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位有没有发现,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人活得越来越焦虑,越来越不快乐?每天都在忙忙碌碌,工作上的事,学习上的事,家里杂七杂八的事等等压得踹不过气,想做点自己想做的事情总是被干扰,或者自己拖延症/懒癌犯了。眼红别人住豪宅开好车,自己总是在盲目的追赶,或者物质生活没有问题了但总是不开心,欲望太多.....
曾经的我有段时间也是这样,但自从去年接触到极简主义,觉得很契合我的生活理念,身体力行去实践后,发现效果很好,人变得轻松和快乐,目标感清晰;更为重要的是,觉得自己变得更帅了(应该是跟锻炼和作息时间规律有关系)。总结了下面一些东西,希望能帮到处于焦虑中的你。
好,言归正传,先说说我认为的极简的背面是什么?
是贪婪
跟朋友聊天时想着看微信消息,跑步的时候心乱如麻想着工作,越来越忙的本质是,多线程考虑事情越来越多,每放下一件事都很不舍。
遇到的每个人都想交往,都想从中榨取利用价值,唯人脉至上,心想“认识的每个人日后都有用”,不管是什么火锅局麻将局还是鸡毛蒜皮局,都想去赴约,总担心如果不去就会错过什么。
对待知识也是有收集癖的。遇到好资料就迫不及待收藏,认为日后一定有用;遇到好讲座就去报名,虽然事后并不会参加;遇到网络课程,先买来再说。自己如同一张密集的网,唯恐漏过任何一点有用信息。
对待感情也颇为贪婪。纵使不爱一个人,也要继续把他拴在身边,继续消耗他对你的好,俗称“养备胎”。只被一个人爱是不够的,觉得备胎也要多多益善。
贪婪的本质,使我们在这个看似物质与精神极度丰富的世界,丧失了安全感。但安全感不是外界赋予的,是由内向外,自己给自己的。
而当你真正内心坚定,能够了解自己,就会放下贪婪,变得极简。慢慢舍弃并不需要的物品,斩断跟世界不必要的连接。追求极简生活的人并非没有是清心寡欲的“性冷淡”作风,只是有时候生活越精简,杂念越少,目标(或者说欲望)显得更清晰和珍贵
可以这么说,极简主义生活方式,是对自身的再认识,对自由的再定义。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
了解自己的真实欲望,不受外在潮流的影响,不盲从,不跟风。
把自己的精力全部用在自己最迫切的欲望上,如提升专业素养、照顾家庭、关心朋友、追求美食等。
了解、选择、专注于1-3项自己真正想从事的精神活动,充分学习、提高。
不盲目浪费自己的时间与精力。
将家中超过一年不用的物品丢弃、送人、出售或捐赠。比如看过的杂志、书,不再穿的衣服,早先收到的各种礼物或装饰品。
明确自己的欲望和需求后,不买不需要的物品。确有必要的物品,买最好的,充分使用它。
用电脑写东西,少用纸。养成纸质文件扫描、存档的习惯。
用一支好用的笔,替代其他堆积如山的中性笔
整合、精简电源线、充电设备。不重复购买电子产品
精简信息输入源头,减少使用社交网络、即时通讯。少看微博、朋友圈。
定期远离互联网、远离手机,避免信息骚扰。
不关注与己无关的娱乐、社会新闻。
关注的权威人士少而精,宁缺毋滥。
APP使用少而精,删除长期不使用的应用。
自己写东西、说话,尽可能简单、直接、清楚。
使用有效的GTD方法,不拖延。
及时清理电子邮件,不要让它们堆积起来。
一次只专注做一件事,尽可能不做Multi-task。
保持作息时间基本规律,早睡早起
不做无效社交。
定期锻炼,保持身体活力。
穿着简洁、不花哨。
喝白水和纯果汁,尽量少喝添加了大量化学成分的碳酸饮料和果汁。
我一直认为所谓极简主义,就是注意力的极简,一定要集中注意力,只关注自己真正要做的事情。
如果你觉得这个理念对你是有帮助的,建议马上去做,别想太多。很多名人其实也是极简主义者,比如乔布斯,扎克伯格,张小龙,梁朝伟....
推荐一本对我改变很大的书
分享至微信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米课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