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夜,外婆离开了。
94年的人生路画上了句号。
过去的7年,她是辛苦的。
7年前那次意外的中风之后,她逐渐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生命在一点一点的消逝。
但过去的7年,她也是幸运的。
儿女、儿媳始终陪在身边,不离不弃。
我知道,这个过程对每个人都是艰难的。特别是这7年风风雨雨中,轮班照顾外婆的儿女儿媳们。
在外婆最后的一年时光里,母亲变得越来越沉默,脾气古怪。
她知道外婆去日无多。在外婆去世前一个月,她每周末往返于南京和南通家乡。
外婆去世前一周。母亲回南京前,发现买好的鱼肉不见了,怎么找都找不到。三天后父亲打电话,说鱼肉在青菜袋子里。那个青菜袋子小姨翻过一遍,大姨翻过一遍,母亲翻过两遍,都没看到。
母亲说,也许是冥冥之中叫她不要回。
在岁月面前,任何人都无能为力。也许离开,对所有爱她的人来说,才是身心的真正解脱。包括外婆自己。
02 仪式
老城还保留着很多传统和习俗。
比如法师们到屋子里,为死去的人做法超度。
亲人们折纸钱烧、披麻戴孝、守夜、香火不断等等。
还有我那母亲,在外婆的遗体边剪下自己90年代买的项链,将金屑还有碎茶叶塞进外婆的嘴里。
“到那边,说话有人听啊!”母亲说。
我摸了摸外婆的脸,冰凉而光滑。
03 送别
我依稀记得90年代,外公去世的时候。
母亲在外公火化的过程中,声嘶力竭的哭泣。
还有火葬场的一线工人笑嘻嘻的看着我们。
那时候我上小学。我问母亲:你为什么这么大声的哭泣?
她说,那是让外公不疼。
现在的火葬公司,已经不能看到什么了。
一个通道,工作人员在众目睽睽下把遗体推进去,就告别了。
我听到表哥小明带着哭腔大声喊着:奶奶你好走啊!
我还听到亲人们的哭泣声。
哦,外婆不疼。
04 佛曰
我想这世间定有佛、有因果。
外婆是个信佛之人,常年吃素,连荤油都不沾。
在中风之前,她有很长一段时光是和信徒们在一起,吃斋念佛。
然而佛却没有保佑她。2014年11月那个寒冷的冬天,外婆在小镇一个庙里修身养性,受凉导致中风。
然后,她就必须在轮椅上生活了。
她的语言能力逐渐的丧失,渐渐无法表达出一句话。
但上天似乎在用另外一种方式完成慈悲的闭环。
佛让外婆在儿女们的陪伴和怀抱中,一点一点的逝去生命。
大表姐海鹰说:人生就是一个返老还童的旅程。
05 新华路
也许有一天,我会写一部小说,讲关于新华路的故事。
写新华路外婆家的老房子,院子里的蚯蚓、母鸡和水井。
写屋顶天窗透过的那道光线,还有外公总能变戏法变出的零食百宝箱。
写外公总喜欢逛的菜市场,还有我在菜场水泥地上踢球时的第一次侧扑。
写寒冷的黑夜和温暖的房间,黑白电视机里播放着《我爱我家》。
写从结冰的河面走过的孩子,石板街,还有那冬天的冻冻钉。
这一切,似乎都随着外婆的离世,全部定格在了记忆里。
外婆是那个时代关于新华路的最后记忆。
06 我们这一代人
以前读过一本书,叫《我们这一代东京人》,是个在中国留过学的日本作家写的。
其中有一段讲,80年代日本泡沫经济,很多大家庭都是在那个时期瓦解的。很多传统习俗也在那些年里消失了。
我们这一代人,经历了中国经济奔腾的30年。我记忆中小时候的世界,跟现在是完全不同的。
我们这一代人还没搞清楚怎么回事,就被拉到了现在。拉到了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
用我表弟年少时的口头禅:恍若隔世。
如今,新华路的孙辈们20年来能第一次完整聚在一起,却已是因为参加外婆的葬礼。
往后,还有多少日子能相聚呢?
离开家乡的前一天晚上,大家相聚喝茶,聊了很多。
外婆的离世,似乎让大家敞开心扉,对彼此这些年的经历和感触又了解了更多。
不管是不惑之年,还是知天命的年纪。每个人的人生,其实都是不容易的。
有人提议,每年聚一次。
虽然我们都清楚,立Flag是没用的。
但立了总比没有好,对吧?至少还有生命中的期待,和努力去实现的筹划。
好吧,让我们带着无法忘却的新华路的记忆离开。
好风长吟,各自天涯。
写于2021年12月30日凌晨
外婆和她的大女儿(我喜欢这张的笑容)
外婆在海南大表姐家
在外婆晚年,我女儿喜欢逗她玩。人生就是返老还童的圆。
横跨30年的照片,我和表弟还会继续拍下去
新华路一个大家庭的平凡故事
分享至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