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文章
David2025再开始喽
2025-05-16 15:22

毅冰老师公开课250515,超干笔记-AI完整版

美国关税大降!做到这个模型,你的美国订单也会天天爆发!

看完估计要30分钟,需要耐心选手。

一 、买家视角

1. 贸易战争中的压⼒

l 核⼼问题判断 :Are you fighting the right battles?需要判断当前应对策略是否正确

l ⾏为信号分析:客户透露转单想法往往不是真实决策,⽽是谈判策略(类似职场辞职 ⼼理)

l 模具困境案例:美国进⼝商因模具在中国⾯临两难,转移东南亚需承担⾼额模具运输/ 重开成本

1)⾯临的具体压⼒点

l 已完成订单暂停:验货后突然postpone shipment,仅收30%定⾦⾯临资⾦压⼒

l 新项⽬中断:推进1-2个⽉的报价项⽬突然停滞,推测与dutyrate变动相关

l 砍价施压:⻓期返单客户突然要求降20-30%,并以"部分转单印度"威胁

l 项⽬搁置:已签PI但暂停付款,客户明确表示"等关税政策明朗化"

2)客户的真实困境

l 供应链惯性:美国买⼿承认中国供应链成熟度⾼,问题解决机制完善

l 成本传导极限:关税导致终端售价需翻2-3倍,超出市场承受能⼒

l 时间窗⼝压⼒:库存仅能⽀撑1-2个⽉,超过期限将被迫启动替代⽅案

l 模具⻛险顾虑:东南亚模具质量不稳定,价值⼏⼗万到数百万的模具投资⻛险⼤

3)应对建议

l 信息甄别:警惕⼤数据推送的悲观信息强化认知偏差

l 专业视⻆:需了解买⼿预算制定逻辑、零售商利润分配等底层商业逻辑

l 决策依据:⽬前缺乏美国买⼿视⻆的⼀⼿信息,多数分析属于主观推测

2. 价格谈判案例分析

spacer.gif)降价陷阱

l 信任破裂机制:两年合作后同意降13%,反⽽让买⼿怀疑历史利润空间(推测隐藏20-

l 谈判⼼理:买⼿实施"极限施压"策略,40%要价是谈判起点⽽⾮底线

l 成本传导误区:供应商试图通过产业链分摊成本(⼯⼚让6% 贸易商让7%)

2)不降价的⻛险

l 关系损伤:买⼿认为供应商 "只可共富贵",产⽣被背叛感

l 策略失效:⽆论降价与否都破坏信任,需寻找第三⽅案

l ⾏业特性:塑料制品等模具依赖型产业转移成本尤其⾼昂

3)关税政策转折

l 历史性协议 :2025/5/12达成对等降税(双⽅新增关税同步降⾄10%)

l 缓冲机制:剩余24%关税冻结90天,为后续谈判留余地

l 谈判节奏:预期6/10进⾏下⼀轮谈判,采⽤分阶段解决⽅案

3. 与英国的对⽐

1)美英贸易谈判结果

l 关税变化:美国出⼝英国平均关税从5.1%降到1.8%,英国出⼝到美国的平均关税从 3.4%增加到10%

l 谈判实质:英国做出重⼤让步,美国获得明显优势,英国出⼝商⾯临更⾼关税壁垒

2)英国汽⻋出⼝关税变化

l 表⾯利好:汽⻋关税从27.5%降到10%

l 隐藏限制:仅给10万辆配额,超出部分征收25%关税

l 产业现状:英国汽⻋制造业已严重衰退(仅剩阿斯顿⻢丁、劳斯莱斯等少量品牌)

3)英国钢铝关税调整

l 表⾯优惠:钢铝关税从25%降到0

l 实际限制:

o  需满⾜美国定义的"供应链安全"

o  设有配额限制

o  英国钢铁产能极低(不及中国河北⼏家⼩⼚)

4)英国化学品及关键产品待遇

l 通关便利:美国承诺提供通关便利,但具体措施不明确(如从5天减为4天半)

l 优惠待遇:对制药等关键产品给予优惠,但⽆具体⽅案,实际效果存疑

5)英国对美国农产品的配额

l ⽜⾁配额 :1.3万吨免税配额

l ⼄醇配额 :14亿公升免税配额

l 其他优惠:降低美国⾕物、化学品等关税

6)英国采购波⾳⻜机及合作

l ⽴即采购:英国航空即刻下单100亿美元波⾳⻜机

l 合作承诺:加强航空航天领域合作

7)英国简化检验检疫流程

l 流程简化:承诺简化美国商品检验检疫流程

l 核⼼让步:农业和⼯业品全⾯接受美国标准

8)英国接受美国标准的影响

l 标准冲突:英国原采⽤欧盟严格标准(如化学元素测试、迁移量等)

l 重⼤影响:

o  放弃本国检测认证体系

o  接受FDA标准(包括含瘦⾁精的美国⽜⾁)

o  ⼯业品接受UL认证替代本国标准

9)英国在谈判中的让步

l 整体评价:英国⼏乎全盘让步,仅获得表⾯利好

l 政治操作:通过与其他国家⽐较(如30-50%关税)包装成"特殊待遇"

10)其他国家对美贸易态度

l 新⻄兰案例:宣布不对美实施贸易报复,接受低税率

l ⽐较效应:通过与其他国家⽐较制造 "幸福感"

11)对未来谈判的展望

l 短期乐观:相⽐英国,当前协议相对有利

l ⻓期警惕:后续可能还有更多谈判和变数

12)⼤统领的前科与协议可靠性

l 政策特点:朝令⼣改,⼀天可能多次变更政策

l 历史教训:过去多次出现"说了不算" 、"签了不算"的情况

l 潜在⻛险:可能发动汇率战等其他贸易⼿段

4. 贸易战争历史

1)2018年中美贸易战开端

l ⾸次加税: 2018年3⽉22⽇特朗普宣布对500亿美元中国商品加征25%关税,中⽅采取温 和反制措施

l 初期反应: 中⽅因缺乏经验反应滞后,反制措施相对克制,担⼼引发更⼤问题

2)中美贸易战中的谈判与反制

l ⾸次谈判:  2018年5⽉19⽇中美发布联合声明暂停加税,显示特朗普"压制-谈判" 的典型 策略

l 谈判破裂: 仅⼀个多⽉后,2018年7⽉美⽅单⽅⾯升级关税导致谈判中断

3)2018年中美贸易战升级

l 规模扩⼤: 2018年9⽉19⽇美⽅将加税范围从500亿扩⼤到2000亿美元商品,税率10%

l 私下磋商: 事件促使双⽅进⾏⾮正式协调,为后续元⾸会晤铺垫

4)2018年底中美贸易战缓和

l G20突破: 2018年12⽉1⽇阿根廷G20峰会中美元⾸会晤,同意停⽌升级关税

l 谈判重启: ⾼层定调后,双⽅⼯作层开始具体问题磋商

5)2019年中美第⼀阶段经贸协议

l 协议内容:    2019年12⽉13⽇签署协议,中⽅承诺两年增购2000亿美国商品,美⽅承诺 分阶段取消部分关税

l 条款模糊: "分阶段"定义不明确,未说明具体⽐例和时间表,埋下执⾏隐患

6)中美贸易战后的经济策略调整

l 双循环战略: 中国转向内需驱动,同时降低对美出⼝依赖

l 资产调整:     持续减持美债(⽇本成为最⼤持有国),增持⻩⾦储备(包括通过⾹港渠 道)

l 产业链布局: 提前为后续贸易冲突做准备,分散市场⻛险

7)2024年中国对美出⼝⽐例变化

l 数据对⽐: 从2018年占出⼝总额19.2%降⾄2024年14%,绝对值未降但占⽐显著下降

l 市场多元化: 对其他市场出⼝增速更快,实现"东⽅不亮⻄⽅亮"的效果

8)对未来中美贸易关系的预测

spacer.gif政策延续性: 美⽅政策反复性⾼,需警惕"说变就变" 的⻛险

信誉评估: 美⽅谈判信誉存疑,类⽐"在国内借不到充电宝"的信⽤等级

税率现状:    中国商品实际税率仍达55%( 30%新税 25%原有税),越南34%→30%,柬 埔寨25%→30%

5. 过去的预测

1)对美国市场开发的建议

l 逆向思维: 在普遍悲观时建议加⼤美国市场开发(2024年4⽉11⽇观点)

l 市场反应: 该建议初期遭到质疑,被认为与市场实际脱节

2)制造业回流美国的观点反驳

l 现实障碍: 需美元⼤幅贬值 美国⼯⼈接受东南亚⼯资⽔平,将导致美元储备属性丧失

l 历史教训:               2018年加税后中国出⼝反增,从16.42万亿→25.45万亿⼈⺠币,顺差 2.33→7.06万亿

3)中国全产业链优势的分析spacer.gif

l ⼯业实⼒ :     中国是⼈类历史上最强⼯业国,案例:靖江县级市2024年获2500亿造船订 单超⽇本

l 不可替代性: 全产业链优势远胜于单纯价格优势,这是东南亚⽆法⽐拟的

4)对未来订单情况的预测

l 短期预测: 谈判后1个⽉订单回流,3个⽉后超过去年同期

l ⻓期趋势: 出⼝额持续增⻓是" 明牌",不必过度担忧短期波动

5)2018年贸易战的外贸表现回顾

l 预测验证: 2018年贸易战初期即断⾔外贸将⼤涨,当年出⼝额增⻓印证判断

l 持续韧性: 尽管25%关税持续6年未取消,中国出⼝仍保持强劲增⻓

6)对外贸市场的全⾯看法与建议

l 市场分配: 不应追求全产业链通吃,需留出合作空间让其他国家获利

l 战略预判: 当前政策反应迅速,体现"预判对⽅的预判" 的战略思维

7)价格因素在外贸中的⾮决定性

l 案例对⽐: 港台/欧美贸易商价格更⾼仍获订单,证明⾮价格单⼀因素

l 核⼼观点: 15年来从未主张降价竞争,强调综合竞争⼒构建

8)⼤多数⼈观点的问题所在

l 认知局限: 多数⼈仅看到中国端困境,忽视美国进⼝商/零售商的实际困境

l 数据悖论: ⾼传播量的内容往往反映普遍误解,真理常掌握在少数⼈⼿中

6. 应⽤案例

1)例题:店⾯进货案例

spacer.gif l 价格波动应对策略:当原材料价格突然翻倍时(如⽜⾁从50涨到100/⽄),经营者会 先观望库存情况(如⾁类库存维持1周,蔬菜库存维持3天),若价格持续⾼位则转为 少量多次采购(从备货1周改为备货2-3天)。

l 终端调整⽅式:进货成本上涨会导致两种经营调整:①产品涨价(⽜⾁⾯从25涨到 30);②减量不涨价(每碗⽜⾁从8⽚减⾄6⽚)。

spacer.gifl 关税类⽐应⽤:该模型可直接映射关税影响——客户⾯对关税上涨时同样会经历观望 期→少量下单期→最终决策期三个阶段,⼩商家可能搁置订单⽽⼤买家(如沃尔玛) 会继续采购但调整策略。

l 关税计算误区:关税按CIF价征收⽽⾮FOB价,若FOB价10的产品到港成本15,则145% 关税实际为15 × 1.45 ≈ 21.75(⾮10 × 1.45) ,最终成本可能从49.99涨⾄$89.99。

l ⼤客户特殊应对:头部零售商可能通过政治协商获得隐性补贴(如沃尔玛宣布⾃⾏承 担关税前曾与⽩宫接触),其供应链调整表现为:①维持中国主⼒供应商;②分流部 分订单;③终端适度涨价。

2)订单固化突破策略spacer.gif

l 固化链条构成:美国零售商→进⼝商→港台贸易商→⼤陆贸易公司形成稳定利益联 盟,买⼿常⽤拒接话术"I'm happy with my current supplier"。

l 关税窗⼝期机遇:当原有供应商因关税⽆法降价(如$30产品需降40-60%时),新供 应商可采取:①推出减配版产品(参数不同但终端价相近);②强调"⽆参照物"特    性;③提供关税解决⽅案(⾮单纯降价)。

 l 价值传递要点:避免模板化开发信(如 "我们提供⾼品质和有竞争⼒价格"),应具体   说明:①⽬标产品市场表现;②关税下的利润保障⽅案;③差异化升级点(如"某部件 减配 某部件升级")。

l 开发时机选择:最佳窗⼝期为关税实施后1个⽉内(谈判未果时),此时⽼供应商关 系出现裂痕,客户回复率显著提升。

7. 肺炎疫情下的外贸应对策略

spacer.gif 1)疫情下的外贸策略

l 反流量思维:在热点事件中保持冷静,不随波逐流发表观点,避免蹭热点⾏为

l 信息筛选原则:⾯对疫情谣⾔时需沉住⽓,不传播未经证实的信息,保持独⽴思考

l ⼯作重⼼:将精⼒放在实际业务上⽽⾮⽆效讨论,减少外部⼲扰提升⼯作效率

2)疫情控制信⼼与外贸影响

l 三⼤核⼼结论:

o  疫情将快速受控,只需做好防护不必恐慌

o  中国抗疫表现优于⻄⽅国家

o  WHO疫区划分对外贸影响有限

l 历史验证 :2020年1⽉31⽇的预判与后续实际发展完全吻合

l 数据⽀撑 :2003年SARS期间中国外贸增⻓36.2 % ,经济增速达10%

3)历史疫情对外贸的启示

l 前抑后扬规律:疫情初期订单暂缓后必现报复性增⻓

l 库存消耗效应:客户观望期后产⽣集中采购需求

l 供应链韧性 :2003年基础设施薄弱时期仍实现增⻓,当前条件更优

4)中国外贸的全球地位

spacer.gif l 产业链深度:复杂⼯业品(电⼦产品/汽⻋/医药)难以完全转移出中国

l 现实案例:

o  iPhone核⼼组件依赖中国供应链

o  美国F-35战机含中国制造部件

o  航⺟阻拦索由中国企业供应

l 经济逻辑:⻄⽅国家⽆法承受失去中国制造带来的⽣活成本飙升

5)与客户沟通的真实感

l 沟通禁忌:避免使⽤模板化/机器翻译内容

l 反⾯案例:客户识破GPT⽣成邮件回复"thank you very much chair GPT"

l 优势转化:⾮⺟语表达反⽽增加真实感,体现⼯⼚直营特征

6)邮件沟通的语⾔与态度

l 语⾔定位:英语只是⼯具,专业能⼒⽐语⾔完美更重要

l 客户⼼理:

o  贸易商⻛格邮件(trading taste)易引起戒备

o  ⼯⼚⻛格邮件(factory taste)更具可信度

l 互动技巧:适当示弱创造指导机会,提升客户参与感

7)疫情下的客户沟通策略

l 三不原则:不主动提及、不深⼊讨论、不夸⼤影响

l 标准应答:

o  强调疫情可控性

o  说明节后⼯作安排

o  承诺利益保障

l 证明⽂件:通过贸促会获取不可抗⼒证明

l 核⼼⽅针 :" 多做多错,少做少错",避免画蛇添⾜

8. 判断推测的基点

l 历史验证法:     通过2020年疫情初期外贸数据变化验证预测准确性,第⼀季度⼤跌后, 准确预判⼆季度⼤涨、三四季度更猛增⻓

l 周期重演规律:     当前市场变化是2020年的历史重演,通过复盘五年前同期数据建⽴判 断模型

l 实证思维: 强调"不是预测⽽是回顾",基于已发⽣事实推导规律⽽⾮主观猜测


9. 美国⼤型零售商的库存安排

1)库存安排时间⻓度的原因分析

l 成本约束:        ⼤型商超库存通常维持4-6个⽉,三年以上库存会产⽣巨额资⾦占⽤成本 (例:OA 1080天付款周期不可⾏)

l 保质期限制: 多数商品保质期1-2年,⻓周期库存⾯临商品过期⻛险

l 股东压⼒ :     上市公司需保持合理库存周转率,⾼库存会导致投资者质疑(例:股东可 能因此每⼈亏损5亿美元)

l ⾏业标杆: 丰⽥实施"零库存"计划(虽存在执⾏问题),反映⾏业低库存趋势

2)美国⼤型零售商的买⼿团队构成

l 团队架构: 完整buying team包含6个核⼼⻆⾊:

o  Buyer(买⼿)

o  Planner(计划员)

o  Analyst(分析师)

o  Merchandiser(商品经理)

o  Specialist(产品专家)

o  PD/设计师

l 决策流程: 采购决策为团队作业,最终由Buying Head(采购主管)审批

l 协作特点: 各⻆⾊专业分⼯,供应商需理解不同岗位的决策权重

3)中国供应商出货到美国上架的周期

l ⽣产周期: 常规订单需要30-60天完成⽣产(含样品确认、改样、验货等环节)

l 物流周期: 海运 清关 分销需额外2个⽉,总周期达4个⽉

l 关键节点:

o  订单确认:需经过PR签认、定⾦⽀付等流程

o  ⽣产准备:包括包装设计、⻨头确认等细节

o  DC周转:货物需经中央仓库(Distribution Center)分拨

4)库存管理与订单抢夺的窗⼝期

l 缺货成本: 单品缺货会导致客户流失⾄竞争对⼿(例:充电器缺货使消费者转⾄ Costco 连带消费800 − 900)

l 决策临界点: 库存低于5个⽉时必须下单,否则⾯临断货⻛险

l ⻩⾦窗⼝: 关税政策变动后的观望期约1个⽉,之后进⼊4-6⽉库存补充周期

l 竞争策略: 供应商应在客户库存消耗⾄4个⽉时主动出击,避开⾃媒体误导性信息

l 供应链韧性:   即使Apple也⽆法完美实现供应链转移,中⼩供应商更应专注现有渠道优 势

10. 供应链管理

1)中国供应商在美国供应链中的占⽐

l 主导地位:绝⼤多数美国⼤型零售商的中国供应商占⽐超过50%,通常在70-80%之间

l 表⾯数据误区 :Home Depot买⼿指出,全球⼤部分产品实质是"Made in China"或"Partly Made in China",即使标为其他国家制造。

l 产业链渗透:包括越南平阳省、河内周边等东南亚地区的"中国制造溢出"现象,实质 仍依赖中国供应链

2)美国公司希望降低中国供应商占⽐的原因

l ⻛险平衡策略:疫情期间美国客户普遍要求"source  out  of  China",⽬标将中国供应链 占⽐降⾄50%

l 地缘政治考量:防范中美"硬脱钩"等⿊天鹅事件,避免供应链中断⻛险

l 渐进式转移:即使东南亚供应商初期质量差、成本⾼,仍坚持培育作为备份选择

3)供应链构成的复杂性

l 全产业链优势:以铝合⾦⼿电筒为例,中国可100%本⼟化⽣产,包含:

o  铝型材原料及加⼯设备

o  LED电⼦元件及PCB板

o  玻璃⽚制造能⼒

o  塑料注塑及模具开发

o  五⾦件(弹簧、⾦属⽚)精密加⼯

l 东南亚局限:柬埔寨等国家⽆法建⽴完整产业链,必须依赖中国提供:

o  原材料(如铝锭、塑料颗粒)

o  ⽣产设备(数控机床、注塑机)

o  关键零部件(LED 、PCB板)

o  配套服务(电镀、丝印、热转印)

4)东南亚供应商与中国制造的互补关系

l 表⾯转移实质:所谓"Made in Vietnam/Cambodia"实际是:

o  中国企业在东南亚设⽴的分⽀机构

o  使⽤中国提供的原料和半成品进⾏简单组装

l 产业链依赖:

o  越南电⼦产业仍需从⼴东进⼝LED等元件

o  塑料原料依赖宁波台塑⼯⼚供应

o  模具开发仍由中国企业主导完成

l 互补模式:形成"东南亚组装 中国核⼼部件" 的混合供应链体系

5)制造业回流美国的现实与挑战

l 成本困境:

o  单个五⾦件进⼝需缴纳100%关税

o  特殊⼯序(如电镀)需中美间往返运输

l 产业链断层:

o  美国缺乏基础⼯业配套(如弹簧制造)

o  本⼟化⽣产成本呈⼏何级数上升

l 历史因素:⻄⽅国家制造业 "躺平"数⼗年,重建供应链需天⽂数字投⼊

6)特朗普顾问的误判与关税政策的影响

l 海湖庄园协议:

o  智库错误判断中国经济脆弱性

o  预期关税施压会迫使中国迅速妥协

l 实际结果:

o  中国全产业链优势抵消关税影响

o  最终由美国主动要求重启谈判

l 战略失误:

o  ⽆差别攻击盟友破坏联合施压计划

spacer.gifo  忽视供应链重构的客观规律

 11. 美国⼤买家的观望时间spacer.gif

l 决策周期特点:⼤部分美国⼤买家的观望时间仅有1-3个⽉,这与库存周期和供应链时 间密切相关。

l 库存控制机制:美国⼤型零售商通常只维持4-6个⽉库存,在预期库存耗尽前6个⽉(T-

6)时,采购计划员需与买⼿协商下单数量并申请预算。

l 供应链时间构成:中国供应商⽣产周期30-60天,加上海运、清关、分销等环节约需2 个⽉,总周期达3-4个⽉。

12. ⼀季度的出⼝增速

1)⼀季度各城市出⼝增速概况

l 主要城市增速:上海12.6%、苏州11.5%、厦⻔18.7%、武汉23.3%、温州14.3%、连云 港22.6%、沈阳14.1%。

l 异常增⻓案例:防城港出⼝增速达429.1%,相当于原有规模的4-5倍增⻓。

2)防城港出⼝增速异常的原因分析

l 地理位置优势:位于⼴⻄,毗邻越南,通过陆路(崇左)和海路(防城港)向东南亚 输送货物。

l 供应链转移现象: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制造业增⻓带动中国原材料、配件出⼝,形成"中 国供应 东南亚加⼯ "模式。

l 电⼒基础设施:部分东南亚⼯业园区的电⼒由中国电⽹供应,体现产业链深度整合。

3)中国出⼝在全球的地位与影响

l 市场份额平衡:中国出⼝占全球30%-40%,通过东南亚制造分流可避免"树⼤招⻛ "效 应。

l 产业链复杂性:多国参与的复杂供应链体系(如Made  in  Vietnam/Bangladesh/Egypt) 反⽽降低贸易摩擦⻛险。

4)美国市场现状与圣诞销售季的挑战

l 当前库存状况:美国商超货架出现商品短缺,特别是⾮⻝品类杂货和礼品。

l 圣诞采购时间窗 :11⽉销售季需在5⽉下单(T-6原则),4-6⽉库存周期使5⽉成为最 后决策节点。

l 应急⽅案局限:最晚6⽉需下单并通过空运补货,但成本激增(如2020年海运费从 s000飙升至30000)。

5)中美贸易协议达成的时间预测

l 关键时间节点 :4⽉底⾄5⽉初为协议达成⻩⾦期,否则将影响圣诞销售季供应链。

l 历史验证 :2020年疫情导致3个⽉观望期后出现爆单现象,验证时间窗⼝的重要性。

13. 蒙古试图偷运稀⼟

1)稀⼟资源的全球分布

l 中国主导地位:全球稀⼟供应占⽐80%-90%,乌克兰、蒙古、俄罗斯有少量分布。

l 战略价值凸显:俄乌冲突中美国紧盯乌克兰稀⼟资源,反映其战略重要性。

2)蒙古偷运稀⼟的路线与失败原因

l 运输路线局限:内陆国家蒙古仅能通过中国(⼤连港)或俄罗斯出⼝,600万吨规模 难以隐蔽运输。

l 海关拦截案例:中国加强稀⼟出⼝监管,成功阻⽌经⼤连港的偷运计划。

3)稀⼟对美国军事的重要性

l 军事应⽤ :F-22/F-35 隐⾝战机涂层必须使⽤稀⼟材料,直接影响美军装备⽣产。

l 产业链依赖:美国虽掌握提纯技术,但原料供应受制于中国。

4)稀⼟产业链与提纯技术

l 技术⻔槛:美国具备稀⼟提纯能⼒,但建⽴完整产业链需时2-3年。

l 中国优势:成熟的提纯⼯艺配合原料优势形成双重壁垒。

5)中国在稀⼟市场的地位与策略

l 政策演变:从2000年代初的"贱卖"到当前严格监管,体现战略资源意识提升。

l 供应控制:通过出⼝配额和海关严查限制⿊市流通。

6)美国⾃建稀⼟产业链的挑战

l 成本劣势:美国稀⼟提纯成本约为中国的10倍,产业链脆弱性⾼。

l 时间约束:建设完整产业链周期超过政治选举周期,难以持续投⼊。

7)中国稀⼟降价策略的影响

l 价格战威慑:⼀旦美国产能建成,中国可通过降价⾄1/10迅速摧毁其产业链。

l 市场规律:欧洲等买家必然选择性价⽐更⾼的中国产品,使美国投资失效。

8)稀⼟市场的现状与监管

l 监管强化:当前中国对稀⼟出⼝实⾏全流程严查,堵截历史存在的灰⾊渠道。

l 历史教训 :90年代⾄2000年初的政策漏洞导致资源贱卖,现已成为重点监管领域。

14. 美国⼈的看法

1)对关税回调的震惊与不解

l 意外程度 :Molson Hart表示"完全未能预料到"(totally failed to expect)如此⼤规模的关税 回调(i cannot believe there was a tarif rollback of this magnitude)

l 后续影响:

o  经济层⾯:供应链滞后(supply chain lags)导致关系重启困难

o  ⼼理层⾯:双⽅存在 "伤疤组织"(scar tissue),暗示信任受损

o  政策转变:可能将关税转变为类似美国增值税(American VAT tax)的形式

l 核⼼问题:政策不确定性(uncertainty and constant changes)最具破坏性,举例说明若因 中国是唯⼀⽣产国⽽投资美国建⼚,该投资将⾯临重⼤⻛险

2)对供应链中断的认知

l 现状分析:

o  baked in现象:供应链中断(disruptions to supply chains)已成为定局,即使贸易关系 恢复如初,物流、仓储和进⼝商仍将处于困境

o  具体表现:过去45天中国订单停滞(there were no orders coming out of China for the last 45 days)

l 市场反应:

o  抢购潮:进⼝商将抢购所有能获得的中国产品(buy every Chinese product they can get their hands on)

o  库存策略:为应对可能重新上调的关税,商家会⼤量囤货(want  to   have  tons   of inventory if tariffs go back up)

o  物流影响:协议公布后货代⽴即涨价,美⻄美东航线均受影响

l 历史参照:类似疫情时期的订单模式,⼀季度低迷后出现⼆季度爆发,引发订单挤兑 和物流上涨spacer.gif

l 战略视⻆ :

o  引⽤《孙⼦兵法》原则:应给敌⼈留退路(give your enemy an escape route),否则 会背⽔⼀战

o  不同观点:有⼈认为美国给中国留了退路,也有⼈持相反看法

o  事件评价:⾃4⽉2⽇以来发⽣了⼀系列 "荒诞⽆意义"(bizarre and pointless)的事件

l 预测困境:传统预测⽅法失效,需要寻找新的政治局势分析⽅法

15. ⼤量订单转移中国以外

l 产业转移迷思:所谓 "⼤量订单转移中国以外 "是⼀个产业迷思,实际上是不可能完成 的任务

l 根本原因:中国制造业具有完整的产业链体系和规模优势,其他国家⽆法在短期内复 制

l 历史验证:中国制造业经过⼏⼗年发展形成的供应链体系具有不可替代性

16. 全球制造接⼒赛

l 接⼒赛模型:全球制造业表⾯是分散布局,实质是以中国为中⼼的接⼒赛模式

l 供应链现实:

o  东南亚供应链只是中国制造的溢出效应,属于"Partly Made in China"范畴

o  越南、柬埔寨、印度等国的FOB价格普遍⾼于中国

o  除⼈⼝外,印度不具备与中国同维度的制造业竞争⼒

l 军⼯案例:

o  中国军⼯⾏业100%⾃主制造,形成完整产业链

o  美国军⼯采⽤外包模式,供应链脆弱且依赖全球采购

o  ⼆战案例:美国凭借制造业优势拖垮⽇本,当前中国制造业优势更明显

l 体系化优势:

o  中国制造业是完整的体系化产业链

o  其他国家多为单点突破的组装⼚模式

o  以印巴空战为例:中国体系化作战(A导B射)完胜印度"万国牌"装备

17. ⽤专业⽅案解决美国客户的痛点

l ⽅案核⼼:需要提供外科⼿术式(surgical)的专业解决⽅案

l 传统开发失效:

o  单纯强调" 中国制造" 、"价格优势"的推销⽅式已失效

o  20年前的客服式开发模式在当前市场不再适⽤

l 关键转变:

o  从产品推销转向痛点解决⽅案

o  需要深⼊理解客户具体需求和⾏业痛点

o  提供定制化、专业化的服务⽅案

18. 下单中国的痛点

l 上游依赖: 南亚和东南亚供应商严重依赖中国⼤陆的上游供应链,导致独⽴运作困难

l 关税背景: 当前关税问题严峻,促使客户考虑中国外采购但⾯临实际障碍

1)打样与产品开发难度

l 技术短板:     东南亚供应商普遍缺乏技术经验和设备,如越南⼯⼚⽆法根据⼯程图纸报 价,需将设计发回中国⼯程师评估

l 样品困境:    典型案例显示,复杂塑料卡盒⽆法在当地完成3D打印或模具修改,因缺乏 设备和技术⽀持

l 根本原因:  上游供应链集中在中国,导致境外供应商失去技术配套⽀持,形成"设计-⽣ 产"断层

2)⼩订单操作困难

l 接单⻔槛:  东南亚⼯⼚普遍拒绝100件级定制订单(如带YKK拉链 三防⾯料的背包), ⽽中国供应商可通过替代⽅案协商解决

l 灵活优势:          中国产业链提供多重选择路径(⼴州→东莞→深圳→福建→江浙→河北 等),形成接单弹性⽹络

l 成本差异:     ⼩批量采购时,东南亚需承担跨境原料采购的沟通和时间成本,⽽中国可 利⽤本地市场灵活调配

3)交货期限与稳定性问题

l 紧急响应:     中国可完成15天交付1万件的紧急订单(如哈佛教材案例:60万条⽜仔裤7 天交付),东南亚⽆法匹配

l 延期对⽐:  中国延期通常以周为单位(10-14天),⽽印度供应商可能延期12-15个⽉且 视为常态

l ⻛险分散:    客户采⽤多国订单分配(中国50% 越南30% ⻢柬20%)时,中国产能始终 是核⼼稳定器

19. China Pro解决⽅案

l 阶段划分:     将供应链分为开发期(中国完成)、试销期(中国⼩单)、量产期(越南 主产 中国备胎)

l 关税优化: 通过25%中国⽣产 75%越南⽣产的混合模式,平衡交货速度与关税成本

l ⻛险对冲 :     保留中国产能作为安全⽹,当越南延期时可⽴即启动备⽤⽣产,确保货架 不断供

l 渐进调整: 根据越南产能稳定性动态调整⽐例( 1:3→ 1:4→ 1:5),始终维持中国应急产

spacer.gif二、贸易风险平摊

l 1 3⻛控模式:   采⽤ "前期开发在中国 ⼩单试产在中国 成熟后转移东南亚"的三阶段⽅ 案,通过I:3⽐例实现价格与⻛险的动态平衡

l 实施步骤:

o  前期开发: 产品研发和打样阶段全部在中国完成

o  ⼩批量验证: 初期订单在中国⽣产测试市场反应

o  产能转移: 流程跑顺后将部分订单转移到东南亚⽣产基地

l 典型案例:     某学员采⽤该⽅案成功承接70万美元订单,⾸批在中国⽣产,预计翻单将 在越南完成spacer.gif

l 买家⾏为分析:

o  刚需采购:    零售商如沃尔玛必须维持基础库存,库存⻅底时⽆论形势如何都会返 单

o  ⻛险分散趋势:    部分买家主动将订单分散到多个供应商,主要⽬的不是压价⽽是 规避供应链⻛险

l 实战观察:

o  沃尔玛在数⽉未下单后突然返单,且数量超出常规⽔平

o  ⾮紧急项⽬买家会同步⽐较多个供应商,决策周期延⻓

l 核⼼观点: "⻛浪越⼤⻥越贵",市场动荡期反⽽可能创造更⾼贸易价值

l 应⽤场景:

o  当主流供应商因故停产时,备⽤供应商可获得溢价空间

o  区域性危机中,能保持稳定供货的⼚商议价能⼒提升

l 深度背调: 通过LinkedIn等⼯具进⾏客户背景调查

l 价值渗透: 重点向客户传递抗⻛险供应链价值主张 l spacer.gif

l 现象观察:

o  优质企业单⽉可获上千条有效询盘(含美国、墨⻄哥等市场)

o  典型询盘内容涵盖产品咨询、价格查询、采购流程等

l 管理策略:

o  建⽴标准化回复模板提⾼效率

o  对紧急询盘设置优先级响应机制

l 内容矩阵: 打造多维度、多平台的内容输出体系

l 账号矩阵:通过主账号 ⼦账号组合扩⼤触达⾯


 


关注作者,看更多TA的好文章 个人展示
David2025再开始喽 谁在评论里提醒下这位作者,懒得连名片都没填写。
举报
收藏
转发
0/500
添加表情
评论
评论 (2)
最近
最早
3天2夜学会建站

David2025再开始喽

红光理疗灯搬运者

向TA提问
置顶时间 :

设置帖子类型

普通
新闻
活动
修改

圈内转发

0/104

分享至微信

复制链接

举报

请选择举报理由

留联系方式
垃圾广告
人身攻击
侵权抄袭
违法信息
举报

确认要删除自己的评论吗?

取消 确定

确认要删除自己的文章吗?

取消 确定
提问
设置提问积分
当前可用积分:
-
+
20
50
100
200
偷看

积分偷看

10积分
我的积分(可用积分)
确认偷看

问题已关注

答主回复后,系统将通知你

不再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