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看过@料神Sam 料神的《老鸟之路》,惊为天人。但是直到去年底才知道米课(孤陋寡闻),刚报了料神的课,如饥似渴学习中……
一开始,由于强迫症,按课程目录的顺序看了大概30-40%的内容。但是坦白说,有些跟自己目前的工作状况不同的课程,由于缺乏代入感,我身不由己地犯困了~所以后来开始有选择性地看,先看跟自己工作相关度较高的课,其他的穿插着看当知识扩充。
今天这篇帖子就萌生于看“知识扩充”型课程的途中,也算是交个作业吧。(在米课圈的第一篇帖子,在新年前夜编辑完,没有黄掉,给自己点鼓励!)
我做的是机械产品,比较单一,基本就是在一个类别里延申出几种不同的款式,核心是不变的。所以一开始我是把料神关于选品的课跳过去了的。今天抽空看了前3节,讲的是如何利用Google trends了解产品热度。我就想,我不选品,Google trends对我有什么用呢?忽然想起料神讲搜集目标市场信息的时候,说要了解当地的Top brands。当时我是直接用公司给的海关数据资料看了下进口量前5的品牌和对应的公司。最近在搜目标市场客户时,会搜到一些购物网站(不一定是电商零售),发现有些品牌是经常出现的。结合到今天讲的Google trends,我就想,是不是可以把搜集到的这些品牌输进去看看,在当地市场,到底哪个品牌的热度比较高,会不会出现和海关数据不一致的结果呢?
于是,我在Google trends中把区域设定为目标市场,时间选择过去5年,然后输入了几个比较知名的行业品牌,和我能够回想起的在购物网站上看到的几个品牌。得到结果如下:
看到代表行业知名品牌的两条(蓝线和红线),明显远远超出其他品牌的搜索量。第一反应是,大牌就是大牌!可我忽然觉得哪里不对。对了,料神说选择的关键词应该是同一级别的。国际知名品牌和本地品牌显然不是一个量级。所以,我把蓝、红线代表的两个品牌移出了关键词比较列表,替换为另外两个当地品牌进行对比,得到趋势变化图如下:
这时,有意思的结果出现了:我的海关数据(2018年)中进口量最多的品牌(绿色线),在当地市场的热度表现平平,反而在海关数据中进口量处于中游的另一个品牌(紫色线)把其他品牌远远甩在了后面。但搜索热度高并不代表客户的体量就大,只能说在当地的知名度比较高,这可能得益于品牌有效的营销策略。另外,黄色线代表的另一个在当地各类购物网站中最常见的品牌,在2020年之前一直是条直线,直到2021年5月才开始有搜索量。可以推断这是品牌商(背景调查后推断的客户角色)最新运营的一个品牌,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我18年的海关数据没有收录这个品牌(2023-4-11补充: 是不是新产品线,还可以通过archive.org来验证,看这个产品是什么时候开始出现客户网站的)。而且这个品牌的产品设计有统一的配色和款式,辨识度较高。根据前期对客户的背景调查,我判定这是客户新合作的供应商。既然客户花了这么多心思在产品设计和渠道推广上,显然这个客户现阶段的开发难度是很大的(深思熟虑选的供应商哪有不到一年就换的道理?)。之前,我还在苦思冥想怎么开发这个客户,现在,根据Google trends得到的信息,我把它归类为了我的非重点客户。
可惜Google trends一次只能添加5个词进行比较(可能是怕多了看花眼),所以只能记录下当前的排序,然后把热度最低的词替换掉。如此往复,每次替换掉热度最低的词,得出你的产品在当地市场的品牌知名度排名。不需要排太多,我觉得排出前5最多前10也就够了,只是做个了解,不要花太多时间。
总结下:
1. 通过海关数据(如果有)找到目标市场进口量比较多的品牌。
2. 记录下Google搜索客户时经常见到的品牌(针对目标市场)。
3. 用Google Trends进行热度比较。
重点来了,根据比较得到的信息要如何利用呢?这是需要思考的问题。比如一开始我搜的两个知名度比较高的国际品牌,虽然我们也能提供,但难道我就要挤破头争取分一杯羹吗?知名度高的品牌往往竞争也激烈,价格比较透明,很难搞。再者,第二次搜索时那个知名度很高但进口量中等的品牌,这是不是可以作为写开发信的一个切入点呢?(但也有可能客人不只是从中国进口,对吧?)总之,根据趋势曲线和你的信息需求深度,我们还是能从中发现一些客户开发的线索和灵感的。
在这里,顺祝各位外贸人新年快乐!
分享至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