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收到一封开发信,觉得比较有特点,想给大家看一下,看看我们能从老美的邮件背后,学到什么东西。
我还是那句话,不要总是盯着人家的用词和行文,这些不重要,都是表面的东西,我们需要探寻的,是背后的逻辑和思维方式,这才是本质!
通过现象看本质,这是中学时候哲学课的内容。或许大家都学过,这句话都知道,但你是否真能做到,去拆解别人的东西,去发掘背后真正的价值呢?
如果用英语动词来表示,我不喜欢用learn这个词,而用dig,你要挖地三尺,比别人思虑更加深远,才有可能领悟更加深刻。
这封邮件的背景是这样的。我其中的一个网站,包括社媒的联动,对外展示的是我们的饰品系列,主要开发欧美客户。
当这家伙找到我的社媒账号后,就给我写了这么封私信。他的行文逻辑非常有意思,一上来并不是我们常规的自我介绍方式,介绍我是谁,我们做什么产品之类的,而把这部分内容放在了最后。
先看一下正文吧:
第一段从生产端入手,直入主题,表示在亚洲生产有优势,也表示自己在越南胡志明市的某家规模化的首饰工厂工作。其实这就等于暗示了,你是供应商,我们也是生产商,或许有合作空间。
第二段简单介绍具体的产品特点,表示能生产黄金、玫瑰金、925银、钻石以及其他宝石类产品。这里用了exported这个词,就是画龙点睛。
第三段介绍他自己,是美国人,居住在越南六年,有丰富的设计、产品开发和生产方面的经验和经历。
我们可以发现,他全文从来都没有低声下气地寻求合作,没有要求建立合作关系,不存在任何的外贸人常写的establish business relationship之类的老掉牙的短语,但逻辑很通顺,有层次感,不会觉得违和,也讨厌不起来。
不是说我们要学习这种写法,而是我们能从中学到什么东西?别人的行文和背后的思维方式,能给我们什么启发?
hard sell已经过去了,如今的时代,或许更多的是寻求合作可能,寻求双赢局面,在彼此有需要的前提下找到舒适的沟通方式。
先找客户的痛点,再做价值传递,然后找到突破口,这套逻辑无比顺畅。
开发信的核心,是“开发”,是如何在简单调研后走出第一步。
大家觉得呢?
毅冰
2022.1.24
分享至微信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米课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