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过年,几乎没有任何拜年小聚,窝在家里看视频刷微博。看巫师财经《杨幂的资本博弈之路》的视频和一段微博,感触特别深,明星里面我认为赵薇是真正的资本人。
视频《杨幂的资本博弈之路》里面有这么一段:“2012年杨幂正式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至此,杨幂的影响力在观众和资本的眼中都获得了认可,火是火,但杨幂那会儿归根结底还是个工具人,大家不用特别纠结这个字眼,看视频的你和做视频的我都是工具人,天下熙熙,谁又不是工具人呢,只是背后“压榨”我们的资本不同而已,看过我资本与明星系列前几期的同学都知道,我对艺人一直抱有一个观点,就是(1)在自己的当红期要么通过各界尝试找到适合自己的长青路,要么(2)抓紧机会完成原始积累晋升为资本再去压榨新人,杨幂也在这条成为资本的道路上默默奋斗着,而她的奋斗之路则是利用资本让自己晋升为资本,这也是娱乐圈非常有代表性的案例。”
看到这些不禁感慨,天下熙熙,谁不是工具人!开始想:明星艺人与资本在博弈,我们凡人不一样在博弈吗?如果凡人能否摆脱工具人这个角色,如果可以怎么摆脱呢?如果不能摆脱,能否打五折,成为半个工具人呢?
说到这里,我先引入在学习投资中学到的新概念词“城市的消耗品”。好比一个大学毕业生,留在大城市工作生活,把所有的税后收入都拿去租房买包买衣服旅游了,没想过买房的事,没有在大城市买房。最后身无长物地离开大城市,这种情况下,大学生就是大城市的消耗品。且从三方面来解释这个词:
1、房东消耗了毕业生,房东有房子出租,租客养活了房东;毕业生没房子,租住别人那,毕业生就养活了房东。
2、大城市的发展如同滔滔江水,势不可挡。不断地修地铁、修公园和盖医院学校所需要用的钱很大一部分是来自于纳税人,劳动者的工资和他所在的企业都是需要缴税的(企业的纳税在宏观的角度有毕业生劳动者的功劳)。城市建设、经济发展是要消耗资源,包括人、人的青春、人的精力。城市建设好了,城市有了资本积累,毕业生有吗?有共享到成果吗?
3、地铁一响,黄金万两。政耗费费大量的资金开通了地铁,地铁口方圆800米的房价和租金纷纷上涨,然后继续加大对房客的消耗。是的,是房客的纳税间接地反过来消耗自己。
我们凡人其实很容易不知不觉地成为是资本的工具人和城市的消耗品。那么要怎么打破这种情况呢?
投资群里闲聊,吴瑞说的“我们大部分人前期都要靠工作增加收入,慢慢积累本金,有了本金才能利用理财产生财富放大效应。”是啊,财不入急门,慢慢积累本金是95%以上人的捷径!
说储蓄是绝大部分人的捷径,一点不带含糊。前期资本的累积,强制的储蓄才能让我们有机会逐步从资本的工具人和城市的消耗品逐步成为“半个”工具人和消耗品。
我以为储蓄的力量很多人并没有体会到,之前我跟朋友聊天的时候,很多朋友都有这样的想法:存几万块也干不了什么,离首付还差那么远又买不了房,干脆买个车或去趟国外游算了。其实真的很误解储蓄的作用。
当下,一个人努力工作存5万块是比较容易的,5万块怎么操作呢?5万块可以定投 打新股新债 买理财 买国债逆回购等等,因为本金不大,搞到相对安全稳定年化6~8%的收益(大概每年3000~4000块收益)其实是比较容易做到的。接下来就是雕虫小计了,拿着3000~4000块收益去请房产、按揭中介美女吃饭、去请大咖喝茶、去付费咨询、去买课程、去买巴菲特芒格的书等等。这是在不动用原始资本的条件下,提高认知、储备知识以及提高驾驭金钱的能力,等待下一个5万、10万的储蓄到来时,可以稳稳做到8%,甚至10%的收益。前期的本金累积是相对辛苦的,树没长大,不能折枝,且不能经历狂风暴雨。需要多学习多谨慎,以免遭受无知的损失。
每年用前期5万的收益作为基本固定的学习支出,然后下一个5万、10万、20万......的收益作为资本再投入。如此反复,不断跃迁,坚持个3456789年,很可能从1.0版本工具人,逐步变为0.9、0.8、0.75......成为半个工具人,如果运气再好点,或许可以成为资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