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冰大的《所有的付出,都会以另一种方式回报》,说出了我的心声,强烈共鸣!
一
我时常会陷入一种低迷的状态,什么事情都不想做。邮件不想回复,订单不想处理。文章写不出来,工作没有动力。但是我又无法完全停下来,心里像有一团火,灼烧得我难受,却不知道该如何降温,如何处理。
我心里明白,这个时候最好是放松一下,如看看美剧或者出去旅行几天,调整一下心态。但每次这么做的时候,我心里并没有觉得放松,反而充满负罪感,好像是在逃避,自己都无法说服自己。于是就出来了一个怪现象——订了机票,换了城市,住进度假酒店,但无法游玩或欣赏景色,只是窝在酒店房间里对着电脑埋头工作。
理性的我知道,这其实就是工作倦怠期,长期工作碰到了困难和瓶颈,需要暂停一下,调整心态,好好放松。因为在这一阶段,工作效率会非常低,内心的抵触情绪硬逼着自己努力,没有足够的动力和理由说明自己,往往效果极差。
大道理我都懂,说别人的时候,可以有理有据、侃侃而谈,但一旦到了自己身上,就是另外一回事了。我会变得敏感、脆弱、易怒,陷入反复的自我怀疑中,纠结努力是否有价值,或者认为自己做的都是无用功。
二
后来我慢慢适应和理解了这种情绪,每次到了倦怠期,我就跟自己说,我的工作还可以,做得并不差,但每个人都无法长期维持高效率,一定需要调整,如今的回调是为了接下来更大的进步。蓄势才能发力,拳头收回来,才能继续打出去。一松一紧,一张一弛,才符合科学逻辑。
以长跑为例,我们需要有起步时的发力抢道,需要有中段的呼吸调整,还需要有最后的全力冲刺。每个阶段的体力并不是平均分配的,而是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和对手的状态,随时做出相应的改变。
再如,股票一定有涨跌起伏。哪怕大势往上走,也绝对不是一条线一路向上,也会有起有落,有技术调整。这期间有人坚持,也有人放弃,最终结果如何,在当下这一刻都是未知的。
低谷并非不能忍受,倦怠的根源或许是这段时间日子归于平淡,成绩不突出,受到了不小的挫折;又或者是被别人的成功所刺激,从而出现自己无比讨厌的负面情绪——那种发自内心的抗拒感。
这时候逃避是没用的,因为事情一直存在,并非逛逛街就能消弭,也并非看一部电视剧就能忘记。逃避反而会引起更大的压力。
后来我慢慢懂得,有些事情无法解决,就要学会和它们共存,学会向不好的情绪妥协。接受这种不完美,接受自己明知道该做什么却提不起劲的状态,生活自然会逐渐好转,回到原来的样子。
三
认真想想,倦怠期并不可怕,可怕是不知道该如何处理。如果时时刻刻给自己挑刺,自己终有一天会迷失方向。可事实上,前面的路没有想象中那么窄,可能是地阔天长,一马平川;竞争对手没有想象中那么强,他们也可能丢盔弃甲,随时投降。
倦怠不是偶然现象,而是一种正常的情绪,必然是如影随形。再坚强、再乐观的人,也会有自怨自艾的时候,也会有潸然泪下的场合。我们要做的,是接受和明白,我们无法拥有一切,我们无法让自己成为想象中那个完美的人。
让情绪一直保持很好的状态,这不现实,我们也办不到。我们只能在事情发生之后坦然面对,从容解决,哪怕再苦再难再痛,无法笑着面对,也要允许自己伤感伤心伤神伤痛,可以慢慢消化。
《古诗十九首》中有“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的感叹;古龙在小说《七种武器》中写道:“离别是为了相聚。只要能相聚,无论多痛苦的离别都可以忍受。”
或许,倦怠只是为了提醒我们重新审视过去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到了快突破瓶颈的时候,就需要重新思考和研究方向。
接受不完美,允许不开心,理解不如意,才能真正快乐起来。
分享至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