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毕业前5年
2. 2015-2017的迷茫期,遇见米课
3. 坚定目标,赚钱-买房-赚钱-买房-赚钱-买房的循环
4. 房产卡点结束后的一元二元充电升级
5. 感谢
早上5点30分,半夜奶娃哄娃一顿折腾,起来后状态不是很好,冲了一杯咖啡坐到电脑前,听着前海自贸区里(深圳)数年如一日彻夜作业,运输的轰隆声,快速敲下了上面几行字,讲讲我与米课相遇的这些年。
毕业12年了,与米课相遇6年。
我在大学期间己经确定不会从事所学专业相关的工作,所以毕业前有为未来跨行业做一些准备,但这些准备后来被证明效果很有限。在当时的广州市区,连续投了不少简历和参加面试,都没有找到合适的岗位,信心接连受到打击。
一次偶然的机会,收到当时郊区一个港资工厂下分设的外贸B to C部门的面试通知,我打开HR邮件里附带的公司所在地地图,心里却犯起了嘀咕:工作感觉还可以,但地点也太偏了吧,一个在广州读了四年大学都没有去过的地方!还好虽然心里有点介意,但抱着试一试也无妨的想法,从天河区出发,一个小时地铁 一个小时公交车,倒腾了2个多小时去了趟面试。
这次面试打开了我的外贸生涯。
与过去的专业无关,与经验无关,我想那会支持我做决策的,是刨除枝枝叶叶后,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我需要学习和了解跨境行业。这种直觉在后来遇见米课时也一样,一口气买下好几门课,尽管有些课程由于与当时的工作联系不是那么密切,导致一直放在“重要但不紧急”的档期里直到过期(当然这样比较浪费),但我愿意付费,关注,因为我能判断这些内容很重要,未来会用到,这是后话。
回到第一份工作上。与我看中的进入外贸行业,公司主体规模比较大,能学到新技能相对应的劣势,就是作为“螺丝钉”的工资不高!
这家工厂从深圳西乡搬到广州番禺,自有工厂,面对的主要还是B端客户,或代工,C端平台是附带的,没有优势,导致自家平台的成本价,比出货给其它贸易公司的还高,加上自营国外仓储和雇佣当地员工,按当地公司政策缴税,各种成本合计下来,零售价格比竞争对手高出一大截。
当然,彼时刚入职英文客服职位的小白,不清楚这些状况。只是在此工作的两年间,最大感觉就是人员流动特别大,从上百号人到后来的几十人,而且听说,辞职的很多员工都去了深圳,或创业或跳槽到其他公司。
而这些也仅仅停留在听说的层面,我无暇顾及。在客服岗位待了半年后,由于工作比较积极,我申请转岗销售,接了英国市场一个表现最差的账号,从0开始,又用了半年时间,把账号做起来,工资也从刚入职的不到2000元,到了5000来块。
回想那个阶段的自己,其实学到的销售技能很有限,仅仅勤快一点,多上传产品,收入上就有了明显的上升,但另一面,这点收入上的提升,让我更关心眼前的收益,疏于多了解行业信息,多与人交流等,有点闭门造车的意思。而那会,正是从国内发货,外贸B2C崛起的黄金时期,很多前同事选择的深圳,是捕捉这个机遇的主战场,而我没有在网上多查一下,没有逮住离职的前同事多问一句。我始终对这些信息不敏感。
唯一幸运的是,我对眼前做的工作还是很上心的。转岗销售不久,了解到这类账号注册需要信用卡,我马上申请了一张,尽管对未来有什么用还没有想法,但申请到卡,了解了开账号步骤。
第一份工作不满两年就跳槽了。当时的老板也是刚开始SOHO,做网站。他通过同事加了我QQ,想拓展做平台,有货源有资金,但没有操作过,连一个店铺也没有。他了解到我刚接手账号不久业绩进了公司前三名,就约了见面聊一聊。
当时觉得这个机会不错,见面时就帮他注册好了账号和店铺。第二份工作持续了两年多。积累了经验,也攒了一笔钱。
后来结婚怀上大宝,工作的专注度下降了。与此同时,公司发展却驶入了快车道,进驻了几个平台,又引进了一名经验丰富的产品经理,我感觉力不从心。
也是与这位产品经理的交流,让我意识到自己信息的闭塞。有次他聊起公司附近的其他同类公司的规模,业务,问我有没有了解,我只能尴尬地回了一句“没有”,对自己又多了一份质疑。
2015年,生下大宝休完产假回到公司,我是焦虑的。对原来行业产品的倦怠,可用工作时间的减少,育儿过程的各种突发状况,加上在公司的相对边缘化,我决定辞职休息一段时间,调整好状态,重新调研一下市场再出发。当时手里有不少资金,家庭条件也不错,觉着休息一下也无妨,毕竟前面五年也蛮拼的,貌似没必要太辛苦。
我当时“自以为”条件不错是:在广州有住房却不用背房贷(老公家自建的楼);当地人,未来小孩上学的问题也解决了(虽然是普通学校);手上的钱省着点花,几年不工作没问题,慢慢考虑以后的出路也不迟。
哎,就这格局。
如果没有意外,我应该会不紧不慢地过着这样的生活,虽然心中偶有不安。
然而,2015年的那场股市动荡,套住资金的同时,也把我的后路彻底断掉了(前面的文章中提到过)。要赶紧工作挽回损失,是我当时的唯一想法。
之前文章也提过,当时凭着直觉挖掘了一款“爆品”,靠着一个SKU卖了差不多半年多时间,基本弥补了股市的亏损,稳定了一下心态。
可回过神来复盘,我是后怕的:1. 明知道有差距,在工作上落后了,还是幻想躺平,回避竞争;2.对家庭财务完全不上心,说好听点是信任对方,其实是思维懒惰,不想去了解和学习相关知识,抱有侥幸心理。而结局就是,被现实狠狠地甩了一巴掌。
那会静下来,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分析自己,一没有很亮眼的工作履历;二没有可迁移性强的工作技能,之前的业绩更多靠的是运气和埋头苦干。
在这种情况下,还病急乱投医的做了一段时间某宝,想把之前国外热卖的那款产品做内销,结果“水土不服”,不但花了很多时间却收效甚微,还被“代运营”坑了几万块,现在想想都头大!
时间到了2016年底,我和老公都成了对家庭财务有功有过,却不知道后面的路要怎么走的人(他买了股票我签了代运营)。也就在这时,他从朋友那听说了米课,开始了后面将近6年的追随。
买到课程后,老公听了一部分建站课程,记得当时还有教摄影和美股的课,我都不是很感兴趣。看了一段时间书,后来注意到张曦老师的证券课和暗夜老师的房产课,己是2017年初。
说来惭愧,张曦老师的只看了一小部分,但从中我了解了股票亏损的原因,还有就是目前的状况不适合操作这些,个人性格,资金,精力都不允许,于是,后面的内容我都没看,直接跳过了。
2017年中,老公调研到了目前所做的行业,相对蓝海的市场,我俩喜出望外,下定决心要抓住机会好好干,不能东张西望了。我关掉了某宝的账号,删除了代运营和当时添加的一堆shua单的微信号,清静了很多。
接触新市场/行业几个月后,发现确实找对了方向,利润不错,超过了初始预期。于是复制这些产品,又拓展到了其它市场。
随着手里的资金多了起来,我开始寻思下一步做什么,所谓以终为始。但不同于之前随意主观地做决定,这次我告诉自己,不要着急做什么,多学习和思考一下,做错误的决定比不做更糟糕!
幸运的是,这次终于打开了暗夜老师的房产金融课程,几天内看完第一遍,确实如课程所说,毁了“三观”。
我非常振奋地跟老公讲新学到的理念,房产的金融属性,要向上买等等等等,他没有在意,但也没有武断地说不考虑买房,属于听之任之的态度。
不过学完课程的我,却下定决心要买房,买核心区的房!
这方面的准备工作,基本都由我来做。于是,2017年-2018年底,我们渐渐形成了一定的分工,他主导工作,囊括了注册公司,注册账号,开发产品,采购打包发货的大部分,而我只负责一部分账号的管理,其余精力则照顾小孩和关注房产。
看了几遍暗夜老师的在线课程,关注阅读了他的每一条米课圈动态,再到后来怀着二胎宝宝去参加线下课。成果就是当时还人在广州的我,快速入户了深圳。这几年得益于老公勤恳踏实工作带来的丰厚收益,基本以一年一套的速度完成了数套房产的布局。暗大口中的优质房产自带的金融属性也在后来得到了验证。记得有次申请贷款,听到我们说的小区后,银行经理的反应是“网红啊,虽然SZ 二手指导价下有些回落,但地段没问题,我有同事刚买了那里。"
半年多前,我也带着孩子迁居深圳,送大宝上小学的第一天,她看着漂亮的校园开心地对我说:“妈妈,谢谢你带我们来这里!”
这过程中交了不少学费,但也终于达成了几年前不敢想象的目标,这是接触米课给我的人生带来的巨大改变。把过去几年赚的每一分钱都花在了刀刃上,感谢米课!
然而,聚焦房产几年后,我也意识到必须加强业务课程的学习,行业/市场的红利期都快过去,我也落下了很多课程。
汪大和料神的市场开发和google搜索,对B to C 也非常有用,但我一直处于学得断断续续,没有多少实实践的状态,看完学霸嘉驰的文章,真是汗颜!给公司的小伙伴报过颜sir的线下课,自己买的冰大的课程也一直被归类于“重要但不太紧急”的部分而被束之高阁,最后过期了,呜呜呜~~
但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难免顾此失彼,最重要的是知道自己的长处和短板,在新的节点上,取长补短,迎头赶上。
分析完自己欠缺的部分,花了十多天时间,把汪大的开发课又刷了一遍,写了半本笔记。料神的课程己经过期,迟点要续费扎实学起来。工作技能上来看,我仿佛做了一个假外贸。
收藏了很多米课圈学霸的雄文,其中@嘉驰jacky 的学习总结和实践,是未来半年的主要学习目标。但就算优秀如他,也在最新一篇文章里提到“除了收获,也有遗憾。”比如感慨没有早几年毕业,抓住一波房产大趋势””没有早两年出来创业“等等。我想我刚好相反,确实早几年毕业,挺早尝试创业,也在能力范围内布局好了房产,却发现个人业务能力没有赶上,没有形成属于自己的高效工作流(家庭收入大部分归功于老公,虽然不太想承认,但却是事实)。
米圈美女@Katrina92 的分享也是每天必看的内容,她分享的“如何规划职业生涯的3个阶段”,看了好几遍,惊叹于她的格局和思考深度,也是我要认真对照自身回答的问题。
如果说上面两位是我在往后工作,职业方向上找到的标杆,那同在深圳的@三宝妈Rui 是我在育儿和生活理念上佩服不已的外贸圈宝妈,能力和智慧兼俱,看看动态就能学到很多东西。
在培养孩子的路上,@孙行者 的长期主义则是给了我另一种启发。两年前就打印了他的文章来参考执行,虽然不够到位,但自我感觉还是走在了正确的道路上,这就够了!
从其他/她米友的分享中学到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如今每天打开米课圈,就如同打开微信一样,成了一种生活方式,下一个十年,仍然是我的灯塔!
我没有准备什么资料,但毕竟做了很多次伸手党,向学霸们要资料。如果有在广深购房,育儿,外贸BtoC方面问题的米友,欢迎交流~
献给米课10周年,感谢有你!@阿拉蕾小编
分享至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