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文章
乐百氏
2021-10-15 20:16

父母也有思维故事吗?


如何看待父母的不完美?如何与不完美的父母相处?

每个人都是来自父母,所以,跟父母的关系是我们绕不开的话题,也许是我们一辈子的功课。

我曾经在米课圈写过两篇文章,也回答过一位米友的提问。

我们真的能做到爱自己的父母吗?我们真的能做到爱自己的父母吗?https://ask.imiker.com/question/?id=408294

来自父母,脱离父母,完成成长的蜕变来自父母,脱离父母,完成成长的蜕变https://ask.imiker.com/question/?id=524628

回答米友的问题回答米友的问题https://ask.imiker.com/question/423564


昨晚,米友@卖Led的熊姑娘 给我留言,希望我就这个话题分享一下我的看法。

317@414x2208.jpg


刚好我最近在看一本书,《思维故事:掌控人生剧本》,这本书的第一章就是“父母”,因为我们绝大部分的思维故事是来自父母。


什么是思维故事?作者用脑科学的术语来解释,就是我们大脑的启发模式的一种后天反应,是在外部客观事物和人的主观判断两者综合影响下所形成的对某类事物的基本反应,也可以说是思维模式。

我们常说的“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以及“杯弓蛇影”的故事,都是典型的思维故事。

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都有无数个这样的思维故事,这是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通过各种经历和事件一步步形成的,成为我们潜意识里根深蒂固的东西。

一旦遇到与某一个思维故事类似的情况,就是有一个导火索,我们的这个“后天反应”模式就被触发,自动运行,就像是条件反射,我们自己可能根本就意识不到,我们为什么会有这种反应。

每一个人的思维故事都是不同的,所以同样的触发条件,有的人可能反应剧烈,而有的人却表现得无所谓。

思维故事是可以改变的,如果我们对自己的某些反应不满意,就可以去深挖一下这个反应背后的思维故事,然后去改变它,这样我们就可以改变我们的反应模式。这个改变,就是我们的成长。


每个人都是不完美的,因为我们都有不完整的思维故事。

一个人出生的时候像一张白纸,父母是最早在这张白纸上作画的人,所以,在我们童年的时候,父母对我们的影响是最大的,我们意识不到的很多思维故事都是父母有意识和无意识地灌输给我们的。

在我们小的时候,我们没有判断能力,只能全盘接受父母的观点。但是,当我们长大之后,我们就有了自己的思考,我们会从其它途径接收到很多很多不同的观点,我们可能就会认为父母的观点是错的,从而就会对父母产生一些不满或者批评,特别是当父母总是在试图控制我们的时候,我们和父母的关系就会变得紧张。


我想,大多数人在跟父母的相处过程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是普遍规律。

因为父母有他们的思维故事,而我们的思维故事除了来自父母,还会来自我们成长中的其它环境,比如老师、同学、朋友、领导、同事、书籍,等等,这时,我们和父母的思维故事就有可能是冲突的,对同一件事的看法就会不同。当我们对思维故事无意识时,我们就无法理解父母,产生冲突就会是必然的。


如果我们执著于自己的思维故事,认为我的观点都是对的,那我们就无法去理解别人的思维故事,包括父母的。

我们可能更容易跟朋友共情,能够理解他们的思维故事,但是却很难理解父母,忘记了他们也是跟我们一样,从婴儿长大成人的,他们也会有自己的思维故事。


《思维故事》这本书的作者举了自己和母亲的例子,他觉得母亲老是数落他,让他去做一些他认为不重要的事,而且从来都不会表扬或者肯定他,所以,他和母亲的相处方式,就是经常说着说着,声音就变大,情绪也变得急躁,有点像吵架。

后来他慢慢改变自己的思维故事之后,也试着去了解母亲的思维故事,母亲给他讲了自己小时候的故事。原来母亲的操心和焦虑来自她的母亲,作者的外婆就是一个爱操心的人,她觉得只有不停地操心,才能最快速地解决问题,才能真正安心。这个思维故事从小就种在了母亲心里,所以她即使知道过度操心会对自己和身边的人有负面影响,也很难控制自己。

作者也问过母亲,为什么不表扬自己,是对自己不满意吗?结果母亲说,没有不满意,只是怕他骄傲了之后就不再进步了,所以才很少鼓励和表扬他。

我遇到不少朋友,都说自己的父母从来不夸奖自己,自己是在各种打击和批评下长大的,也许他们的父母也有这样的思维故事吧!


世界上没有一个父母是完美的,所以,作为成年人的我们,应该接受父母的不完整,去理解他们。这样的话,我们可能就会少了很多的抱怨和批评。

其实,没有一个父母是不爱自己的孩子的,只是他们的思想和行为都受到自身思维故事的限制,而在那个时刻,他们已经足够努力了。

比如,这本书的作者举例说,美国有一些吸毒的单身母亲,她可能对孩子不闻不问,自己都没饭吃,更养不起孩子,只能交给别人养。我们可能认为这样的父母应该做得更好,但在那一刻,他们认为自己已经做到了最好。


除了发现自己的思维故事,并努力去改变它,可以改善我们和父母的关系的最好方法就是感恩。

不管父母给我们的条件多么有限,我们的生命都是来自于他们;无论我们对人生多么悲观,搜寻我们的记忆,我们都会找到温暖和幸福的点滴。

有可能在某个阶段,我们眼里看到的、心里想到的都是父母的不是,但这并不代表他们没有给过我们爱,只是我们的心被迷惑了,我们看不到或者选择无视那些有爱的瞬间。

如果我们能够看到父母曾经对我们付出的爱,我们就会生起感恩之心。


正好今天看到一个电视节目里面,歌手张淇讲述他和父亲的一段故事。在父亲生前,他一直不认同父亲的一些做法,对父亲讲的话也没有往心里去,觉得父亲说的都不对。但当2017年,他的父亲去世后,他一瞬间长大了,发现父亲说的都是对的,但是后悔已经来不及了,这是他心底的遗憾。


我们要想成为一个完整的自己,不给自己的人生留遗憾,就必须学会感恩父母。

不管父母曾经对我们多么不好,我们终有一天要学会跟父母和解。

有的人可能会说,不可能的,我找不到可以感恩父母的理由,我无法原谅他们给我造成的伤害。

如果有这样的朋友,我想说,你不是做不到感恩,你只是不想去做。

这就像《论语》中,冉求说,“非不悦子之道,力不足也。”孔子则说,“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汝画。”

感恩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任何人说自己做不到,都是自己给自己设限而已。


我曾经有一个阶段,每天写感恩日记,每一天结束的时候,至少要找到五件值得自己感恩的事情。

如果你没有尝试过,可以试着写一下。很多东西,写下来的感受会不一样。

我们可以每天写三件感恩父母的事情,可以从自己小的时候开始回忆。坚持写几天之后,你肯定能够发现内心的变化。


当我们从内心开始感恩父母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尝试去跟他们沟通了,去了解他们为什么那么对待我们,也告诉他们我们的想法和内心的渴望。

我们每个人内心可能都会对父母有要求,希望他们如何对待我们,希望他们成为我们心目中的样子,就像我们对周围的人都会有一种期许一样,我们对父母和孩子的要求可能更多一些。但如果希望他们改变,我们首先需要改变自己。


所以,我们最需要改变的是自己的思维故事。

作者也分享了一个他使用的很有效的方法,就是写情绪日记。

每当发生了一件让自己不愉快的事情或者发觉自己有负面情绪时,都把它记下来,写出情绪诱因,然后试着找出背后的思维故事。

每一段情绪日记可以包含三个部分:

第一、这是什么情绪,导致它产生的外部导火索是什么?

第二、我的思维故事是什么?

第三、可以有更好的思维故事吗?


经过不断地练习,我们就能够更敏锐地觉察到自己的思维故事,而且改变也会变得越来越容易。


当我们自己改变之后,我们会发现我们周围的人都会慢慢改变,其中自然包括我们的父母。


所以,任何的关系都是动态的,可以改变的,决定因素还在我们自己。

不要去看别人的问题,把眼光收回来,回到自己身上,永远都不要说,“我做不到!”

每一天,我们都有可能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

那么,就从现在开始吧!


关注作者,看更多TA的好文章 个人展示
乐百氏 谁在评论里提醒下这位作者,懒得连名片都没填写。
举报
收藏
转发
0/500
添加表情
评论
评论 (5)
最近
最早
3天2夜学会建站

乐百氏

大学国际贸易专业,从事外贸出口近30年,历经国营公司、私营公司、SOHO等各种工作状态,与时俱进,活到老,学到老。 用声音传递温暖,用文字启发智慧,乐姐姐助你人生无忧!

向TA提问
置顶时间 :

设置帖子类型

普通
新闻
活动
修改

圈内转发

0/104

分享至微信

复制链接

举报

请选择举报理由

留联系方式
垃圾广告
人身攻击
侵权抄袭
违法信息
举报

确认要删除自己的评论吗?

取消 确定

确认要删除自己的文章吗?

取消 确定
提问
设置提问积分
当前可用积分:
-
+
20
50
100
200
偷看

积分偷看

10积分
我的积分(可用积分)
确认偷看

问题已关注

答主回复后,系统将通知你

不再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