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Mathieu是非洲矿项目的领班,负责采买项目所需的各种设备和周边产品。当时Mathieu发来询盘列了机器,设备和配件项目清单。收到邮件第一时间我产生了抵触心理,那些是我完全没有接触过的设备设施和各种琐碎配件。
“这些产品太杂了。有些项目都看不懂。“
”没有把握可以给客户采到他所需要的对口的所有产品”
“国外设备设施售后应该很麻烦吧”
。。。
那时自己刚出来不久,没有什么客户和订单。纠结过后,决定尝试一下。于是给Mathieu回邮,说明需求已收到,会在接下来的24-48小时内回复方案。
随后开始针对各个项目去找对应的供应商。每个产品2-5家供应商,对口产品参数的。过程中,列出不同价格,货期,公司状况,沟通成效等,评估出潜在合适的,可信任的供应商。1天之后,获取到的比较合适的OFFER只接近清单上三分之一。为了不让客户等太久,我先给客户复了已有的OFFER(列明各设备规格,价格,货期,售后,供应商大致信息等详情,备注上需要注意的设备细节问题。)第2,3天,陆续更新给Mathieu剩下的产品方案,最后有剩下几个配件无法适配到合适的规格。来回沟通过几次后,Mathieu没有回复了。我心里想,估计没什么戏了。
意外的一天,Mathieu来电了,用的是中国号。说他在宁波,问能否带他去看其中一家设备的工厂。之前他有问过几家设备的位置,我列了城市信息。这家机器供应商就在宁波。Mathieu已经有在中国几天了,预计次日就要撤了。我措手不及了,我地标福建,当天来不及去到宁波的。如果让他直接去找供应商,是不是就没我什么事了。虽然供应商说他们自己没有做出口。脑子乱乱,最后我心一竖,算了若最后实在没有通过我下单,就当做个介绍给他吧。
于是我联系了供应商和Mathieu, 远程协调他们碰头。实际证明供应商确实本身没有出口。Mathieu 拜访过程中,我在异地和他们视频并做了翻译(性能,操作,试用,调试 etc etc)有意思的插曲是试机过程中,供应商单独给我电话说,客户问他机器价格,他要赶紧和我核要给他报价多少。。。Mathieu其实是中国通了,资深采购。。。
Mathieu回国后,和我确认了details,然后就下单了,新客户的第一次订单,给我兴奋的,哈哈,虽然他只选定了清单里的一种机器和配件。后面和他的合作越来越顺了,后续他陆续询价并下单其他的矿用设备像通讯,灯,其他机器等,信任感建立起来后很多问题都变得更易解决了。Mathieu曾经抱怨,国内很多供应商 --- communication is terrible. tired of the changes...
客户让翻译第一次订单机器说明书。
这个机器后采购了其他产品。
这次历程,除了收获一位新客户之外,我还收获了:
1. 随意预判有毒。Tried and error. and improve. and profit.
2. 当有一大块问题无从着手时,回归核心,分成小块,个个击破。
3. 阶段性更新进度给客户,让客户知道在有序进展,给客户安全感。(冰大很多和客户沟通细节课的都很有用。看似很平常,但给客户的综合感觉是平时沟通过程各个方面逐渐形成的。)
4. 即使有部分无法满足需求,也要反馈给客户具体情况(可做到和不可做到的,为什么。)不一定最全的方案是最好的。先试着撕开一道口子。
5. “speak the right language”. 挖掘客户的想要和需要,汪晟老师新课说到心头上了:我们面对的实际上是客户的问题。这不是关于“我/我司”,这是关于我们能多有效的帮客户解决他面临的问题。
分享至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