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着清明节的空闲,也因土耳其客户刚找我问了两句,我重新对这个客户复盘了一次。
在此之前,我Google搜索到客户是一个非常大的公司,但具体这家公司大到什么程度,我心里其实没有底,因此这个谜一样的“身份”让我困惑很久。 今天我再一次复盘了这个客户,内容讯息着实让我眼前一亮。
Google map上显示,两间大型工厂占地面积预计至少50,000,后来查wiki百科上记录也是差不多这个面积。
Google wiki资料显示,现在跟我联系的只是其中的一个子公司,代表了某一个业务产品。真正的母公司才是惊人:从2009年到最近2016年资料显示,这家公司是土耳其前500强的公司。
母公司旗下的业务,从能源燃料开发使用到软件,而且背后还有一个庞大的赞助商作为支撑之一。
可能有人问我,这个客户是怎么来的?
土耳其这个客户不是来自阿里巴巴,也不是Google开发,而是由我一手建立的企业官网上而来的。
鄙人不才,虽是做业务的,但对网站设计有一定的喜欢(尽管做得不怎么样)。
2016年入职后,听完米课后,我意识到单单依靠阿里巴巴等客户来,其实对业务来说非常危险,一旦公司对阿里巴巴,展会等其它平台投入少了的话,那么意味着询盘的量也会大大减弱。而企业官网和自主营销,才是未来的唯一出路之一。现在也确实证实了这一点。
2016年年末,鉴于公司现有的所谓企业官网,其实是一张变形的大图,N张老旧的产品图片,加上直译的描述,就连公司名也是直译的。 当时,我向公司老板提出了我的想法:把官网重新打造,做成外贸型的,改头换脸。我深信做好官网,带来的效果是不可估量的。
是的,老板最终没有认同我的说法,反而觉得有点多余了。他认为阿里巴巴是趋势,很多客户都会在上面找的。 到了后期,他认为大客户都会来展会,官网作用不大。
到了2018年年底,阿里巴巴效果果然大不如前,烧钱的速度能跟得上火箭,一旦断了资金投入,那效果跟掉入山崖一样一落千丈。 那时候,我再一次跟老板提了我的意见,这一次,他终于肯重新改造官网。
不过,这个改造,除了公司给了域名飞和挂到阿里云以外,没有任何的行动或资金上的赞助。意味着:我要自己设计官网。
过程不详细说了,到了2019年3月底,我终于完成了一个简单的官网:产品上传,描述,首页设计,新闻blog等。
而土耳其的客户,就是从这个简单的官网上来的。
🇹🇷客户留言的第三天,我突然想看看后台有没有什么询盘。打开以后,再简单搜索了一番客户的背景资料,我才意识到这个客户不是那么简单。于是当即联系上客户,发出一份问候信,并把客户要求的资料在当天发了出去。
客户有属于自己的五金车间,有专业的工程师,研发团队的质量也很高,沟通非常顺利,对恰很愉快。不过寄样品的时候我犯了一个明显的错误,因此对方有些不太满意,后期我便更加地卖力服务,以此弥补不好的印象。
客户认为我们的服务质量,反应速度,以及研发团队的能力是无可厚非的,他说跟老板说了我的事(大概是一些服务方面,反馈速度之类的,还有公司配合程度),得到了他老板的夸赞。
当然,这背后做的资料和努力也是可不少:
产品要分开打包,因此做的资料都要双份,两个不同的公司:一个excel表格里至少10个sheet。
客户要求降价:按照冰大谈判方式,价格按照数量来定,当然底价我还是有保留的,后期我会继续分享这方面的信息。
要随时在线,方便客户随时提问,做到几乎24小时贴身小管家,才能让客户产生依赖。 这个是我在咨询其它工厂时候的切身体会。其实时差大约6小时,最晚的时候也是晚上11点半。
给客户一个“赢”,“受尊重”的感觉:后期谈判时候,客户担心数量减下来,但价格会升上去。 我凉了客户大约20分钟后,我说作为第一个订单,我们承诺以最优惠的价格给他,一来是首单,二来我们很重视他们,三来是疫情的问题,希望能够有一个合作的开始。 但特别指明,这个最优价格是首单,复单后的价格还是按照之前谈好的。 这样一来,客户不会认为自己吃亏,也能增强合作感。(也不知道客户是不是真的这样认同,不管了。哈哈哈)
最后,客户刚找我了,我跟他说今天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也是全国哀悼日,默哀那些为疫情付出努力而牺牲的人。 他也表示深深的沉痛,同时表示了他对两国合作的美好愿景。
后期等客户确认所有资料并且下单后,我会尽能力地补充(2)的。谢谢阅读。
2020.04.04 天雨
tracy
分享至微信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米课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