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文章
毅冰HK
2020-04-28 17:39

(毅冰原创)美国奶农倒奶,不是资本主义原罪那么简单

最近看到有新闻报道,疫情之下美国的生产和消费都受到严重打击,已经有奶农,开始把大量的牛奶倒进下水道,因为滞销导致生产的牛奶无法卖完,只能一批一批倒掉。


于是,有些媒体就出现了“美国数十万加仑牛奶倒下水道”、“美国奶农倾倒大量牛奶”之类的标题,看起来让人心惊,各种各样奇奇怪怪的评论也随之出现。


关于这个现象,我记得以前在中学课本上,就有过类似的内容。当时的历史老师对我们说,这是资本主义的原罪,目的是为了维持价格。因为经济衰退,牛奶的消费减少,而大量的供应并不可能突然停止,所以资本主义的奶农们,为了维持价格,为了维护自身的利润,就人为倒掉很多牛奶,从而使供求关系达到平衡。


那时候,班里的同学们,都认为老师说得很对,资本主义是万恶的,是人吃人,是剪羊毛,有那么多牛奶,哪怕经济危机来临,难道不可以送给穷人么?难道不可以捐赠给福利院和养老院?大家义愤填膺,觉得我们一定要警惕这种反面案例,必须怀有慈悲心,不能浪费食物,不能让良心被狗吃了。


那时的我,囿于知识面和眼界,觉得老师说得很对。后来读了大学,先接触到罗斯巴德、萨缪尔森、曼昆、斯蒂格利茨、哈耶克这些名家作品,后开始迷恋奥地利学派、芝加哥学派,再被张五常纵横天下的价格理论所倾倒,才有了一些独立思考的能力,从一个现象出现,到探索和反推背后的商业逻辑。我开始怀疑,中学历史老师说的那一套,也许这里面有一些漏洞。


又过了很多很多年,经验和阅历更加丰富和老道,读了更多的书,也在海外生活工作多年,了解当地的产业链条和消费习惯,如今我可以断言,中学老师的观点,是彻头彻尾的错误。


我可以从纯粹的商业逻辑出发,从四个维度,来分析这个现象产生的原因。



一、供求关系维度


从供求关系来解释牛奶现象,这本身就站不住脚。虽然疫情造成消费减少,很多行业面临严重的危机,这没错。


比如家具行业,疫情下很少有人去买家具,因为没什么人这时候装修房子。


比如旅游行业,疫情下出去玩的人减少,各种旅行装备、潜水装备、登山装备,已经各种相关产品,都卖不出去。


但是这不包括牛奶,因为在西方国家,这属于essential products,是生活必需品,就跟我们中国人每天吃的大米和面条一样。疫情对牛奶行业造成冲击,但绝对不是供求关系严重失衡造成的。


牛奶的消费,并不会有严重的减少。美国人吃早餐,也许要喝牛奶;冲咖啡,也许会加牛奶;配早餐的muesli或谷物圈,需要用牛奶冲;吃点心的时候拿着奥利奥饼干,也许会沾着牛奶吃……


对美国家庭而言,牛奶的消费,其实没有减少,反而因为疫情期间,大家都呆在家,会在超市购买更多的牛奶。


唯一的例外,就是一些商业类的牛奶消费,可能会因此而减少。比如街头的咖啡厅和餐厅,过去生意极好,牛奶每天消耗量很大。疫情来了,客户少了,这部分消费减少了,点Caffe Latte和Cappuccino的上班族少了。


可与之对应的是,这些人开始在家里办公,开始在家里自己煮咖啡冲咖啡,同样会消耗牛奶。所以牛奶的总消费量,并不会有断崖式的下跌。


我认为,单纯从供求关系这个维度,是无法解释倒奶现象的。



二、价格比较维度


有朋友开始担心,说疫情来了,很多美国人开始居家,他们没有存款,经济压力会很大,所以很多开支,都会被削减。


可我想说,哪怕各种非必要开支都要削减,都轮不到牛奶头上。因为牛奶,在国外是非常非常便宜的,我们经常开玩笑说,比水还便宜。


以澳洲为例,Coles超市里一大桶2L的鲜牛奶,只要两澳元!按照今天的中国银行牌价,1澳元兑换4.51人民币,这一大桶牛奶相当于9块人民币。


那饮用水的价格呢?800毫升的Voss,大约是5澳元一瓶。什么?你说Voss太高端了?那看依云吧,1L的瓶装水,3澳元。还是太贵?斐济水可以么?国内是比较贵,但是澳洲离斐济很近,这款水比较便宜,2.8澳元就能买一瓶1L的。


还觉得贵?那就很平民的品牌Pump吧,在澳洲和新西兰的市场占有率很高,2.5澳元一瓶。有没有更便宜的?呃,的确有,最最最便宜的,我找遍Coles,Woolworths和Aldi这澳洲最普及的三大超市,的确还找到一款叫Ardona的水,1.5澳元一瓶,真的是最低价了。


那比较一下,哪怕最便宜的矿泉水,2L都要3澳元了,但是鲜牛奶只需要两澳元。你说,是不是牛奶比水便宜?


再看美国,牛奶的品牌和品种太多太多,价格也有很大的差别。比如我很喜欢的缺德舅超市,Trader Joe’s,有机牛奶算是比较贵的,1 quart(相当于948毫升)我买到过3.9美元,这基本上已经是比较高档的。


那普通的牛奶,我在Walmart买到的,最平民的一款是1.98美元,4 quart,相当于3.8L的量。如果还没有概念,那你去楼下超市买一大桶4L的农夫山泉,差不多就是这个样子。简单换算一下,那就相当于0.52美元每升,按照今天的7.06的汇率,相当于3.67人民币,整整1L的牛奶!


而国内这边,我刚买了1.5L的蒙牛鲜牛奶,因为这款最便宜,19.9人民币。如果换算成1L,就是13.26每升,接近美国的3.6倍价格。


更何况,美国人赚美元,我们赚人民币,不能简单的做汇率换算。不妨理解成,一个拿5000美元薪水的美国人,1L鲜牛奶5毛钱;拿5000人民币薪水的中国人,1L鲜牛奶13块2。


你还会跟我说,经济形势不好,美国人为了减少开支,所以把如此便宜的牛奶消费都削减掉?你这是逗我么?



三、精细分工维度


在我看来,精细分工,才是真正导致倒牛奶事件的原因之一。


美国企业的情况比较特殊,大多数都是遵循专业化模式,分工十分精细。


比如,有些牛奶工厂,是专门走超市和便利店路线的,所以是“中瓶、大瓶、大桶、超级大桶”这样的包装。这些瓶和桶,肯定不会自己买吹塑机来生产,一般都是外购。而过去的渠道,每个环节,都遵循了从工厂到销售端的路线。这类牛奶工厂,疫情之下,是不存在倒牛奶的情况的。


而另外还有些牛奶工厂,是点对点定向销售。比如专门给某些配餐公司供货,做成小包装,就跟我们国内超市里买的,200毫升那种纸盒包装的鲜牛奶,冷链保存的那种。这类牛奶,往往是这些配餐公司给学校、企业食堂定向供货的。


但是疫情之下,很多学校和企业都停工了,这类包装的牛奶,美国超市没有采购的习惯,就变得无处可去。那企业就不能继续不停生产,这样的成本就很高,带来大量的浪费。


而奶牛的产奶,不是说停就能停的,你不挤奶,奶牛就会生病,会得乳腺炎之类的问题,会影响牛奶的品质和食用安全。那怎么办呢?就只能把牛奶倒掉,给公司降低成本和减少损失。


也许你会说,那为什么不换包装呢?换成美国老百姓可以接受的瓶装和桶装,然后进超市销售呢?


没那么容易,因为精细分工,带来的是生产流水线和相关设备的差异。如果要更换包装,势必要更改和调整全系列的流水线,公司一整套的管理体系,都要改,这会非常复杂,也需要时间和预算。而且所有的包装都需要重新找瓶子的工厂采购,又需要磨合跟时间。


另外,渠道问题,我们做外贸的都知道,有些客户你接触五年,或许都没有合作起来。你可能给美国某客户供货十年,但不代表你的产品就能被其他美国客户选中。因为这不是你固有的渠道,不是说想进超市就能进的,这同样需要时间,需要谈判,需要开发,需要一系列的工作。



四、产业链条维度


我们在超市买到的鲜牛奶,其实总体上,是需要经过MPSBLR这六个阶段,才能完成from farm to shelf(从牧场到货架)的。


Milking,挤奶。

Processing,加工。

Sterilization,灭菌。

Bottling,灌瓶。

Logistics,物流。

Retailing,零售。


从牧场开始挤奶,到进工厂加工,然后进行专业化的巴氏灭菌,再通过设备进行灌瓶,再把新鲜的牛奶通过冷链运输,直到上架销售,我们在超市的Dairy区域买到鲜牛奶。


那如果牛奶的定向销售渠道断了,暂时无法销售,那最理想的方式,就是从加工环节就开始停止,后面的灭菌、灌瓶、物流、零售,都不用做了,对牛奶厂而言,这样的损失才是最少的。


只是第一个环节,挤奶这个步骤,上面已经讲过,为了奶牛的健康,这个步骤就没有办法停止,只能继续挤奶,然后挤完奶后,只能倒掉。


为什么不能送给穷人呢?因为没有经过处理,没有经过灭菌这些工作,这属于不安全的生奶,如果喝了这样的牛奶,出了问题,算谁的?而美国有非常严格的法律,是禁止直接销售未经处理的生奶的。


而美国这些年白左文化盛行,很多企业的确会做公益,做慈善,但是这往往是企业利润的一小部分,用来回馈社会的。假设一家工厂一年的销售额是300万美元,毛利润是100万美元,从中拿出10万美元或者20万美元做慈善,不是不可以。


但是如果定向渠道一断,牛奶无处可去,那每年工厂运转的成本,就变成了净损失,如果全部牛奶继续这些步骤,然后全部拿来做慈善,就等于调动所有产能来进行100%的净亏损,公司撑不了多久就要倒闭。


那如果减少产能,一小部分盒装牛奶做慈善呢?当然可以,那另外一部分挤出的奶怎么办?减少损失而降低生产后,多余部分不是还得倒掉么?



所以根据我的观点,从以上四个维度来分析,美国奶农的倒奶现象,真的不是资本主义人吃人的原罪,这一个理由可以解释的。


更加靠谱一点的结论,也许就是高度现代化的“精细分工+产业链条”所带来的结果。很无奈,但这或许就是如今这些相关牛奶工厂减少损失的最优选项。


很多经济现象,背后都能找到固有的商业逻辑,并不是表面看到的那么简单。


不要被别人带节奏,也不要被很多自媒体想当然的写法所迷惑,要学会独立思考,认真分析,小心求证。


尝鼎一脔,而后指点江山,也许是秀自己的无知下限。



毅冰


2020.4.28

关注作者,看更多TA的好文章 个人展示
毅冰HK 谁在评论里提醒下这位作者,懒得连名片都没填写。
举报
收藏
转发
0/500
添加表情
评论
评论 (66)
最近
最早
3天2夜学会建站

毅冰HK

毅冰米课联合创始人,香港贸发局智库专家,Philotimo合伙人,前500高管,畅销书作家,资深旅行玩家,神级吃货。

向TA提问
置顶时间 :

设置帖子类型

普通
新闻
活动
修改

圈内转发

0/104

分享至微信

复制链接

举报

请选择举报理由

留联系方式
垃圾广告
人身攻击
侵权抄袭
违法信息
举报

确认要删除自己的评论吗?

取消 确定

确认要删除自己的文章吗?

取消 确定
提问
设置提问积分
当前可用积分:
-
+
20
50
100
200
偷看

积分偷看

10积分
我的积分(可用积分)
确认偷看

问题已关注

答主回复后,系统将通知你

不再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