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在销售方面遇到一些瓶颈,于是去请教了一位老师。她很坦荡地发了一些她自己跟客户的聊天记录给我学习,我仔细阅读了一下,发现销售的底层逻辑真的不是能力的问题,更不是沟通的问题,而是定位的问题。
我一直不敢把自己定位在一个销售的角色上。她则是很明确地把自己定位在销售的角色上,因此介绍产品非常清晰。而我,潜意识里总是去打“感情牌”,黏黏糊糊的。用我老公的话说:“试图和每一个潜在客户谈恋爱”。
我最早的销售经历要从读书的时候说起。
你有一个好女儿
我高中的时候,家里种西瓜。西瓜成熟后会用拖拉机拉到县城去卖。拖拉机进县城,需要花几千块钱办证。每年就那么个把月用得上,而且卖西瓜能卖几个钱?所以村子里的男人们几乎都是选择天没亮进城,天黑之后回村。在城里卖瓜时也是偷偷摸摸,随时都会有交警来抓,抓到就是收车,罚款。
有一天天黑了,爸爸带着我,和没卖完的半车西瓜回家,路上还是被交警拦住了,要收车。我当时感觉天要塌下来了,这车绝对不能收。瓜田里的瓜还指着这车卖呢,而且买这车的钱也要几千块,卖了田里所有的瓜也填不满。
所以,我开始跟交警说好话,以一个高三毕业生的身份,跟他讲我的理想,爸妈供我读书是多么的不容易,等等。最终成功说服了交警,放过了我们。最后他跟我爸说:“你有一个好女儿。”
但是,说实话,在那个当时,我并没有感觉我自己是个好女儿。恰恰相反,那个时候,我充满了屈辱感。我表面维持的“不卑不亢”实际上是我“求人”的一种手段而已。我讨厌求人。
和交警的亲戚是同学
又有一天我和我爸在县城卖西瓜,我爸去上厕所了,我一个人守着车子和瓜,忽然交警过来了,说这是谁的车?要罚款。我赶紧赔不是,说等我爸过来我马上让他开走。然后跟交警一阵攀谈,还是用高中生的身份,正好聊到还和他家亲戚是同学。我爸远远走过来,我赶紧给他打手势让他走远一点。跟交警一顿聊后,他们大度地放过了我。我仍然觉得充满屈辱。
你要是不好好读书……
有一天我们带了西瓜和甜瓜去卖。西瓜卖完了,甜瓜没人买。我灵机一动,批发卖不动我们就卖零售,晚上的江滩公园那么多纳凉的,应该好卖。我们把甜瓜拿到江滩公园去卖,果然有很多小孩想吃。家长说,没有刀子不好削。我说,没事,我给你削好。我就一个一个给他们削。有个家长指着我跟孩子说:“你要是不好好读书,以后只能跟她一样,做些伺候别人的事。”我的心里也是很屈辱很委屈。我想说,我做这些事,不是因为我读书不好,只是因为家里穷。
因为每天都是天不亮就要进城,所以爸爸都是凌晨三四点就要起床去摘新鲜的西瓜。晚上回去和妈妈对好账,常常都是凌晨一两点了。所以常常是爸爸把西瓜送到经常去的摊点,就在马路边铺个编织袋,躺下来睡着了。我们常去的摊点靠近电信大楼,很多电信的小姑娘,还有卖手机的小姑娘,会很嫌弃地说,咦,这人怎么睡在马路边,好吓人啊!我心里想,不是他想睡在路边,只是因为家里穷。
“穷病”是可以治愈的
可能这些经历也是我总喜欢在销售的时候往往只谈感情不谈钱的原因。这也让我一度自我怀疑自己不适合做销售。
很长时间,我不愿意回忆这些往事,因为伴随着这些往事而来的还有很多令人窒息的感受:丢人,羞耻,委屈,低人一等……
这种感受其实也是一种“穷病”,一种心态上的匮乏。它就像一场无形的瘟疫,悄无声息地侵蚀着我销售的激情和动力,让我一直不敢突破自己的舒适圈,去挑战更高的目标。
然而,今天,当我鼓起勇气记录和复盘这些往事时,一个奇妙的转变发生了。
我开始意识到自己其实在这些经历中展现出了不少优点。小时候的我,尽管面临种种不利的情境,但已经表现出了谈判的天赋,擅长利用周围的资源,以及在销售方面的才能。曾经的那些经历也无形中锻炼了我应对各种复杂情况的能力。
毕业后,我直接选择了销售行业,这个决定现在看来并非偶然。我的潜意识里早已认识到自己的长处,销售不仅仅是我的职业,更是展现自我价值的舞台。
当我用新的视角去重新审视那些不为人知的往事时,那些曾经让我感到羞耻的经历变成了我成长道路上宝贵的财富。每一个低谷、每一次失败,都是我人生旅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塑造了今天的我,让我变得更加坚韧和优秀。
分享至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