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为了最后一个火标换半年课程,一直想写点什么,但是一直没找到好的切入点,昨天听了汪晟公开课的60%以后,有了些想法,大家一起讨论讨论。(太遗憾因为带娃洗漱睡觉没有听到海外仓最想听的部分)。
昨天直播的时候,有一个米友弹幕说到,汪晟的课主要是开脑洞的,这个也是我今天这个帖子的点吧。
2年多前,19年初,一个客户主动联系我,让我给他的几款产品报价,并且说明是我一个欧洲客户的工程师向他们推荐的我们。自然有了这种背书,合作初期开展的特别顺利。报价,交样,检验,收钱。正当我觉得接下去批量订单会顺理成章的到来的时候,客户开始邮件不回,电话一直人不在。我就纳闷了,到底什么出了问题。3个月以后,客户终于回复了,但是就说用户那边需要对他们装配好的产品进行测试,具体什么时候能有结果不知道,我询问了用户具体做什么测试,用在什么地方。客户就说了是他们国内最大的集团公司,用于自动化设备,项目目前处于开发阶段。
估计脑洞大的米友已经跟我当时一样想到了最终用户是谁。当时我觉得可能有大肉吃了,但是这个肉能不能吃到,还得看自己。我立刻通过海关资料和网上信息,试图查到我的客户在中国的采购情况,他在一线城市是有办事处的,产品当时也在国内销售,所以他要对接国内资源应该不难,虽然我们的产品单价不高,属于跑量的产品,但是技术含量在行业内算是有很高门槛的,属于高精密零件。因此除了我手上的供应商,我以相同的技术要求询问了其他国内的竞争对手工厂,拿到了他们的价格。 排除了国内竞争对手的威胁。
接着我通过其他渠道得知他们从邻国和欧洲也有采购记录,但是不清楚最终的供应商具体是谁,但是从这2个国家来看,产品质量肯定不会差,当然价格也不会低。所以从批量成本来看,我们肯定是有优势的,现在就只剩下一个产品质量问题了。
在确定了这一系列“硬实力”以后,我开始用各种方法逼单,但是客户始终只有一个答复,要等用户反馈。这一等不要紧,直接把疫情等来了,批量订单还是没来。供应商和小伙伴当时已经对这个项目不抱希望了,我却觉得越是这样,机会越是大了,对于开发项目,需要的是耐心。而后我就不再逼单客户了,只负责过节礼貌问候,偶尔给他更新一下我们类似产品的新品情况,然后不定期的关注客户官网和网上对于这个客户的消息(因为客户也是品牌商)。
直到有一天,突然在央视看到客户相关的短片,我立刻在百度上搜索客户的相关新闻,得知客户在xx城市与当地共同投资xx亿建设新的生产基地。然后我马上联系客户,却被告知负责这个项目的经理已经离开了,一个head of purchase竟然就这样走了,我找到了欧洲客户的工程师,他说他后来也没有再参与这个项目了。
当时我有2个选择,一个是继续联系这个客户总部其他同事,第二个是联系国内的生产基地。但是经过分析,我放弃了后面一个想法,因为贸然联系,一个不知道具体找谁,第二个也不知道国内这个基地有没有负责这一类的产品,贸然行动一旦失败,估计这个项目就彻底断了。所以我还是只当无事发生,继续联系总部之前相关的同事,希望他能把我们推荐到这个项目后期相关负责的人那边。因为我相信,一个能上央视的品牌商,内部管理不可能一塌糊涂,如果项目重新启动,肯定会溯源,否则整个开发又得从头来一遍,这2年都过去了,要么项目黄了,否则肯定还是会回来找我的。
又过了2个月,我在工位喝茶喝的快睡着的时候,接到了一个电话,当我看到来电城市的时候,我瞬间清醒了。那边直接表明的来意,问什么时候可以报价并且重新供样。这时候咱米课外贸人的优秀素质就体现出来了。挂完电话10分钟就整理好报价单并且将样品快递单号,自检报告,公司证书资料一并发送给了那边。顺便我翻出了当年的新闻,看到新闻中提到的一个人跟现在打我电话的是同一个名字,并且是生产主管,我知道这事儿要成了。
第二天客户那边采购给我来电话,无非都是一些压价的套路,这个时候我已经不急了。因为我第一天就联系了总部,感谢了那个人把我们推荐给了国内 (虽然我也知道跟他估计美关系)总部告诉我项目10月份必须启动,这个信息太关键了,这意味着他们已经没有时间寻找别的供应商了。虽然当采购部长告知我年用量的时候,我差点没把持住,但是这个时候已经由不得他了,磨了2天以后,我做了一个顺水人情给他,稍微降了一些价格换了一个更好的付款方式(国内要钱太难了!)希望长期合作。
现在我们第一批货已经交了,钱也收了,年单已经在产线上,这个2年多的项目到这里基本就成了。但是这个故事就像汪晟公开课里讲的,作为一个优秀的外贸人,对于身边发生的事情要有“条件反射“般的敏感度,并且在看似复杂的线索中和人员关系中,找到那条可以直通罗马的路,然后聊个5毛钱。
最后,哪位米友有昨晚公开课关于海外仓那段的详细记录的,拜托留言一下,万分感激。@阿拉蕾小编 拜托给我一个火标,还差一个换取暗夜老师半年课程的延长,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善哉!
分享至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