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文章
我是小K姐姐
2019-02-01 13:22

利用现有的平台和资源,一双发现机会的眼睛。

本篇优秀文章被收录在“重塑你的外贸思维”专题

这家新公司L主要是做办公家具的,国际事业营销部门分“品牌组”和“贴牌组”。

我们公司目前大部分的销售额还在“贴牌”上, 品牌之路也是2015年才开始的。

当初我是以"品牌开拓型资深外贸业务员"的岗位去应聘的,自然我也被分配到了专门做办公家具的"品牌组"。

我进来之后才发现我们这个品牌组主要开发“一带一路"的国家,基于公司的一些策略调整,美国市场已经有专门的美国团队在对接(国内的外销部暂时先不参与),而其他国家已经被先进来的其他同事给挑走了。我只能挑到拉脱维亚,哈萨克斯坦这些GDP很低,还有一个叫什么我实在记不住,反正我大致搜了下那个国家,比较穷很落后的国家。

我们这个是新兴行业的产品,欧美市场真正兴起的时间不久,欧美终端用户正在被市场慢慢地教育,接受度相对较高。而这些发展中国家或者新兴国家,甚至落后的国家,受欧美影响,需求被带动起来是需要一定的时间,我个人认为最起码要3-5年吧。

我很认同我们公司的发展战略:我们国家现在在布局“一带一路"的政策,跟着国家的方向,如果踩对节奏,是可以享受到国家发展的红利。未来这些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国家会是我们中国品牌输出的巨大市场(强国更容易在相对比自己弱的国家输出品牌,这是为什么我们在欧美发达国家输出品牌并不是那么的容易,也是有一些道理),所以我们需要提前布局渠道,掌握渠道。

我对公司的发展战略的理解:看到别人”看不到“的机会。(对于我们这种新兴行业,做品牌,而且还是在“一带一路”的国家布局,确实是挺早了)

站在公司的层面,这是正确的方向。但对我个人而言,等待的时间太久了,我等不起.........

从宏观来看,我分配到的这几个国家明显市场容量有限。最直观的数据就是这个国家的GDP和人口数量。

说实话,我当时心里有点失落。我在想,我最擅长欧美市场开发呀,特别是美国市场,不管是Google信息搜索能力,工具的使用,欧美客户的思维,我的资源储备,相对来讲,我能把自己的资源和优势最大化利用。

虽然我们公司主张联系上之后,直接上门拜访,这对我们来说,开发效率会很高,也很适合这些发展中国家或者新兴国家,特别对于这些网络信息不发达的国家。

但我一直认为最高效的开发是”Google“+”面基“,其中Google搜索会结合SNS,第三方工具,海关数据等辅助我搜集更多的信息,作为前期开发和谈判的素材,去打开话题。

而这些发展中国家,新兴国家,甚至落后国家缺少的是网络信息,对我来说,少了一张牌。

再加上,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骨子里比较喜欢跟欧美客户打交道,我总觉得跟欧美客户打交道能够学习到很多东西,我喜欢学习他们的做事方式,思维,创新的商业模式,乃至了解他们的观念等方方面面,其实就是能够开阔你的眼界吧,但前提是你要有这个意识,开眼看世界(引用冰大的一句话)

(回想起,以前在S公司,那些老业务去国外参展和拜访客户都N次了,但是学到的东西很有限,甚至连基础工作都没有做到位。我觉得TA们还不会开眼看世界)。

作为一个积极向上的人,即使是困境,也要学会从困境当中寻找机会。

我也深知不管去到哪家公司,我都会面临新的其他问题,所以我没想过退缩。

我现在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利用现有的平台和资源,找到自己的机会?

机会一:

我们公司有专门的"贴牌组”做贴牌,主要针对欧美那些发达国家。后来我慢慢了解到,我们品牌组,也是可以做贴牌的,只要不跟公司现有同事冲突就行,意味着我们可以做全球的贴牌客户(但公司建议我们投入主要时间在品牌开发)。那既然如此,我就拿出20%的时间把分配到的这些小市场做起来(小市场我不需要花太多时间做市场和背景分析,到时候联系上直接拜访就行了),同时利用80%的市场做贴牌(贴牌的客户开发需要前期大量的背景调查)。

我们公司未来的主要方向肯定是走品牌之路,未来市场成熟之后,贴牌的路会越来越窄,订单份额也越来越少,我再把重心转移到品牌业务开发。对我来说,是可以随时切换的。前期,我需要的是业绩支撑。

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接触这些贴牌客户,可以让我把握到更多前端的市场和产品信息,为我接下来正式的品牌开发之路打下基础。

机会二:

即使做贴牌,我发现我找到的那些质量还不错的客户都已经被其他同事建档了(这些客户是通过展会渠道分配给TA们的),所以好的资源已经被很多人获取了,公司内部竞争也很大,加上我们公司内部分配体系还不完善,也是我们存在的一个问题。

刚好我进来的时候,我们公司开发了一款新的G产品(不是办公家具的另一类产品)。老板宣称这是目前国内外市场上独有的产品,他对这个产品非常有信心,很兴奋地让我们业务开始去推。

听到“独有"这两个字,我也开始兴奋了!我感觉我看到了”我“的机会,于是我去了解了这个产品。后来了解到G产品除了海外B2C在销售,国内销售部没有人在开发,现在才开始准备线下大力开发。为了验证下老板是不是吹牛皮 ?(一般说国内市场独有我还信,国内外市场独有,我其实是持怀疑的态度的。我感觉目前大部分我们国内开发出来的所谓的“独有”的产品,都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进行模仿,做微创新的)。

所以我开始对G产品进行前期的市场和产品调研。

现在只要接触新的产品/行业,我会先做个基本的市场调研,我把这个看作成宏观分析。然后再具体深入目标客户群体,目前市场,公司内部和产品分析,竞品分析,我把这些看作成微观分析。我觉得一定要结合宏观和微观进行分析,你才能够以更高的视角,看得更加全面,更好地辅助你做决策,甚至发现更多的机会。

我的调研结果证明:老板没有吹牛皮!当时心想,那岂不是我的大好机会? (内心狂喜中。。。)

我还了解到国外做这个产品类的品牌不是很多,市场竞争相对来说,不是很大。细分到我们这个品类,竞争更小。(这个就是细分/利基市场,之后我会分享另一篇:“产品定位和消费者诉求”)

我知道其他同事还没反应过来,即使TA们也打算去开发G产品的客户,我们起点都是一样的,但是TA们的速度没我快,我能够通过我自己形成的“模板体系"快速进入这个市场去开发,TA们暂时是赶不上我(请容许我嘚瑟下,哈哈。。。。)。

对于TA们现在专注的办公家具领域,TA们大部分人都还不够了解市场,也处在前期客户开发的摸索中,TA们是不太有心思进入新的领域的,门槛和时间成本都比较高。

通过我的“模版体系”对G产品这个市场进行大致的了解之后(花了两个星期左右),我便开始这个产品的开发之路了! (其中市场调研报告我会在下一篇分享出来)

我自己对这个市场的判断,G产品适合走零售渠道,不太适合跟“安装”服务相结合的传统线下经销商渠道。而市场上同类产品的主要几个品牌客户,都是有着自己成熟的经销商客户群体提供安装服务的,这也是他们固有的商业模式,我们这个产品完全打破了TA们的商业模式了,所以找这些品牌去贴牌也不合适。

鉴于G产品的特殊性,老板之前说过市场需求主要在美国,澳大利亚,英国,北欧几个国家(跟我的调研结果是一致的)。我决定集中在美国和澳大利亚市场,美国的一些品牌都有进入澳大利亚市场,所以可以一起开发。

在刚进入这家公司的时候,我就一直思考:如何找到连接点。我在反思自己最大的问题在于:一直在换行业,没有沉淀下来,每次都只能从零开始,没有可以利用的资源。那时候我也在思考汪大的从0到1的平衡车案例,我觉得最重要的是找到可以复制产品的渠道,如果渠道能相通,产品也是行业范围内的,好的产品,找到突破点/切入点的话,还是比较容易推广的。

于是我很快想到了之前在S公司的一个国内外贸公司F,这家外贸公司相当于美国连锁零售店N的所有产品的采购办。我之前上门拜访过两次,S的产品跟他相关度不大,对他来说是很小的比例,当时这家公司有兴趣开拓我们这类产品,做高端定位,因为价格实在不符合他们的budget,后来也就没有合作的契机。

那时候拜访这家F公司的时候,我们对零售客户N有了个全面的了解,还参观他们的showroom,后续拜访结束之后整理的简报也很全面。我现在去复盘的时候,也很清晰,很多信息有重新有了启发(这是为什么我觉得做简报的重要性的原因之一: 方便复盘,提取有价值的信息)。我看了零售客户N的网站,做这类产品也不多,也没有看到类似的产品,我就想可以试着去推荐,只要产品好,有相关度,对于零售客户来说,都是有兴趣拓展的(这只是我的个人判断哦)。所以我先对这个客户进行试水,看看他的反应。

之前跟我一直对接的是产品经理,这家公司有好几个产品经理,我不确定这个产品类别是不是也是他负责的,我尝试发了封邮件给这个产品经理,这封邮件是以上家公司S的关系去引起注意的,但没有回复。

我觉得可能性有两种:1. 他没看到邮件 2. 他看到邮件了,但是他对这个产品没有感觉。

于是我打算直接联系他们的事业总监(这个产品经理的上级),那时候拜访的时候由于产品经理缺席,由他们的事业总监(公司合伙人之一)来接待我们,也因此我有了这个事业总监的联系方式。我知道这个事业总监对产品的敏锐度很高,如果产品相关,并且是好的产品,我觉得他会有兴趣。

这次我不打算以S公司的关系去联系他,因为相隔1年多了,我不确定他是否对我印象还深刻(以他的做事风格,我觉得他应该记得我,但可能印象没那么深刻了)。我想以全新的身份去开发他,我还是比较有信心能够引起他的关注。为什么?因为我太了解他们了!所以知己知彼,真的很重要。

理由一:我知道有他邮箱的供应商很少,各种垃圾邮件看的少,我的邮件不容易被忽略。

理由二:以对N公司的了解去引起他的兴趣,如果不是亲自拜访过,或者跟他们合作过,一般人是不知道F公司跟N的关系,这点就足以可以引起他的兴趣。

理由三:经过那次拜访,我比较了解他,我知道他对供应商的要求是什么,他的关注点是什么。

这个事业总监是一个做事很严谨的人,标准和要求也很高,看待事情的角度也很广,如果是一般的小业务(嗯,当初我拜访他的时候就是个小业务,主要由我们经理撑场),我觉得不一定能hold住他。也因为现在这家公司的实力够强(硬实力完全能够匹配他的要求),加上比起一年前的自己,我觉得现在的我,有这个能力独当一面去对接他(软实力也能够让他信服)。

顺便分享下这家F公司的情况。第一次拜访这家F公司的时候,是我刚进入S公司的第2个月,我的经理带着我一起拜访的。对这家公司的初次拜访,不得不说开了我的眼界,以下内容是我当初拜访这家公司之后的总结,我其实忘了当初这么详细的总结。

ca40b70835eec24fe7510faabf0ef921.jpg

b3c1d800bdcbcc2b6be9a1d3ab8cb8df.jpg

0f0a97ff6a8d7e4a5ce73db0403b7532.jpg

e81e9965e9506720daefe0523c85044a.jpg

(我个人的想法:无论你去拜访客户还是供应商,多关注别人做的好的地方,都是可以学习到的地方的。我很喜欢跟人打交道,我觉得我总是能学习到很多东西。引用汪大的一句话:三人行,都是我师。)

对于这家公司的全面了解是通过我之前分享的”客户拜访SOP"的流程走下来的,如果没有前期这些工作,也许不会获得这么全面的信息,很多问题客户不会主动告诉你的,需要你提出开放性的话题,进行拓展和延伸的。说了这么多,只想强调客户拜访SOP的重要性。

开发信发送之后,不到5分钟的时间,他就直接电话回我了。

一开始表示好奇,我怎么知道他们公司和N的关系,我如实回答了我是谁,之前在S公司工作,还拜访过贵公司,他说他记得我,大概寒暄了下。他就直接进入主题讲产品了。他说对这个产品非常感兴趣,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产品,一直夸我们老板很有眼光。他是一个看待问题很全面的人,对产品和市场也非常的专业,作为N的所有产品的采购办,他自己接触很多产品,哪怕是新产品,他总能捕捉到一些他客户可能想到或者没想到的问题先进行了解,他是真的很专业,我觉得这是我需要学习的地方,这需要一定的工作思维和经验的沉淀。他马上抛出了一些问题,很多问题说实话我也回答不上来,我说之后我会确认之后再回复给他,他也知道我刚进这家公司,所以能理解。

其实我想表达的是,从他的问题当中我已经了解到很多信息了,对这个产品的关注点是什么,这个产品解决和不能解决客户哪些痛点等信息,他推动了我去深入了解这个产品。所以跟专业的客户打交道,你总是能学到很多东西。

很多时候,我们对产品还没有客户专业,我觉得也不用因此而没底气,我们都是从新人过来的,都需要一个阶段,不可能所有的大客户/专业客户打交道的就是经验丰富/专业的供应商,但我们需要培养自己的一个能力:自己不会的,学会去请教专业的人,整合信息,做专业的回复,甚至通过“借势”,去呈现给客户方案。

我知道他还有其他的零售客户渠道,如果产品通过他进入北美,我觉得完全能够支撑我的业绩,我打算这边先建立联系看看,澳洲再开发1-2个就差不多了。对于G产品,产品类别比较单一,不是我的重点。我的重点是办公家具,公司未来会在办公家具不断拓展新的品类,一旦掌握几个重要的客户资源(跑道),之后那便是滚雪球了,这才是我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现在这个客户,已经推广给他们的零售客户了,他说他的客户都非常有兴趣,也已经寄了样品了,年后等反馈中。

这一个多月我跟这个客户才真正开始建立联系(磨合),我觉得这一个月我所呈现的服务和思维对他来说应该是满意的,哪怕这次项目不成功,只要关系在,我相信未来有其他产品,也还是有机会的。更何况我已经从这个客户榨取到很多信息,可以通过他的信息去开发其他客户,增加我开发的成功率。

这几天我又发现了一个新机会😝,同时可以避免内部竞争,这个就下次做分享吧。

以下是我的几个总结:

01

据了解到公司今年新招进来的品牌组的业务,业绩都没有超过10W美金,我觉得如果没有这种宏观意识,考虑到市场容量和市场需求量,想着如何去布局,去调整,被动分配到哪个市场,就一个劲的去找遍这个市场的客户,自以为很努力了,也很拼了, 到最后业绩还不是理想,也意识不到根本原因是什么,这样是很难突破的。也不能说公司分配给我的这几个小国家就一定没戏,只能说达不到我的预期(订单规模),我也不愿意花太多的时间成本在概率比较低的事情上。所以前期的基本调研我认为还是很有必要的,选择比努力重要,先选择相对正确的方向,再努力吧。

02

之所以我比其他人多一些选择,可以自由切换市场,也是因为我具备了市场调研的能力,以及有自己的“模板体系”,可能我需要付出前期的2-3个星期的时间在摸索,但是我觉得不影响我整体的方向的前进。(嗯......是时候给料神课程好好打个广告了, 证明我也是料大的粉丝,咳咳。。。。)

03

不管选品也好,选择新的行业也好,不要局限于市场调研报告,这只是参考的其中一个点,最关键的点是从现有的资源出发,你的优势有哪些?这才是最快的通道。

04

我深深体会到冰大之前讲到过的很多经历,眼光一定要放长远,前期各种投入和努力,暂时没有收获,一定会以某种形式给予你回报,只要你在做正确的事情。

这篇文章在草稿箱已经躺了半个多月了,是时候该出来了.........

离王者还有两个“加精”,打算在春节的时候升级。

小伙伴们,能不能升级靠你们了!!!😍😍

哦,对了。。。。我打算明天在下一篇也跟上我写给客户F的开发信思路,刚好结合这个真实案例去分享,更真实,更有参考价值。

关注作者,看更多TA的好文章 个人展示
我是小K姐姐 谁在评论里提醒下这位作者,懒得连名片都没填写。
举报
收藏
转发
0/500
添加表情
评论
评论 (75)
最近
最早
3天2夜学会建站
置顶时间 :

设置帖子类型

普通
新闻
活动
修改

圈内转发

0/104

分享至微信

复制链接

举报

请选择举报理由

留联系方式
垃圾广告
人身攻击
侵权抄袭
违法信息
举报

确认要删除自己的评论吗?

取消 确定

确认要删除自己的文章吗?

取消 确定
提问
设置提问积分
当前可用积分:
-
+
20
50
100
200
偷看

积分偷看

10积分
我的积分(可用积分)
确认偷看

问题已关注

答主回复后,系统将通知你

不再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