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文章
权桑
2018-12-14 17:31

超智能体-学习方法-思维导图-摘录+感想

本篇优秀文章被收录在“重塑你的外贸思维”专题

看了知乎 Y Jango 的一些视频,突然感觉有些东西被打通了,原来机器学习和人脑学习的过程是那么类似,老华常说的认知我一开始还懵懵懂懂,现在感觉突然见到了一点裂缝里透过来的光。以下内容总结自他的文章和视频+一些自己的想法。

学习方法

学习是从有限的例子中发现输入输出关系的过程,并以此建立能够预测从未见到情况的模型。所以我们一定要明确的是输入和输出,这样才知道自己到底在干什么,才不会漫无目的的浪费时间。

我们要学习的是从输入到输出中间的这个规律。输入输出可以是无穷种,我们不可能枚举,但是掌握了这个规律,我们就有了一个可以预测的机制,多种机制组合起来,我们就可以从某种程度“预测未来”。

学习是从有限的例子中寻找问题和答案之间规律的过程,所找出的规律叫知识。学习是用知识压缩信息。充满好奇心的人会触碰能触碰的任何东西,获取尽可能多的例子来快速构建可预测这个世界的模型。华罗庚所说的“先把书读厚,再把书读薄”的前半句说的就是要先接触大量的例子。

我们学生时代学习的东西都属于知识的迁移,知识的发现者并不是我们自身。这个迁移的过程中我们不断犯着同样的基本错误(搞错输入输出使得大量时间投入徒劳无功),扼杀了人类天性中的学习欲望,也让很多人以为这就是学习。 而实际上最重要的是从例子中发现规律,而不是记忆这些例子。

拿我自己举例子,小时候上学之前家里说韩语不说中文,到了上学的年纪我还不会说中文。但是在全中文的环境下,一两年我就可以熟练使用中文交流了,期间我从未翻看什么字典和辞书,但这个过程误打误撞其实就是提升语言听说能力的最佳捷径。

反例来了,那之后上学开始学习英文,我做了什么呢?背单词,把英文和中文强行关联在一起,背诵课文,接受老师传授的考试方法和技巧。错,全错,这是从头到尾彻底错误的学习语言的方法。我们想一下为什么婴儿可以快速学习语言?为什么成年人智力增长反而无法快速学习语言?婴儿来到世界上,怀着对世界的好奇心快速的触碰例子来构建自己的规律库其中也包括语言:

不断的听别人说什么——接触大量例子

通过不同的语境、环境、人们的反应来“猜测”“总结”语句的意思——压缩信息

使用自己的语句进行交流——用实例重塑大脑连接

被别人纠正——修正规律偏差

产生意识、逻辑、思维并开始解决问题——知识

产生更深层次的认知来解决更深层的问题——二阶知识拆分知识

如果你想增强交流、听说能力,那么看电影的时候专注于字幕显然就不是一个好方法,因为你的输入从听变成了看。如果你想背单词,那么一个一个单词背而不寻找词根词缀的规律显然也不是一个好方法,因为100+100比100*100要小的多得多。

记忆的弊端:容量有限+难以集齐

我们不必要去记住那么多例子,但是我们一定要从例子中不断寻找从输入到输出的规律。Einstein说他从来不记忆物理公式和电话号码,需要的时候去找就好了,这其实就是抛弃掉记忆的包袱,将大脑全部集中在寻找规律和二阶知识的过程中去。华罗庚所说的“先把书读厚,再把书读薄”的后半句说的就是在接触大量的例子后,把它总结出更深一层的规律。

很多人的学习过程

阅读知识描述

理解文字意思

不断重复描述

希望记住它

但这一过程只是运用记忆能力,产生的学会的错觉实际是能看懂的感觉。而很多老师传授的“知识”也只不过是例子,他以为你能听懂,你觉得你听懂了,但是使用时却又无从下手。

这里你可以回想你学大学物理的时候,老师照着课本念,里面的每个词和字母你都认识,但是老师念完了,你还是什么都不懂。因为老师讲的是例子,而非规律(知识),你乍一听之下,以为自己掌握了规律(知识),但其实你只是记住了例子。

还是拿我自己举例,高中最喜欢的是物理、数学,因为不需要花太多时间,其本质原因就是快速掌握了其中的规律,不管什么的题其实都只是用输入来考察你的规律掌握是否正确是否能准确得到输出而已。考试本来应该是学习过程中的一次规律偏差矫正,但是大多数学生都太过在意考试分数从而对学习这件事情越来越丢失兴趣,孩子们会认为学习=考试并且还要高分,这是应试教育最可悲的地方。

相反,英语这类需要大量记忆的科目是我最讨厌的,因为我真的很懒。当时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以为英语只要多背就可以了,但其实并没有什么用。后来我想了一个办法:痴迷物理的我打印了霍金等物理学家的原著然后放弃英语课,上课的时候看英文原著,下课听网上一些国外物理教授讲课,最后英文和物理都有了进步(没参加什么竞赛培训的我凭这点底子拿了全国物理竞赛的奖项,英语最后考了137好像)。当时误打误撞的是,很多词我并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因为太懒所以也不想查字典,但是在很多语句中重复出现让我慢慢能揣摩到它的意思,这个过程实际和婴儿学语言的过程十分类似。

知识不是信息,学习不是记忆,我们无法仅凭记住知识来学会知识。这也是人们在教和学的过程中最容易犯的错误。以为将知识告诉了某人,对方就可以学会。以为听懂了知识,就表示自己学会了。

“改变你的大脑连接才是学习”

学习步骤:

明确什么是规律什么是答案 知识≠信息,学习≠记忆

通过例子联通问题和答案重塑大脑链接 构建知识

验证知识的有效性

现实情况的解决方案往往不是一个简单的规律(函数)就能搞定的,直接的方案可能需要指数量级的规律(函数),但我们可以将其进行拆分,寻找中间的桥和跳板,就可以将指数量级变为线性量级。举个例子,比如我们知道中间需要连接10座桥, 排列组合所有的情况有10!=3628800中情况,但是我们的大脑很难将这么多种情况都记住并从中选择一种。而如果我们采用拆分的方法,就可以记住10个规律(函数)完成输入到输出。想想如果是需要50座桥呢?

有人会问寻找使用哪座桥排在哪里不也需要探寻规律吗?没错,这属于二阶知识,它属于更高维度的知识。在我的感觉有点像微积分中的二阶导数。一般知识描述信息与信息间的关系,二阶知识描述知识与知识的关系。探索不同一般知识之间的关联、组合其实就是探寻二阶知识的过程。知识尽可能的彼此独立可以让我们以尽量少的知识记忆量解决更多的问题。

现实中,我们做了知识拆分后,很多小知识(桥)是已知的,这也会极大降低学习的时间成本。所以有时候你看有人可以在看似完全陌生的领域快速学习,那就只有两种情况:

他根本没有搞懂

他已经掌握了很多小知识和二级知识,可以比别人更快的串联起来。

思维导图的核心也正是在于这种拆分,拆分这种知识也需要学习,属于二阶知识。

老华所说的认知我觉得可能存在于二阶知识或者更高的层级维度中,用认知层面的战略来打击普通的知识层面无疑就是降维打击,是毁天灭地的。很多人穷其一生都无法掌握认知,是因为他们的方法错误。一般人用三维躯干在茫茫宇宙中寻找一个只有乒乓球那么大的虫洞入口;而高认知层次的人会变相将自己提高几个维度,把四维时空拍扁再拍扁,先在四维时空是找到那个时间点所在的三维空间,随后在三维空间中找到那个面,随后在面中找到线,最后在线上找到点,这样一共4步他就找到了了一般人一辈子都找到的“虫洞”。

《理想国》中,柏拉图意想了一个洞穴实验:一群囚徒从出生起就只能头朝着洞穴墙壁,后面有火把和巡逻的士兵,这样囚徒的一生就职能看到一面墙壁上的“影子”,他们会认为世界是二维的。而我们正常人如果看到一个二维的虫子在一张纸上钻来钻去找不到出口,怕是也会嘲笑它愚蠢,殊不知在更高维度的空间中,另一种生物也在嘲笑着我们这群三维生物。多维空间的概念在这个三维空间中很难想象出来,但是利用抽象的线性代数就很好理解,当你理解到多少维度其实都只是数字区别的时候,就是跨越了例子得到了知识。

同样的方法思考古希腊芝诺的阿基里斯永远追不上乌龟和飞矢不动等悖论,很多人会在”无限“的概念中无法自拔,但是当思考到这是把有限分解成无限的过程,就会跳脱出这个死循环,你也从例子中获得了规律和认知。

同样的,利用这种高维度认知作为指导去把很多事件作为输入然后输出的结论肯定也会比一般人要更宏观、准确。比如比特币,比如房产,比如全球经济走势,比如国家政策,比如人性,等等之类。

老华在如何赚取100w中所说的不断分析商业模式其实就是用大量的例子来构建认知,来提炼规律;和他人的沟通交流就是修正认知、规律偏差;自己实践创业就是利用这个规律重塑大脑连接进行验证。

很多人看书事无巨细全部纳入脑中,可是不加思考最后化为尘埃落在记忆深层。正确的做法是趁着记忆还在的时候构建整个框架,利用思维导图重建整个学习过程获取知识,再联通脑中已有的例子和规律进行二阶知识的深度挖掘。

比如预期记住历史事件的人物地点时间,不如分析它的起因,向上一个维度就会发现是一个隐藏在深处的更大的原因引发了许许多多的大事件;学习photoshop的时候不要执拗于某一个功能如何用的更好,而应该明确自己想要什么样的效果,而达成这个效果又需要学习哪些功能,将常用的几个小功能用好足以应付大部分的场景;

与外贸结合一下:产品推向市场的效果由很多因素决定,但是当你的产品本身很烂,供应链薄弱的时候,再好的营销都无法雪中送炭,这其中决定结局分数最大的因素是产品、供应链,其次才是营销技巧,很多人本末倒置去追求各种开发客户、营销的技巧反而忽略了产品、供应链本身,这是非常危险的行为。就算可以赚一笔,也绝对不长久。

思维导图

学习上:思维导图可以让你用更少的例子学会知识

再直白点说:你只做过几道题,但可通过思维导图来学会别人用题海战术才能学会的知识,是学得快;用了题海战术更厉害,是学得好。

应用上:思维导图可以让你用更少的知识解决问题

再直白点说:用思维导图就可以解决你从来没遇到过的复杂问题。

关键在于:更少更快。

思维导图和人工智能的深度学习原理一样

学习原则:

明确输入输出任务

将信息压缩成知识

例子重塑大脑链接

二阶知识拆分知识

思维导图:

列关键词

它是什么

他的目的

拆分知识

你可以发现思维导图和正确学习的顺序是一样的。你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其实就是在执行正确学习的过程。

这种规律(函数)、不变的关系才是最需要学习的东西。我们需要的不是记忆思维导图,而是这个思考过程对大脑连接的重塑。思维导图也不需要面面俱到,只需要能帮你理清思路,重塑大脑连接,实现正确学习的过程就可以。

5e8b94460cb4b299bcc711da7f3caa52.jpg

接触这个理论之前,工作中其实也会无意识的运用这些东西。比如你有一个目的地,不假思索的往前冲往往是最愚蠢的行为,寻找几个中间踏板“跳”过去才是正确的方法,可能你的踏板没有别人那么好用,但是使用正确的学习方法不断训练,相信大部分都可以找到更优解。人类基因本就十分相似,你说智力有差距是有可能的,但是10%~20%的智力差距我不相信会造成那么的巨大的表观差异,最根本的还是学习方法层面的东西,或者源于认知层面的差异,但请注意:

这种认知并不是与生俱来的

Tips

文件信息管理方法

存放文件的归类方法有很多,项目、时间、种类、人物、用途等。这些分类的独立性都不强,容易相互交叉导致文件一多就啥也找不到。一直往里储存而不整理不复盘不思考也不是好方法。那么如何才能构建一个行而有效的文件信息管理方法呢?

我也不知道,但我愿意分享自己目前看来挺好用的方法。

工具:印象笔记、火莹酱(搜索)、腾讯桌面整理、Snipaste(截图)、Everything(搜索)、Microsoft To-Do(Win10+IOS)、石墨文档、幕布

文件信息储存要尽量选择可以跨平台的软件进行存放

如账号等重要信息一定要有备份、加密

要定期筛选整理复盘分类加标签、关键词

一定要记忆一些基础关键词!如果记忆力够好能够确定时间范围、标签等信息将助你更快的找到你想要找的东西!

印象笔记技巧:

c6908925a60fb83805a4d57d6bb64306.jpg

使用印象笔记剪藏把尽可能有效的信息收集起来,定期进行归类整理

订阅高级版,善用搜索指令,从标签、标题、内容、pdf、图片中搜索关键词

储存的时候使用中英文进行标签、关键词的标定方便日后查找(选择很基础的永远不会忘的关键词)

类似印象笔记这种储存信息的软件不要太多,否则到时候信息在哪个软件里你都找不到

火莹酱技巧:

18f0aaded9a5cd1a0b3003ebadd0977c.jpgbc57bc695f0df8b5e46f3f4bc8dd43a2.jpg

使用特定的几个关键词来命名你的文件,它还可以通过字母缩写快速定位文件和软件位置。它和Everything一样是搜索的神器,善用windows的快捷键和火莹酱可以让你每天节省巨量的寻找文件和点击鼠标的时间。

桌面整理

6db51ea409c21996f5707d5c9b1ecd2b.jpg

利用腾讯桌面整理对桌面进行分类,分几个常用模块快速定位到你需要的位置。

利用Microsoft To-Do在多平台同步代办事项信息,利用石墨文档和幕布来在不同平台之间同步一些需要协同的信息或构建团队知识库。利用Snipaste的多功能截图工具保存很多零散的信息。

感想

前几年接触了wolfram Mathematica,它的创始人Stephen Wolfram是我的偶像(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查一下他的简历,个人认为他是当代人类智慧领域第一人,没有之一,不接受任何反驳),在30年间,用几千个规则构建了一个可以计算万物的软件 Wolfram Mathematica,读了他的一些书更是觉得自己渺小的可怜,曾经妄想用科学改变世界的我如今为生计挣扎,而他却站在那么高的维度俯瞰众生,我真的很羡慕他,并不是他拥有多少财富,而是他对世界的认知已经是我一辈子都无法企及甚至望其项背的程度。

这个图是利用wolfram的一行代码分析米课官网imiker.com的链接状况并绘制成图,里面仅仅只用了8个函数。如果手动一个一个去寻找要花多久时间呢?

e974a990e17047e548b539d7ba1dc131.jpg

但是我的好奇心并没有被中国的应试教育摧残殆尽,至今我仍对世界有着巨大的好奇心,对各种各样的知识露出贪婪和獠牙,在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的同时思考着宇宙万物(这一阵在搜集广义相对论的数学、物理基础书籍希望能和物理再续前缘),在下班的时候也喜欢看很多在大家看来“没啥用”的书并发自内心的感觉快乐。老华说的大三元我也曾经心动过,但是过了那一瞬心中忽又充满了空虚和迷茫。

人一辈子几十年,到底赚多少钱才是尽头呢,到底了解多少知识才是尽头呢,到底要经历多少事情才是尽头呢。或许探寻这其间的“规律”就是人存在的意义吧。

人间值得吗?也许吧。

如果看到这里的你已经为人父母,希望你用正确的教育方法和爱去让你的孩子成长,他有可能未来会是一个可以改变世界的伟大的人。不要让他被社会的条框束缚太紧,让他去自由探索世界,探寻自己存在的意义而非挣扎在世上负重前行。

有太多想做的事没有实现,这辈子一定会登顶一次珠峰!去看一次最高处的景色!

4a92b468c66f6b0305af3022736a99d3.jpg

关注作者,看更多TA的好文章 个人展示
权桑 谁在评论里提醒下这位作者,懒得连名片都没填写。
举报
收藏
转发
0/500
添加表情
评论
评论 (64)
最近
最早
3天2夜学会建站

权桑

喜欢吉他 篮球🏀游泳🏊撸铁 拳击🥊宇宙 思考 交流 物理 数学 哲学 Stephen Wolfram 维特根斯坦,最近也喜欢看卡内蒂的《人的疆域》。是一个向死而生内心黑暗期待宿命论被证实的人。

向TA提问
置顶时间 :

设置帖子类型

普通
新闻
活动
修改

圈内转发

0/104

分享至微信

复制链接

举报

请选择举报理由

留联系方式
垃圾广告
人身攻击
侵权抄袭
违法信息
举报

确认要删除自己的评论吗?

取消 确定

确认要删除自己的文章吗?

取消 确定
提问
设置提问积分
当前可用积分:
-
+
20
50
100
200
偷看

积分偷看

10积分
我的积分(可用积分)
确认偷看

问题已关注

答主回复后,系统将通知你

不再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