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半年,总算把拖了快两年的驾照搞定了,满满的成就感,同时也更多地认识和了解了自己。
在练习科二项目时,出现过一段非常强烈的畏惧和自我封闭的心路历程,时间持续了半年多。那是去年的7月份,当时去练了两个晚上的车,那两晚对教练说的,我几乎是懵的,比如他突然说打一圈/一圈半方向盘,一会又说把方向盘扶正,一会又说往左打半圈。我当时就像个机器人一样按照教练说的去做,根本不知道他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指令,问了好像也不给我解释清楚,这对我来说是非常痛苦的,根本接收不了。加上那时又遇到位同练的一个大学生学员,他说第一次练就觉得很容易呀,这无形中给我一股冲击,是我太笨吗???
而且那两晚练车,不懂技巧地踩离合器,左腿过度用力和高度紧张,酸痛了我好几天。这几种原因叠加在一起,产生连锁的负情绪效应,钻进了自己跟自己较劲的死胡同,遂一气之下,死活都不去练车了。不管家人怎么劝说坚决不去,最后他都无奈到建议我去找教练谈谈能否改自动波。但我知道自己要是还没过心理那关,改自动波也没用的,故一直拖着。
回想下那段时间,自我封闭的状态不仅影响到练车和生活,还影响到了工作。十一月份跟朋友第一次去非洲出差,当时好友直接把我引荐给她的一些优质客户,但我深知自己表现不好,不知道怎么去把控局面,不会去跟客户展示我们的优势。现在看当时拍下来的照片,都能感受到当时整个人的拘谨和放不开。
转眼半年过去了,到今年三月份,突然就想开了,立刻主动找教练约车,第一次练,竟然就开窍了,车感也有了,脚竟然也不会说很酸痛,练了几天,去考试,教练都觉得肯定没啥问题的。然而第一次机会,一上车半坡就挂了,原因是自己吓自己,看到前面那位考生一上车半坡死火挂了,气冲冲地走出考场的场景,就在臆想是否是车的问题。教训就是:要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为什么那样做,做好自己的。不要让他人的行为、言语过多影响到自己。
第二次机会,一路小心翼翼,一分不扣做到最后一个项目—倒车入库。倒进去了后,觉得肯定合格了,就开始沾沾自喜,结果现实给我狠狠泼了盆冷水。因用力过猛,一档变成倒档,等我意识到时,车身已经压线了,直接被判不合格。这次教训就是做任何事未到最后一刻了,不能有一丝松懈。记住他人的忠告—考前家人再三强调要温柔善待操纵杆,结果一得意又忘了。
科二考完马上踏上了第二次的非洲之旅,这次一个人出发。一方面是有上次的经历作参考,做好了准备,但更重要的是这次的心态和整个人的状态跟上次是绝然不同的。这次跟每个客户谈都是自信满满的,即使独自带着司机去市场陌拜客户,也能快速把控局面,给客户留下深刻的印象。我现在对比这两次出行照片,都感叹变化太大了,完全不同的气场。
出差回来,成功预约上考试,这次不再做鸵鸟,积极主动约教练练车。那三天每天六点起床,七点半左右到训练场练车,到下午五点离开,两个人共用一部车练。虽然当时真的练到想吐,但告诉自己还是要调整好心态,努力练好,平时练好通过率就更大,以后也不用花更多时间在上面。幸好那几天有两个逗逼的学员一起,偶尔吹吹水,调节下无聊的练车时光。当然最后我们三个都顺利通过了科二。现在仍然非常感激这次因补考而去练车的经历,除了当时快速地把时差调过来外,还形成了早起的生物钟,一直到现在基本六点半前起床练瑜伽或做早餐。
练科三时,我刚做灯光,啥都不懂,被教练骂了好几遍,刚开始又有了去年的负面情绪,但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后,练了几遍,发现了规律,一下子就记住了。逐渐地我认识到自己不适合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但只要了解了背后的逻辑和思维,就能很快地记住和学会,这个发现也让我在对米课和其他课程的学习进行了调整,从而受益良多。
接着几天路上练习考试内容及考试路线模拟,刚开始,偶尔会有些没记住。当时秉着力求一次通过和少被教练说的心态,每次练习时除了尽力集中好的注意力练习外,在其他学员练习时,就在大脑做假设游戏。想象自己是坐在驾驶室的那位,观察前方,听到每一个指令会如何做,不断总结提炼。几次下来,已经记得非常熟了,可以说我是一同练习的学员中被教练说的最少的了。当考试时,当时是首个考,也不紧张了,因为知道自己做好了充足的准备,自然轻车熟路地满分过了科三。
回顾这半年考驾照的经历,对自己的认识更进一步,认识到怎样的学习方式适合自己,怎样的状态能收获更多及更多地去觉察和了解自己。我一直认为,只有更多地了解和认识自己,才能更好地去面对自己和面对生活上的难题,让自己更好的成长,而不是靠揠苗助长的残忍方式去拔高自我。
分享至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