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成甲《好好思考》,书是好书,但实在很费脑子。这不才知道了一个新的工具:五星笔记法,有点意思。
把对一件事或一本书或一场会议的记录按这五个关键问题来梳理:
这个事主要是讲什么
当时解决的的问题是什么 /它的解决问题逻辑是什么
对你来说的启发或疑问点有哪些
可以提炼出哪些有效策略(思维模型)
针对这个启发,如何运用到自己的生活里
书上举的例子,我看不太明白,就是那种字都认识,自己表述不出来的那种。尤其是针对2,4这两点,怎么办,自己也拿个例子套用试下。
上周听直播,记住了几个有趣的数字,500w,16%,5min和1h。尤其是后者,是去车程5min还是1h的场地打球,特别有意思。老华让大家在评论区上打上选择,并紧接着问为什么。当时我的选择就是1h,因为感觉是“正确的事一般都比较难”。这一听,有点教条是吧,好,那再想一想,到底是为什么?哦哦,因为他车脏。这是哪到哪啊。对比老华给出的解释,我当下就觉得我应该去学脱口秀。
但不得不说“车脏”也是有事实依据和合理推论的,用这个五星笔记法,来挖挖这个思考法到底能让我梳理出来什么东西吧。
1. 这件事主要讲什么?
通过打球场地的选择来看效率最大化的日常运用。
2. 它的解决问题逻辑是什么?
我觉得是投入产出比。
3. 对你来说的疑问点是?
首先从我的答案“车脏”说起吧。我的思路是这样的,老华家到公司不到7km,都是地下车库,对比我车每天跑50km,除了在公司外,车都露天放,半个多月没洗车车身都没那么多泥点看,我选1h是很客观的推断。
可从目标看,老华要的是效率最大化。我答案是猜对了,但思路是为了解决我的目标“证明我的选择对”来对比,两者的思考维度和方向完全不同。再拓展开来说,平时在工作上,经常会碰到上级给一个指令,你拿到后就埋头苦干。你真的干对了吗?你真的听懂上级的指令了吗? 这么说,有点模糊,举个小例子:
领导:今天下午有客户来,你订个会议室,接待下。
员工:好的,我立马去安排。
这是很平常的对话吧,但如果真的就那么做了,真的能做对吗? 来几个人,几点到,都是未知的啊。啥都不知道的情况下,大概率,做了也是不太好的结果。
4. 可以提炼出哪些有效策略?
在实际的沟通过程中,一,要会提问,二,要会翻译。以确保沟通双方目标一致,信息尽可能同步。不知道的信息,一定要主动问,当然也是有技巧的,上公式:主动挖掘 ➕反述行动。还是拿上面的案例用:
领导:今天下午有客户来,你订个会议室,接待下。
员工:好的。(主动挖掘)请问他们是几个人过来?是否需要准备小纪念品?对方有助理的话可以把微信推给我吗?另外,还需要公司其他人参与会议,需要我去协调吗?
发现了吧,上级给到的指令,往往是高度简化过的信息。探明背后的信息和意思,是我们要去做的。但光把这些问到了就可以吗?不够。还需要把你接下来的行动讲出来(反述行动),如:
我这就去安排一个8人的会议室,我会准备好咖啡,果盘。在下午三点客户到公司时,先带他们参观下我们办公室。另外,因为是重要客人,我打算用xxxx作为礼品,您看可以吗?
上下两个答案的一对比,不用多说。领导你给一个简单的指令,你要给他一个完整的执行方案。看起来不难,但真能做的好嘛,反正我没有。别人做得好的例子里有个印象特别深,我会做为推荐阅读放在文末。
5. 针对这个启发,如何运用到自己的生活里?
当作为信息接收者时,我拿不出一个正面案例,那是不是可以反推:当自己作为提要求的一方时,主动把信息和目标给到位呢?最后记得再温柔的问一句:我刚才表述清楚了吗?
这个五星笔记法我现在用起来真的太别扭。也不知道我是否是用对了,因为一提到思考模型就懵,什么叫模型?如果不是写成文字,非要上纲上线,我脑子里迅速闪现出来的是“5W2H",再深入点就是“5Why”提问法,而不是上面的blabla。但不管如何,当它落到文字时,确实串联了很多碎片化的记忆。
最近朋友圈,短视频都是冬奥运动员的身影,我最喜欢的却是那位被央妈偏爱的小柚子,加上年前看圆桌派,被邓亚萍圈了粉,看了她的书后,对竞技运动的冠军们产生了莫大的瑞思拜。
竞技体育并不是一项单靠体力的活动,不动脑子什么运动也搞不好,更别提拿🏆了。说什么拼搏向上,说什么意志力,都不如从“微习惯”开始去改变:精准练习➕ 正向反馈→目标达成。
喜欢看闲书,如果让我推荐,关于学习的,这几本可以根据自己的偏好串起来看:
通用版:万维钢《学习究竟是什么》
邓亚萍《心力》
斯蒂芬·盖斯《微习惯》
查理·芒格派: 成甲《好好学习》
《好好思考》
学霸派:刘媛媛《精准努力》
李柘远《学习高手》
期待谷爱凌出书,太喜欢她的解题思路了,出了必买。
如果没时间,书可以少看,如果不喜欢看,也可以少读。看书多少对你的影响从某种角度来说是微乎其微的,说好听点也可以把这词换成是“润物细无声”,因为现在能获得知识的媒介太多了。但不管从哪里听到了对你有启发,让你觉得好,有用的点,那就一定要上手去做。做了才会有反馈,做了才能脱离“想当然”。光想不会让你变化,做才可以。
另外,我上文提到的一个关于把”翻译“解释的特别棒的案例,是我19年听的一段演讲,我把链接放到这里,感兴趣的可以看看。CEO给设计提要求,基本就六个字”字要大,要红色“,作为设计师到底是怎么翻译成甲方的具体需求呢?太牛了,经典!
前两天,前公司的同事,突然给我发信息说:“呀,老华是你老板啊”。我一猜即中,她看直播被圈粉了。然后就是一顿花式互夸:她夸他,我夸她。
香蕉哥在评论区问的那句,让我意识到最近看书明显少了,后面要调整下。这块时间变少对我来说,意味着留给自己的纯粹放松的时间变少了。过年听书时,有一本书我反复听了几遍,有一个关键词对我触动挺大『财富蓝图』。知道自己财商低,但没想到低成这样:还蓝图,我从来都没过图。
分享至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