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
最近亚马逊等跨境电商平台都比较火,包括独立站。很多人很容易被媒体牵着鼻子走。
你到底该选哪个?且看下面文章。
随着时代技术的发展,加上疫情推波助澜,跨境电子商务越来越火,尤其是亚马逊和shopify。
光2021年一季度就有40多万卖家注册,平台现有活跃卖家是在200多万,其中可能70%都是中国卖家。招商任务很快就完成,很多人注册变得越来越难。
可想而知,普通的意义上的蓝海已经不多。
但是因为造富神话,和一些屌丝逆袭的故事,再加上其他行业行情不是很好,比如房市和股市。
一些人不得不进入大趋势的跨境。
其实跨境还是外贸的一部分,只不过20年的传统外贸开始重新洗牌,从原先的大订单,到现在小订单,部分大超市倒闭,亚马逊崛起。造成了资源再分配。有能力有胆识,有远见,有资源,有执行力的人,自然而然能分到一杯羹。
亚马逊是互联网电子商务发展的产物,网络时代进步的一个里程碑吧,中国是淘宝,国际的就是亚马逊了。为什么阿里巴巴淘宝做的很好,国际却没有发展。
一方面是阿里巴巴是根植于中国市场的,一些灰色侵权的在国际上是很难生存的。alliexpres15年的自闭就是侵权和投诉引起的,亚马逊在欧美市场土生土长的。但是在中国,亚马逊中国购物平台是没有太大发展的。
外贸订单缩水,一方面和经济有关,一方面也和电子商务有关。商超的订单减少了一部分,倒闭了一些,亚马逊的订单增加很多。但是更偏向于小订单,小批量业务。所以阿里巴巴国际整起了rts,大趋势,平台数据或许可以预见。
所以如果你所在做的产品行业是和零售属性相关的,订单业务也是随之影响的。如果很早布局,要么生意很好,要么很被动的需要转型。尤其是竞争相对比较激烈的3c产品,体积小而轻,外观,功能比较相似的产品,做工厂会比较难。做贸易,单一产品也会比较难。
这是时代发展,所以如果你刚好在这些比较难的产品里,相当于正在退潮,要么你裸奔,要么裸泳,要么就是被拍在沙滩上吧。
没有被跨境零售影响的行业也是有的,建材,机械,医疗,等,但是因为信息越来越透明,利润相对也会变得更低一些。加上某些平台的规则引导竞争。
所以亚马逊,是时代的潮流,是涨潮,也是外贸的退潮,财务和资源的再分配。
几百万卖家,算不算多,在全球市场来说,目前还是有很多机会,也不算太迟,因为世界太大。我们还是在做最初级的搬运工作。大部分人卖的产品还是过去20年之间老外开发的产品,工厂代工的产品。中国只有1家公司叫做anker,做的稍微像样一点的品牌。只有一家叫shein的服装公司,每天流水几千万。
我们和老美之间的差距还有很多很多。尤其是技术,人才的积累,教育,不是短短几年就可以实现超越的。但是我们中国人是非常勤劳的,我看到这个差距越来越小。
说说独立站吧,如果说平台都做不起来,独立站按道理是更难做的,因为独立站更考验一个人的综合能力。
大公司可以通过组合不同的人才,花钱进行整合,从而达到销售的目的,但是目前市场上大部分创业选择独立站的是个人,屌丝从业者。没有足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就很容易被割韭菜。
一些媒体天天宣传独立站有多少好做,一件代发,亚马逊平台不好做,平台费用贵进行一些洗脑。所以我是不建议屌丝创业者一开始就选择独立站的,除非你天赋异禀,综合能力强。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自己也捣鼓很多年了,没那么容易。
如果真有那么好做的话,应该是去年或者之前就买独立站shopify的股票,这个应该是赚钱最快的,也是最容易的。
前几天刚参加了小马哥举办的独立站峰会,
李氏春秋的博主,李烈分享如下说:
做独立站的都是野兽, 听着好像是骂人。
做好独立站,和做好产品一样,需要好的产品,好的运营,但是真正的好产品,好运营,好人才不是那么好找的,所以独立站并不是那么容易做。那么为什么有这么多人在做呢,还有人赚钱。
独立站早在十年前就可以做了呀,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为什么现在这么火。很多原因吧。
但是历史总是相似的,总有一波人在传统外贸开始的适合,发集装箱的砖头。总有人在平台开始的适合,如亚马逊,只发假单号,不发货,直接提款。同样的,总有人可以玩独立站,只接单提款,不发货,或者发假货。
总归干正事不那么容易,有好产品,独立站很容易被人抄,被人分解。所以很多卖家都很低调。就算真的可以做的很好,还是要保持低调。
逻辑就是这样子,骚套路坑人容易,被老美坑回去也很容易。做的好的,很低调,你很难找到,并且向他们学习真正的技术。
当然总归有一些天赋超群的人,通过超强的自学能力,以及超强的拆解能力,可以把一个网站活生生的分解,然后变成自己的。
所以说做独立站的是凶猛的野兽也不无道理。
Shopify和亚马逊冲突吗?
2者并不冲突,实际上是互补的,我觉得两家公司相互买点股份会更好。就类似于跨境零售冲击了外贸b2b的份额,或许哪天会有新的模式冲击了现有的交易模式。
这2个老婆真是各有各的好,所以对于转型的人来说,还真有点难选吧。如果你是土豪。你可以都要~
但是短期内,没有能够改变这2个世界级的巨头。
亚马逊有非常好的基础建设,物流投入,很多公司完全追不上了。平台规则信用交易安全,用户群体基数庞大。
亚马逊的定位叫做marketplace。其实就是一个网络超市,而我们这些卖家,就是一个一个货架供应商。我们其实和亚马逊做着b2b的生意,我们其实就是自己跟自己做外贸,踢开了一部分老外而已。亚马逊干掉了一部分超市,把超市上货架的权利,分配给我们这些亚马逊卖家。
亚马逊的产品非常多样化,但是因为日积月累的评价和规则,将来会导致新产品上架会有非常高的成本,因为规则,可能日常常用产品就是我们搜索即是所得的产品。当我们想寻找更多差异化的产品的时候,未来亚马逊并不是一个好的平台,但是你如果想买一个高性价比的产品,亚马逊就是最好的平台。
这个时候,独立站的优势体现出来了,他的个性化,符合年轻一代的需求,广告即时性,非常灵活多变,有很好的产品,通过独立站就可以爆发。
但是独立站的弱点就是物流配送不如亚马逊,这就是未来一个发展空间,未来会有各种大大小小的海外仓,或者更好的生意模式的海外仓。所以目前的独立站shopify和亚马逊是没有什么好竞争的,因为物流配送,流量,玩法体系完全是不一样的。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信用安全体系并不完善。漏洞还是有很多,所以现在还是有一部分可以通过漏洞赚钱。
同样的抖音tiktok,去年沸沸扬扬的Tiktok出海,最近封号一波波。虽说机会还有很多,但是大部分人还是韭菜而已。毕竟想赚快钱,依靠搬运,漏洞等,都是看平台的规则生存。
如果你还是一个年轻人,尽量用笨办法,从产品,营销渠道,平台着手去做自己能够做的事情。
毕竟快钱有可能属于个把年轻人,但是大部分人没有那么好的运气。
抖音的购物体验也不是很完善的,有很多漏洞。比如我老婆买了几个网红推荐的产品,想退货的时候,就被拒绝,说已经提示过这些产品是不能退货的。相信有很多类似于这种的,甚至还有更加离谱的。
亚马逊花了非常大的代价建立起来的仓储物流重资产,不会因为一些新兴平台的兴起而倒下,这就是壁垒。
就算以后抖音建立起了购物功能,其转化和模式很可能都是爆发流的爆款,从微信可以看出,具备流量后零售也不一定好,就像微信也有购物功能,链条很长。facebook也有商店功能,但是他们的表现还是不如shopify。
除了这几个主流平台,当然还有虾皮lazada等各种其他小平台。
小平台有小平台的好吧,就像小溪淹不死人,但是也学不会有用,高风险,高回报,在亚马逊这样子的河道里,我们遇到的挑战,才是丰富多彩的。
就像买房子,你得先买一线城市的房子,回头你买十八线的房子是相对轻松的。
做跨境,你得从大平台锻炼,大平台锻炼好了,去小平台也是相对轻松的。
通常都是专业卖家进入一些竞争少的领域,才做的好,虽说很多人说东南亚很好做,但是这个也是相对的。
大家都还是在同一起跑线,只是我们每个人所处的阶段差异,机会略显不同。
如果你是传统外贸人,平时生意挺好,跨境这些产品并没有什么冲击,自己也不想操心,其实也不用管这些。如果你已经被跨境影响,那就拿起斗志,重新进入这个新的市场。
如果你是工厂,资源不多的情况下,尽量先做好产品,再寻求合作,千万不要眼红一些屌丝逆袭,毕竟我们每个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各自做好自己的,你好我也好。
尤其是资源时间相对匮乏的工厂老板,通常往往求而不得,赔了夫人又折兵。
如果你是毕业生,选择跨境可能比选择外贸更好,毕竟这是新趋势。独立站或者亚马逊选其一就好。
如果你是其他行业的从业者,欢迎进入跨境,但是不要觉得自己能赚到快钱。毕竟跑的快的,往往是别人眼中的猎物而已。花个3-5年时间,找到自己的立足点,好好做就行。
最后聊聊阿里,我认为未来阿里巴巴国际的市场份额会越来越小,因为过去的策略动作可以判断资本控制的阿里巴巴,已经没有原先创立的时候想要干的那种精神和文化。运营成本高和其他平台流量的崛起。一些成熟的供应商会脱离阿里巴巴。如果他还是一心要搞利润,最后会变成和天猫一样,招商都没人愿意玩。
阿里的动作是一直想把用户圈养在自己的地盘里,羊肯定越来越少的,毕竟中国供应商从来不是羊。
供应商不是傻子,老是用一套稀缺效应,让卖家陷入一种稀缺的状态,不断洗脑。让卖家留在自己画的圈圈当中,我认为是行不通的,互联网是开放的。中国供应商很快就觉醒~
由此可见,当风口的时候,猪可以想着上天,风口过去的时候,猪不知道怎么优雅的下来了~
资本控制可不会管那么多吧,他们没有102年的目标,所以现在需要利润,从天猫到阿里巴巴,门槛规则,交易成本都是相当高。
KPI的考核可能就是魔鬼交易掉了灵魂。要么被吃,要么和魔鬼交换利益~
很多人还是一叶障目,阿里像是自己最后一根稻草一样。不做不行,做了也不舒服。
就像被套了马鞍的马~~
虽说阿里有一些政策的不友好,运营成本相当高,但是目前还是最优质的b2b平台。
平台需要把客户拿捏在自己手里,所以不断稀释客户和供应商的关系,就像亚马逊不会给卖家客户邮箱和电话一样。
我最近刚开1个月的阿里巴巴,外贸新人接了第一单,比我当年整整快了12个月。做一次记录,看看做了12年外贸的我,我想测试还能不能用最低的成本,通过阿里巴巴接单。
如今的阿里也是一次新洗牌,他们自身也面临规则的改变。因为跨境的影响,客户的订单也随之碎片化。所以我加入阿里巴巴国际,主要是想测试下一些自己的猜想。
我会在不同的阶段做一些记录和分享。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效果。
外贸人是最晚做跨境的,毕竟当一只手里还抓着东西的时候,另外一只手做别的事情就相对比较难,或者做不来。 只有一些两手空空的人,更容易把握跨境电商。
像程序员,做金融的人,做起亚马逊可能就二三个月就学得入门的事情,对于一些传统外贸人,反而更像是盲人摸象。觉得跨境电商和自己的b2b差别很大,甚至一些跨境的概念分不太清楚,由于手头上的事情也多,导致很多跨境的东西吸收不干净,变成拖拖拉拉,就可能错过跨境这个生意。
别的行业的人学习亚马逊是一张白纸,部分传统外贸人因为不能够清空过去的一些观念,反而变成自己禁锢思想。
当然还是有不少成功的传统外贸企业,早期积累的供应链资源,进入亚马逊也是相当舒服。像宁波的一些做户外家居卖家。宁波的一些户外运动卖家,早期的供应链积累,在两三年内做几个亿的非常常见。外贸新公司2年做几个亿的很少,所以很明显,
地主被打没了,进去就是地主。资源再分配!
那未来的跨境,还有多少机会。我认为还是有非常非常多的机会的。
老外比较懒,虽说勤劳的有,人工成本还是比我们高。
就拿程序员做跨境吧,现在国外的很多软件并不牛逼,价格也非常非常贵,还是有很多需求点没有做,中国人分分钟完爆吧。
但是难点在于程序员的视野不宽的话可能并不能看到这些。退而求其次的可能是送外卖,或者做点知乎好物的活。
跨境几百万卖家,程序员也是可以找到一些不错的需求点,市场体量在那里,但是最终能赚钱的,终归是属于有眼光和执行力的人。我看到一些优秀的国内从业者,只要他们稍微转个弯。国际市场也是一片蓝海~
看了这么久,我相信你可以做出自己的选择,
如果你几个老婆全都要,一定要看看自己吃不吃得消,供应的了吗,准备好了吗?
那就开始干吧~
以下往期文章,欢迎交流!
耳朵与普陀耳朵与普陀https://ask.imiker.com/question/?id=531792
【3个有用工具】高效办公-浏览器页面同步【3个有用工具】高效办公-浏览器页面同步https://ask.imiker.com/question/?id=536416
不破不立的中年-重塑自己不破不立的中年-重塑自己https://ask.imiker.com/question/?id=517773
分享至微信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米课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