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听完了《七年就是一辈子》的音频之后,昨天早上开始听《道德经说什么》,我们管理群的群主推荐的。
上次跟他探讨一些方向和协作工具的时候,他给了我不少建议。
今晚我抽空爬完了冰大的管理群的群消息,而且今年冰大也在跟小满合作。
可以结合最近遇到的问题梳理自己的理解,也是总结一下今年变化的观念和思维。
之前我看《毛选》,其中有两条真理可以说是值得普世的价值观。
一是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二是矛盾论,区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不管是我们打解放战争,还是改革开放,乃至现在的疫情防控,都是在坚守这两条真理性的原则。
之前老华的创业分享里也提到一个观点是我很认可的。
我们在创业初期往往是因为有个好的想法,或者发现了一个好的市场机会,我称它为A;
做了一段时间后发现很多意想不到的新的商业机会,会优化最初的构想,演变成B;
当我们积累了不少人脉的时候生意模式会演变成C;
当我们赚了不少钱,继续努力做下去的时候发现一个崭新的商业模式D,而让企业做大做强的就是这个D!
成功后你再回头看一下,最初的商业模式A和现在的D完全不是一回事,但是你不经过A、B、C、就不可能有D,这也是为什么这么多浮躁的创业者看到别人成功后也直接想做D,结果必然是以失败而告终。
我毕业后一直从事的是电商行业,做过电商的人都会了解甚至经历过很多不同的平台。
微博大V - 风中的厂长其中有一篇博文写到一个电商平台这些年的发展历史。
厂长提到的一个情况,平台初始期基本都是混乱无规则的野蛮生长阶段,这个时候平台方为了争夺流量地盘。
烧钱推广吸引各路杂牌军的小卖家,而小卖家在经历各个阶段和平台的洗礼,冲刷过后,留存下来的卖家最终就是正规军。
进入了正规军阶段的企业的打法,随着时代的变化又不一样了。
因为规模和投入的成本变大了,在出现新平台的时候,首先是观望。
先让小卖家等杂牌军进去铺垫一段时间,平台的潜力也看得到的时候,正规军入场。
一通收割,这个时候平台的红利期也过了七七八八了。
这个平台对于企业来说,就是其中一个销售渠道。
这是C端卖家的过程。
我现在做的是B端,在创业之前,我是C端出发的。
有时候我也会被网络上各种营销数据和消息迷惑,尤其是行业内时有听到“谁谁谁入驻抖音一个月赚了多少个亿”等等此类的新闻。
但是如果你细细去分析过程中逻辑链,很多看似很厉害的信息表象是经不起推敲。
我评估一个信息的真实性,一个是基于这个信息背后的依据和数据分析,另一个是概率。
这两点就是为了尽可能屏蔽掉“片面”和“运气”的成分。
B端和C端最大的区别不是产品,而是生意逻辑不同。
理论上,B端可以做所有的产品和无限推高个人的产出。
但是C端不行。
C端做到多少销售额,在除以客单价之后,一天能够做到多少单量(包裹)。
这就需要配对一定规模的运营、推广、仓储,后勤管理,等等。
这也是冰大提出的理念,C端对产品的要求,客单价不能太低,而且产品要小而轻,控制物流,C端有很大的品类限制。
C端的营业额必定是要配对 相对应的规模的运营团队人员。
这是我年初的时候对自己的元认知进行修正的一个观念,那就是我做不到的事情,就等于我不懂这个事情。
直到现在11月28号,今年快过完了,我想结合最近的领悟展开说说。
曾经的我也和很多人一样,跟很多年轻人一样,我觉得自己怀才不遇。
这是信息时代的大部分年轻人的通病。
因为自己受过了比父母辈更多的教育
因为自己接触了更新潮的信息和世界
我们就自认为,我们比父母那辈人更厉害,更有才华。
但是我们细细去对自己分析和剖解,我们问问自己一个很核心的问题就清楚了。
你,做到了什么?
这就是很现实的问题。
也许你有很高的思想理念
也许你懂得各种琴棋书画,才艺一绝
也许你出口成章,有着各种学历的背书
但是,你偏偏就是做不成你嘴里面说出来的事情。
那么这种自我认知和外界的评价体系是有落差的。
究其原因是,你看到未来,你看到本质,仅仅只是看到而已。
看到与做到之间的距离,就是孙悟空去取经的那段距离,十万八千里。
为什么唐僧一行人要历经千辛万苦,九九八十一难,才能取得真经呢?
因为经历。
无论我们认为自己知道了什么样的道理,都必须匹配上经历,才能真正理解它!
除了去做,去尝试,去冒险,去经历各种挫折与失败,去品尝各种的酸甜苦辣,才有真正的体会。
哪怕是一个做了之后失败了的人,也是值得尊敬的。
他远胜于那些 “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有心,就是行动。
我们没有别的可以证明了。
分享至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