项,亦皆是此理。可如此所思所为所求,便是我之所愿么?”
这是因为我的“笃信”,是因为我将某事看的过重,或许我曾在此受过伤,或许我曾于此蹉跎,但我不应当受制于此,被困于局中。
朋友常说我是个随和宽厚的人,很多事都容得下,不放在心上。但其实傲慢与宽容是很近很近的,所谓“宽容”无非是“傲慢”的另一端。为何不放在心上?因为不在乎,没有当回事,没有将对方放在同等地位交流。就像成年人不会在乎小孩犯错那样,这是宽容没错,但亦是傲慢。自认高人一等,对他人他事的轻视与无视,即是最大的“傲慢”。
若没有朋友的点醒,我是很难意识到这些的。
曾经的我仰视他人,后来是否亦会有他人如曾经那时的我般去仰视我呢?
而那时,我又会是什么心态?
若是抱着“傲慢”的心态走下去,早晚会偏离轨道,人还是要保持谦逊要去不断学习。
同时也不用去惧怕事情,很多事情想做依然是能做成的,不必妄自菲薄,保持住自己的欲望与渴求。
3、保持平常心,莫要患得患失,人生的容错率是极高的。
很少有事情会人生一下子完蛋,除了不可抗力的重大事故与疾病,大多数事情对人的冲击力没有想的那么大。多数时候觉得问题严重,事情大条,只是因为身在局中,或是情绪或是恐惧改变了自身对事情判断的倾向。
看华哥的《创业手记》,华哥一路走过来也是起起落落,总体呈现出波浪形上升。中间亏掉的钱,大体上也都是亏在了认知和冲动选择上。但那些看起来似乎天大的事情,最后也都跨了过去。与自己的经历对比相互验证,似乎也是如此,无论是第一次高考失利,还是复读滑档,如今看来,似乎也就只剩下事情本身了。
人生里的问题是解决不完了,我之前经常以为解决了这个事,就好了。然后又会很快出现下一个令我苦恼的事情,这本质上是陷入了“于艰难竭蹶之中,存聊以卒岁之想”的怪圈。
既然没有太多事情会一下毁掉你的人生,也就意味着人不可能紧靠一两件事就成就你的人生。所以还是做事就好,不存在任何过去就好,或者完成了就好了的说法。
4、人们都走在自认正确的道路上,一步步走就好。
所有人走的路都不完全相同,也不会完全不同。
因此我们不可能受到所有人的认可与接受,也没必要被所有人喜欢。大多数人会因为逐渐了解你而讨厌你,距离感与未知是人自身吸引力的重要来源,只有极少数人会因为了解你而喜欢你。
所以若不是靠自身流量做生意,便不必太过于在乎自身是否受他人欢迎。一是没必要,二是这是自讨苦吃。过多的名望带来更多的恶意与关注,人若是没有足够的气量与格局去承接,就会是负担。这东西是双刃剑,多少博主与明星都是栽在这上面,自是不必多说。
除名望之外,无论是钱也好,别的也罢,只要没有对应的认知能力格局去承接,就如同幼儿挥舞匕首,早晚会伤到自己。
所以没有得到和暂时没有的东西,不必强求,说不准有别的好东西在等你,总之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5、人被社会所定义,但终究是自我定义自我。
社会对人的评价,大体上还是只看结果的,用一句形容就是“成则自有大儒为你辩经,败则千古罄竹难书”。
不过大多数人都到不了被人去评判的那个程度,只会被逐渐淹没在凡世里。
尽管如此,道理在本质上依然是相通的,社会赋予人的价值和意义虽然不可忽视,但最重要的还是自己是否得到自己所求,若求名望便行善事,若求钱财便钻研商业,若求安逸便求安逸,求而得之便是幸福。
要对比但不要过于在乎对比的结果。我前面虽然说我在C老师的课上拿了小组第一的成绩,但班上另外一个大佬人家在大学就已经靠着倒卖鞋子,成了区域的总销,随便一笔货单就是大几十万上下,早早实现了财富自由。
这要是去非要对比,是没有尽头的,永远有人比你强。
核心是一定要确定一个目标,给自己定下一个界限,我能为了这个最高的目标,在其余方面做出多少别的妥协,不然只会逐渐让自我迷失。
6、保持健康与形象,尽力做到知行合一。
我打小就是个胖子,人还比较懒惰,曾经对此是很不以为意的,大学最胖时我曾胖到264斤。肥胖毫无疑问不会给人留有好印象,懒惰,臃肿,习惯差等等……
这倒是怪不得别人,毕竟这些缺点本质上依旧是事实。人都是视觉动物,通过外观去评价人的第一感觉是正确的。对,是正确的,尽管我之前也很不愿意承认这点,认为人内在比外在更重要。但如今复盘来看,此种想法无非是自我安慰的暗示技巧罢了。
我经常犯得一个错误就是“得不到的东西,会安慰自己它并不重要。”
这种想法是错误且幼稚的,想要又不愿承认,得不到便说它又不怎么样,本质上依旧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自我安慰行为。
认识到“肥胖”不好,是很早之前就有的事情了。但真正去改变却是最近一年才做的,之前馋嘴、懒惰、拖延,不能正视很多自身的缺点和问题,尽管知道一些事情是该做的但依然做不好做不到。
不可能说我今天决定要改,一下子就会变成另一个人,这必定是个漫长的对抗过程,但私以为却不必视这些为洪水猛兽,还是平常心对待就好,依靠一时兴起和激情做事是很难持续长久的。
最近一年一直在减肥,目前已经瘦掉70多斤,来到了180多点,但仍然算是微胖,只是不再像以前一样臃肿油腻。今年减完肥,到明年再准备正式开始进入工作,虽然工作目前倒也还没个具体着落,但反正是不会在家这边呆,应当出去闯闯。
最后,祝自己和所有依旧奋斗的人,未来都能得偿所愿吧!
感谢所有能看到这里的大佬,也感谢米课圈和华哥在我成长过程里提供的帮助。很多事与很多成就,若是没有从这里汲取到做事经验和方法论,我是不可能做成的。其实还有很多想说的,在此也不多赘述了,文章前前后后断续打了两天的时间,总共一万多字,也算是对大学做个总结吧。
笔力所限,恐有疏漏。人也尚且稚嫩,或有不适之言,还请见谅!
若有会心处,或能为将要上在上大学的朋友提供些许帮助,幸之甚也!
@阿拉蕾小编 希望有幸加精!
感谢Thanks♪(・ω・)ノ
分享至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