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的文章有人留言“好尴尬,一看都会,一做就废..比如竞品分析数据要从哪里看😂”
如何输出行业调研报告如何输出行业调研报告https://ask.imiker.com/question/?id=50251
原本准备留言回复Sarahh@Sarahh 的,文字太多,只能另开一个文章了。
这个节点输出,感觉又中骚华的计了。
Sarahh,你好,说实话看到你的问题我也尴尬,不知道怎么回你。
市场信息这块需要一个长期的沉淀,如果三言两语我就能讲清楚或者让看的人能醍醐灌顶输出个123或者某个渠道看到量化的东西,那我该转行顶替John Leahy去卖空客了。
分析竞争环境,竞品份额和数据,落实自己的营销策略往往得从市场容量说起。
如下是工业行业,一些个人经验或者思路,共勉:
一, 简单粗暴常用付费路径
1, 一般都有专门的调研机构出具比较权威的报告,比如Infiniti Research,IHS Markit或者Interact Analysis,一般费用大几千到几万美金不等,费用不菲,参考性极强,但数据有一定的滞后性;
2, 类似Fiverr外包平台,你给别人信息收集模板让别人针对性的收集,可以多几个人在目标市场主流区域做,然后信息汇总。总的来说,沟通成本比较高,数据比较片面;
3, 进/出口海关数据。
中国出口版本可以看到国产品牌出口数据,主流国家,有的机构会出具海关数据的分析报告,里面会涵盖对进口国市场容量和市场趋势等分析部分;
进口海关数据可着重分析比如连续2-3年主流玩家同比,环比增长率,热销产品型号,大体上可以猜到市场容量或者市场趋势。这里要特别注意的事,这种对主流supplier来自中国的比较准确。
二, 免费路径
1, Google trends,finder,keywords analyze这种连我姥姥都会用的工具就不赘述了。讲实话,个人觉得这个对市场容量这块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微乎其微;
2, OEC,contrade.un.org这种我姥姥用的比较多的大体能看出行业总的信息,但如果是综合类的行业,那数据的参考意义也不太大;
3, 行业论坛,杂志,官网等等,比如IEEE上会发布很多工业电气相关的信息,很多,很杂,一定会有对自己有参考价值的信息;
4, 行业Top级别竞品年报,往往不同区域会有不同的品牌深耕,年报中对当地的3-5年规划,市场走势或多或少会有提及;
5,Google搜索。
比如产品名/产品类别/目标行业 market size/capacity/report或加前缀filetype:pdf,这也是我们闭门不出比较有参考价值的路径。
但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需要组合不同的关键词反复搜索,屏蔽掉无用信息,汇总分析出有用数据;
6, 同行套取。
听着有点诡异,但往往会有意向不到的效果。这里我讲的不是让你傻乎乎的跑去问你的对手市场容量信息而是转换一下思路。比如国内同行,不管是什么场合遇到,不要有任何敌意,可能哪天会为你所有,得到大把的市场信息;比如国外同行,如果你有一定实力,最简单粗暴的方法是以本地运营组建团队为由笼络竞争对手骨干。
以上两点,我是拿到过上面付费路径1/3中涉及的文档。
当然,如果你哪天用类似的办法,被别人在背后行业内唾弃你的职业道德,那一定不是这种窃取情报的方法不对,而是你的方法有问题。
没事多关注下top同行的动态,比如社交,官网等等,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7, 参展/观展。
这种是我比较喜欢的一种方式。你要把展会理解成一个主流玩家和供应商的吹水的聚会,而不是一心就想着拍照,拿名片,发开发信,搞客户。
不管是意向客户还是参展供应商,特别是主流的那种,多聊,多沟通,把相关数据记录,整理,汇总,分析,基本可以作为你市场容量数据的底层依据。当然,如果你傻乎乎的一问一答的拿着小本本去别人摊位,多半会被拒之门外。你的专业性,往往是破冰,建立信任的最重要的特质;
曾经跟一个行业大牛聊天,他就问我参展的作用,我正酝酿从短期到长远,从市场信息收集到营销费用ROI最大化来一梭子的时候他打断了我。然后讲,展会就是找对的人聊对的事,然后找对口客户卖对口产品等着收单就行!你还别说,不就是这样么?哪他妈需要文绉绉搞一堆虚头巴脑的东西,大道至简嘛。
有意瞄准,无意击发,一旦出手,必中标的!
8, 客户拜访。
不管是预约拜访还是膜拜,同5的套路一样,实质就是换了一个见面场景。
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基本的判断能力,不止新兴市场客户会吹水,欧美的也不会比印度/非洲兄弟差多少;也不要拿到1-2个量化的数据就如获至宝,一梭子子弹打出去都是无效击发;
9, 销售现状的分析。如果你的公司是主流供应商,如果你的渠道是主流玩家,根据连续几年的采购趋势,增长率,客户的反馈一般比较容易能得出大体的容量数据;
10,最后一点就是综合直观感受,比如透过国家人口数量,年龄分层,本地制造,进口关税政策以及进口管制,工业水平,行业GDP分布和占比,品牌分布,客户品牌偏好和采购习惯对整个市场会有一个相对宏观且模糊的画像,有利于上述要素分解,理解和数据归纳和分析。
以上均是我比较常用的方法,亲测有效,不打嘴炮,谁用谁知道。
路径大家都知道了,如下是撸起袖子准备大干一场的若干建议:
1, 专业:懂产品,懂市场本来是最基本的特质,但往往方法论会让人眼花缭乱,心猿意马而忽略了业务员最底层的东西;往往等价的信息交换是沟通最舒服的状态,不劳而获哪行哪业都行不通;
2, 谦卑:尊重你的前辈,尊重你的同行,尊重暂时不是你客户的客户,往往一个不经意你会得到海量的市场信息;
3, 长期主义:比如客户资源池的持续建立,尝试与目标市场主流玩家建立关系,即使做不了爱人,暂时屈膝做个备胎也会其乐无穷。
你要明白往往最懂市场的一定是一线市场的主流玩家而非动辄要花几万美金的哪些管理咨询公司,也不是坐办公室拍大腿的油腻老板或者固执的研发大牛;
4, 合理的销售管理费用控制:你有钱的话,当然可以套路一起上,预算有限的情况下,一定要结合自己的体量选择相对便捷,经济,有效的方式;
5, 过程管理,结果闭环:注意信息的汇总,整理,阶段性的结论总结与修正。
要有基本的信息收集,整理,甄别的能力,渠道不同,经销模式不同,即使同是大类产品,具体产品组合定价不同,反馈的信息往往千差万别。
往往你听到个体的信息可能仅仅是沧海一粟,准确的市场信息往往是不断的修正中才慢慢对称;
6,信息收集需要关注的维度:聚焦,吃透4P往往就绰绰有余,虽然听着老套而简单。真正做起来才会深刻体会知易行难。
如上,希望对你有用。
分享至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