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泰国一个终端客户,量比较小。客户从去年合作,其中一种产品,谈判后单价是$3.5/pc,DHL空运到付给客户。
因为行业比较特殊,毛利比较大(大到什么程度,按这个报价毛利估计100%以,用"估计"主要是考虑老板是不会给我们产品成本核算统计,在行业内浸润久了会自己预算价格),在年初的时候老板开始调价为$2.9/pc作为参考价,上下幅度按照数量定。我考虑到量一般都是一箱200pcs,调到了单价$3.1/pc,主要怕调价幅度太猛,客户认为之前我们的价格水分太大,所以选择逐步降价的方式。
客户这个价格从年初到4月份中旬,都保持一个月出一单的频率。考虑到从5、6月份都是行业淡季,所以才在这个月末询问客户,客户回答是他的一个同事在我们另外一个平台上询价,我的同事给出了$2.65的单价,所以合同下给了我同事。由于是不同的采购,所以CRM上是不会提醒是我的客户,这样同事也就顺理成章的谈判上了。
毅冰大大说,价格不是唯一。但是都是同一个公司出,生产那里怎么制作都有工艺流程,可以生产出一样质量的产品。想寻找突破口和差异化,毕竟从合作到现在没有出错过一笔,都按时及时交货,这应该也算是优点吧,但是这些在价差上太平淡了。从私心上,让我降价到这个幅度也行,反正都是公司的利润降低。但是有这一个案例,以后呢,不怕一致对外,就怕公司内部开始恶意竞争。
分享至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