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成交了自己的首个欧洲客户,本想写一篇订单复盘的文章。但是最近同时发生的几件事情串联在一起,让我对外贸,或者说生意本身的底层逻辑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先分享几个故事:
一、主动找上门的外国客户
某天,邮箱和微信收到同一个陌生客户的信息,她表示她原来的订单下给了某个国内公司,但是已经3个星期找不到人,微信和电话都没有回复,他很着急,希望我可以帮忙找到他(因为听到原来供应商提及我们工厂的信息)。虽然后来根据她提供的信息,联系了这个人也是失联状态,但是给我一个启发:外国人从中国采购,最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就是人,大家彼此陌生,要找到一个靠谱而且信得过的供应商不容易。
二、被我拉入黑名单的合作伙伴
最近在一次装柜的过程中,因为货柜渗水,我站在客户的角度坚持换柜,产生了巨大的额外成本,在这个互动的过程中,我和对接的货代互相产生了不愉快,我认为他们信息沟通不通畅,让我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成本;他认为我不懂行,为什么做FOB条款要给客户负责渗水的货柜更换,过了船舷责任就是客户货代的事情。
但是从头到尾,我最为不满的就是当出现大家都不想看到的事情的时候,他的态度:推诿、不负责任、没有任何的责任和担当。
大家的时间都很宝贵,我也不想浪费时间在不喜欢的人身上,所以我决定后续将所有的订单都转给另外的合作伙伴,理由是这个人不靠谱,但是另外的伙伴我更加信任。
三、外贸C姐的《彼此信任》
网上购买了C姐的这本书,虽然只看了一半,但是我记住了关键词“信任”,我非常赞同,生意的本质是相互信任,如果少了信任的基础,其他都是空中楼阁,特别是外贸,买卖双方语言不通、时差有别,更多只是通过邮件、即使通讯工具交流,如果你收钱跑路了,其实对方也很难找到你,反之也一样。
换位思考,当我们作为业务的角色在推进订单的时候,是不是只是单纯的push订单,还是有为我们和客户之间增加一点点信任。当信任积累到一定程度,订单只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当我们的货品出现客户投诉的时候,我们能不能多一点责任和担当,变被动为主动,主动承认问题,主动研究对策,主动提出解决和赔偿方案,让对方看到我们的合作诚意,或许可以有不一样的结果。写到这里,我想起一个货代朋友和我分享的,他原来承接客户的海空联运订单,货柜到客户仓库前,因为仓库排队 暴雨,货柜出现渗水纸箱都烂了,我这个朋友没有没有推诿,反而承担了大部分责任,让客户评估纸箱的成本以及更换成本,给客户做了赔偿,虽然当时这一单一通赔偿下来,利润基本亏没了,但是这一系列举动让客户看到了她的诚意,后面把基本国内外的物流订单都交给我这个朋友。
而我在主动为客户更换渗水货柜并告知客户的时候,得到了客户的如下回复,并且近期追加了几个订单。
如果想和客户成为长久的合作关系,有时候吃亏是福。如果处处计较,有时候赢了一次,却输了全局。
冰大的书里引用了一句话,我深以为然:“六根清净方成稻,后退原来是向前。”
与各位共勉。
分享至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