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苏轼
we shape the tools afterwards the tools shape us.
当时看到这句话时,没有太多感想,直到有一天自己的thinkpad宕机了,一个月时间宕机3-5次,总共占用了我5天左右时间来修理电脑。我才意识到工具的重要性,一个好的工具能极大提高生产力。于是在纠结了2天后,下手买了M2芯片的mac pro 13.3,试用一周后,丝滑、好用。这也得益于使用了将近1年的iphone,和半年的ipad,习惯了它的操作系统。这里感谢一下几位的大力协助,让我选择了适合自己的硬件工具。
@嘉驰@嘉驰https://ask.imiker.com/people/u81533349
@李兰妮LanyLee
2.我们过分的追求所谓的新鲜的干货却对已知的简单道理缺乏深刻的理解——料神sam
但是心灵和情感只能通过一件件事情、一次次经历中得到成长和成熟。也就是王阳明所说的事上练。王阳明有一次向身边的侍从宣布火攻的命令,一连说了四次那个侍从才反应过来。这就是平时不注意炼心,遇到事情了慌了神。
这里为料神打call,料神的课虽然不是那么有趣,但真的听下来后,才发觉自己是多么的肤浅,对简单的道理缺乏深刻的理解,更别提知行合一了。
料神料神https://ask.imiker.com/people/liaosam
最近收到的信息庞杂、繁多,理不出头绪,抓不住重点,感觉每一天不学习就好像失去了什么。
微信群聊有十几个,每天有很多信息。抖音、腾讯视频、网页视频,每天不停的推送,感觉不去翻几个就满足不了好奇心。要读的书也很多,纸质的书手头摆了十几本,ipad上微信读书里的书单不下一百本,要学习的视频课程也是多的不可开胶。每天要做的事情也很杂,做饭、接孩子、打扫卫生、制定工作计划,感觉工作还没开始,就接近结束了。于是,我想到了利用工具,来整理自己的工作和日常。
手头有一本OKR的书,读完了,感觉这个工具对于设定单独的目标是有用的,但不全面。
GTD的第一本,读的是电子版。里面涉及5个流程:收集信息、理清阶段、整理清单、回顾阶段、选择适合行动。
对我最有用的几点:
1.收集阶段。这个阶段的重点在于把所有的想法都收集起来,清空大脑,用来思考。
2.理清阶段,这个阶段的重点在于清空收藏夹,把所有问题都分类、归纳。
这个阶段的目的在于,理清你所处理的问题是什么,有什么意义,确定下一步的行动是什么,需要对已经收集的信息进行思考和做出删除、行动、待办等决定,这是一个思考的过程,涉及信息评估、信息提炼、整合。以前我总是盲目的搜集了大量的信息,却没有对这些信息进行思考和过滤,以至于盲目的追求容量大的云盘,来存储用不上的电子书、视频、文档和图片资源。
3.确定下一步行动与拖延的对抗
谁会拖延?
只有那些具有创造力、高度敏感、绝顶聪明的人容易对需要行动的事物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他们的感悟和创造力可以在大脑中充分的展现出,执行这类工作将会遇到噩梦一样的可怕景象,进而他们产生了拖延,产生了负面情绪,躁动不安,最后选择放弃。
谁不会拖延?
只有感觉迟钝的人才会一味的接受,然后开始艰难跋涉,完全不考虑事情搞砸的后果。所以要锻炼让自己不那么敏感,保持钝感。
4.整理清单
根据前两步的操作,把有价值的待处理的信息,进行归类,整理成项目清单、待办清单、下一步行动清单、参考资料清单、将来/也许清单。
这个阶段是把无头绪的信息,整理成有价值的项目的关键一步,承上启下。
5.回顾阶段
这个阶段的意义在于,经常回顾项目清单和下一步清单,保证自己行动和事情进展的连续性,保证项目清单、下一步清单的可持续性,把时间和精力聚焦到当下和当下的行动是什么。即回答这个问题:现在的时间是星期三早上9点22分,你要做些什么呢?
下面是两句名言,特别契合这个阶段。
取得成功的最佳场所是你目前的位置以及现在的工作--查尔斯·斯瓦
你要做的是发现你的世界,然后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佛陀
6.最适合的行动
这一阶段的重点是相信自己的直觉、本能反应,与你自身的经验与智慧相联结。你得问问自己,最适合自己当下的行动是什么?
7.归档
一个问题已经进行了深入的探索、研究,得出了一个结论,或一个事件已经处理完成,就应该放入归档。归档的好处,就是能把已经完成的事物存储在一个地方,随时调用,从而解放大脑专注于当下。
8.复盘
复盘的意义在于对于已经归档、结案的事情进行再一次的推演,看自己还有哪些不足之处,哪些还能进一步缩短时间,哪些还能做的更好。能站在客观的立场,外部视角去审视自己。
清单是最早接触的,一开始的是日清单,但是这种日清单的思维方式有点过时了,原因在于日清单只能站在当下视角考虑当下问题,把问题事情列出来,能解决当下大脑比较混乱的问题,但不能解决项目的整体性和连贯性。
但清单也是有好处的,清单是GTD系统中的最小单元,类似于notion的block,清单可以建立核查清单用来检查每一个细节是否到位。甚至清单和文件夹搭配起来,就可以建立一套流程系统。清单也是解放大脑的工具,把头脑里的想法列出来,然后专注于思考,重要的是你得有相对应的思考能力,否则清单也是摆设。
所有这些工具都是线索,既然是线索就需要根据线索深入挖掘,然后和自身的经验、能力、智慧相结合,形成自己的判断力和操作系统。
所以,我在看到嘉驰写的GTD总结后,虽然只有寥寥数百字,但这背后蕴含的能力和经验,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拿的走的。也正是嘉驰的这个总结,启发了我去读这本书,然后产生了一些奇妙的化学反应。
不管是硬件还是软件,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根本没有统一标准。
因为印象笔记用了6年,却因为无法同步问题,花了3天时间把所有文章转到了有道云笔记,也正是在有道云笔记,我学会了编辑文字和排版。有道云笔记不同于notion的地方在于,它特别适合梳理思路和整理长文。
以前印象笔记只是单纯的记录文字,二级文件夹,200多个文件夹的上限,经常被突破感觉用着不太好用了。反观有道云,免费版3G空间,单独的文章页面可以进行文字输入、排版,还能通过双向链接去链接别的内容,从而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以前不是特别注意排版和内容整合,所以印象笔记里的很多知识点和文字都是散落的,可能一个想法一句话就占用一个页面,这导致了很多的知识无法有效的整合起来。而有道云则解决了这个问题,一开始是真不习惯,但用了一段时间后,顺手了,还挺好用。
其中的每一个点都是自身经历,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遇到了很多的挫折,比如GTD从开始读到读完整合,用了将近一周时间;有道云的使用也将近一周;思考总结写出来编辑排版花费了3个小时。
为什么这样做?帮助需要的人,链接同频的人,分享带给我快乐哈哈😄
分享至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