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一篇深度报告,讲的是欧洲几大主要机场近5年的运营轨迹,包括法兰克福机场、希思罗机场、戴高乐机场等。
当一家机场的年吞吐量达到5000万人次以上,除非能够提价,否则航运收入的内生性增长会非常有限——欧洲几家机场吞吐量都在5000万以上,内生性增长缓慢。但如果国际旅客占比大,机场非航运部分的零售服务增长将得到释放。与此同时,机场的外延增长是立竿见影的,比如法兰克福机场的全球化运营战略显效,致EBITDA大幅增长,股价17年大涨64%,居欧洲各机场之首。
机场不需要谈护城河,地理位置决定了一切。伦敦机场群有五大机场,业务相互重合,但英国希思罗机场是唯一的枢纽,当年英国机场集团(BAA)被迫将旗下其他四家机场出售,只保留了希思罗机场。
总体来说,机场是下有保底、上不封顶的类可转债生意,经济差的时候能扛得住,经济好的时候零售业务增长+外延并购发展,股价表现也会很好。正因为这种可预见性,欧洲机场的估值都不低,主流机场在经济差的时候也都在20-30倍市盈率。
问题来了,做个小互动:上海、北京、广州、深圳,你更看好哪个城市的未来发展呢?一并说下原因,以及你来自哪个城市?
分享至微信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米课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