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 明显地感觉, 无论做什么的时候, 都有个声音在旁边叨叨叨个不停。
早上起来运动, 这个声音说,不吃东西等下出去要饿的。打算去做早餐的时候, 这个声音说,不能吃太多, 等下运动会难受的。
跳操的时候这个声音说, 早点开始轮滑,要不等下太阳出来了晒得黑漆漆的, 丑死了。停下来不跳了, 这个声音说,哎呀,浪费了几百MB的流量, 跳一半又不能跳完。
早上运动超过2小时,这个声音说,你公公婆婆要不满意了, 你只顾自己不带孩子。
回家洗澡,这个声音说,你洗的地上都是水,要是有一点点没刮干净, 你公公婆婆肯定要唠叨你地上有水。
我工作的时候, 它还是在旁边叨叨,你公公婆婆肯定时刻盯着你, 你要是一直工作也就算了了, 你要是看看手机什么的, 他们肯定不满意, 觉得你在玩, 却不带孩子。
我在家吃个水果,它也会叨叨, 你把水果吃了, 不留给孩子吃,你公公婆婆嘴上不说, 心里肯定不满意。
就算我什么都不做, 它也会叨叨,你以为你家人真的爱你吗?别傻了!要是你不能挣钱,谁在乎你? 你看你现在腰疼休息一下, 他们都觉得你麻烦!你为这个家付出这么多,谁会感激你? 你呀, 也该多为自己考虑!你看你跟你老公说话他都不搭理,他根本就不尊重你。 你看你公公整天板着脸,他是不是对你不满意? 你婆婆又垮着脸不高兴, 这个家里简直待不下去了!你这个娃也太娇气了, 这孩子长大了可怎么办!你公公每天都不想带孩子,看到孩子就不耐烦,只想自己, 太自私了!人啊, 要认命,以你的出身,到现在已经很不错了,还要折腾什么? 你都这个年龄了,又不是少年,哪有这么多精力?
这个叨叨的声音, 在身心灵课程里, 叫它“疯狂的大脑”,武志红老师叫它“头脑妈妈”,精神分析叫它“超我”。
其实这个时候, 我们就会发现, 这个“头脑妈妈”简直就是自己妈妈的翻版。 因为我们从小受到妈妈的照顾(或对待),等我们长大, 离开妈妈, 然后脑子里会有一个“头脑妈妈”,接过妈妈的接力棒,用自己熟悉的方式来照顾自己。
但是同时,我又发现了另一个自己。 忍不住要多吃, 或者,就是不想吃饭。玩起来会忘记时间, 想再多玩一会儿。就想葛优躺着,凭什么我不能对自己好一点,休息一下?晒一下太阳就晒一下, 黑一点就黑一点,管它呢!不就是流量吗,比起我的快乐来说不值一提。公公婆婆觉得我没有做好妈妈? 我这个妈妈难道不是全世界最好的妈妈? 我付出的够多吧,为什么他们就看不到呢? 一点小事就要叨叨我, 烦不烦? 我自己挣的钱,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我多么希望家人都爱我,你们怎么可以不爱我呢? 你们不爱我, 我多生气啊!我希望孩子多多体谅我,我多么不容易啊!
这个“另一个自己”多么像一个委屈的, 愤怒地, 叛逆的小孩啊! 所以武志红老师叫它“内在小孩”,精神分析叫它“本我”。 每天被“头脑妈妈”指导或者评判的小孩,有时很愤怒,有时很丧。
这个时候我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 这个小孩身上拥有的脾气性格行为,其实是我们一直摒弃,压制的。我们不希望自己是这样的。然而,事实上,我们就是这样的。 这就是我们。 那么不希望我们是这样的的那个“我们”,又是谁呢?就是头脑妈妈, 也就是超我了。
头脑妈妈和内在小孩,永远在上上演一个压迫一个反抗的游戏。超我和本我,永远在做拉锯战。 结果如何?
我们看我们的孩子,其实就知道结果。
如果妈妈是个相对温和(或者软弱)的妈妈, 那么最后获胜的,肯定是那个小孩。妈妈要么学会放手, 要么遍体鳞伤。这也是很多人不停拷问自己痛苦不堪, 觉得自己怎么这么没用, 这么不自律,这么懒惰, 这么拖延。。。。。。的原因。
如果这个妈妈是个铁腕妈妈,那么最后的结果,大多数是孩子的生命力受到压制,最终变成一个自律,上进,积极地人, 却又会在某一个时刻,忽然整个人陷入一种空虚,无力,抑郁的状态,不知道自己要什么, 不知道一切有什么意义。
因为, 本我,是一切行为的原始动力源。 只有本我的动力, 才能真正转化成生命的永久动力。靠父母(超我)鞭策前行,终有一天要迷失自己,然后驻足不前。
看到这里, 肯定有朋友会问。 哦,原来是这样,然后呢?
然后头脑妈妈还是会忍不住会不停地评判,攻击,甚至贬低自己啊!然后内在小孩还是忍不住会愤怒,丧,颓,悲伤, 抑郁啊!还是无解啊!
常常有人会问我,学习心理学真的可以解决问题吗? 父母永远在否定我,丈夫不上进, 公婆太挑剔, 孩子不听话,老板不讲理,同事背后捅刀子,投资不断被骗。。。。。。 心理学能解决什么问题呢? 如果它可以改变我的父母,我的伴侣, 我的子女,我的老板同事, 改变这个黑暗的世界, 那就刚刚好可以解决我的问题。 不是吗?
刚刚学习心理学的时候,我也常常有种挫败感。 当我以“帮助别人解决”问题为出发点去沟通的时候, 我发现, 我真的什么都做不了。 我改变不了求助者的生活环境,人际关系, 我也没办法去帮他们带孩子, 找工作, 安排学校。 那么, 我能做什么呢?
到后来, 我终于发现了,那就是, 陪伴他们去看到,另外一种可能性。
就像《当幸福来敲门》里,爸爸带着孩子住在地铁的卫生间里, 他们也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躲避恐龙的山洞。
比如, 上面说的, 看到“头脑妈妈”和“内在小孩”的存在。 我们知道了,原来“头脑妈妈”就像我们自己的妈妈, 我们不必100%的按照她的心意来生活。我们可以选择,听取她建议中真正对我们有益的部分,而过滤掉一些“过时”的意见。 而“内在小孩”其实就像自己的小孩,他的贪心, 他的惰性, 他的恐惧, 他的悲伤,都是情有可原。有些时候, 我们可以放纵他一些,宠溺他一些。有些时候, 我们要严格一些,适当施加一些压力,立一些规矩,给一些约束。
那么, 是谁,来看见头脑妈妈和内在小孩呢? 在精神分析中, 它有个特殊的名字, 叫“自我”。
所以, 当我们能够觉察到本我和超我在对我们的一切行为进行支配的时候, 自我就诞生了。 但是, 仅仅诞生还是不够的, 还需要它健康长大成人, 变得强大。
在经典精神分析里,把本我和超我比喻成拉着马车的两匹马,而自我, 则是驾车的车夫。 本我, 超我, 自我,组成的一个整体, 叫做完整的人格!
记得刚学心理学的时候,我跟老师说,有时候本我把我玩得死去活来,有时候超我把我玩得死去活来。有时候, 本我和超我联手把我玩得死去活来。
左边马一阵疯跑,右边马一阵疯跑, 或者两匹马背道而驰,都能把车夫搞崩溃。
对应的就是, 头脑妈妈太强悍, 可以把我弄焦虑。内在小孩太强悍, 可以把我弄抑郁。两个同时强悍, 那就是躁郁,又称, 双向情感障碍。 听这个名字就有点不寒而栗有没有?
所以,一旦我们有了“自我”,就有了初步的“自我觉察能力”,就能区分和判断, 什么时候是超我在颐指气使, 什么时候是本我在撒泼耍赖。什么时候听妈妈的, 什么时候感谢和安抚妈妈, 什么时候坚定地走自己的路。 什么时候可以放纵自己的小孩, 给他自由,什么时候鼓励他大胆往前走,给他保护。
但是同时 我们也看到, 很多人其实没有真正的“自我”。为什么呢? 有自我不好吗?
一阴一阳谓之道。 所有的利益背后也都意味着代价。“自我”背后的代价就是“责任”。
在自我诞生和发展之前,我们大可以把自己放在受害者的位置,去指责社会的不公,他人的伤害。苦痛的人, 在苦痛中占据道德的制高点,被安慰,被同情,甚至被敬佩。 因为, 做错的都是其他人。该为我的生活负责的, 也是其他人。 所以, 除非其他人做出改变,我是不可能幸福的。我今天的不幸福都是其他人构成的,我是没有责任的。我既然没有责任, 那么我自然不需要为之去努力, 去改变了。
这就像一个孩子, 他的一切都是妈妈安排的。如果衣服穿错了,自己胖了, 营养不良了, 这可都是妈妈的责任。
一旦有了自我,那么, 自己就需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起100%的责任。 这个责任,可是不轻松的。 这就等同于, 我们长大成人了,我们就不能再指望父母,我们需要规划自己的生活,事业,人生,自己承担起为人父母的责任。 我们不能再抱怨外界的不公平,只能关注自己内在的强弱。
这就如同一个学生,不能再怪教育制度不公,老师偏心,同学拉帮结派, 而要立足于,自己投入好好学习。 再学不好, 可就没有人可以背锅了。
不找人背锅的人生,有几个人敢于承受?
有一本书叫《少有人走的路》,说的就是, 自我的心灵探索,是一本少有人走的路。 那种完全不会推卸责任, 自己对自己的人生负100%责任的路,其实很少有人会去走的。 就像现在要你签一个状子,从现在开始, 你要独自上路,去探索一片未知的世界,生死有命富贵在天,没有人有义务帮你,未来完全靠你自己。成功失败的果实,都由你自己品尝。其他人, 都成为这场游戏的观众。他们是否帮你, 全凭他们自己的心情,甚至, 他们还会在你痛苦的时候谈笑风生点评你,磕着瓜子喝着矿泉水。
而明明知道这一切, 你仍然会签这份状子。
很多人走上心理学之路很多年,也没有真正准备好去走这条路。 有的人不知道心理学是什么,就已经背起来行囊。
直到今天, 我依然在路口窥探,彷徨。 我不敢独自上路,但是,“对自己的人生负100%的责任”这句话是多么酷!对我来说充满了诱惑力! 而且, 绝对的责任=绝对的自由。想一想, 就有些神往之。 也就是武志红老师常常说的, 拥有自己说了算的人生!
更何况, 只有在拥有了自我之后,我们的人格才是健全的啊!否则,就是人们常说的:人格不健全。 多么可怕!
心理学给我们的, 就是更清晰地看见这条路的存在。它让我们知道,其实我们一直都有选择走不同的路, 只是,我们还没有准备好100%担起那份责任,同时忍受这份责任所需额外付出的努力。 这, 也是我们自己的选择。
写完这些, 忍不住自己做了一个呈现,我的本我超我和自我。 看着看着,一种幸福感油然而生。
祝福所有的朋友, 都有幸福的人生。
分享至微信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米课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