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恺撒大帝的文章《谈谈如何站到老华的肩膀上》惊艳了我,内心只有一句感叹——“就怕流氓有文化”,看来“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放过”的恺撒是凭实力花心,绝不是靠颜值,毕竟也没有。不过,上帝是公平的,让恺撒拥有了恺撒般的才华。
在文中,恺撒对于老华的第一个观点“只买贵的,不买对的”,补充了自己的解读:
“1)所谓贵的选择,真正的思想是在你经济范围许可的范围内,选择最好的东西,而不是选择性价比最高的东西;2)贵和便宜必须能明确对应完全不同的交付品质及效用;3)从投资的角度来说,选择贵的东西,还需要考虑买入的时机,长期持有的时间以及安全边际。”
从以上3点解释看得出,恺撒阿姨也是为年轻小盆友操碎了心,生怕大家只取字面意思,于是在第1点“不选性价比”之后又强调了“必须能明确对应不同的品质”和“买入时机”等,可以说是解释的相当完备了。但也正是这份苦口婆心,使得第2、3点在逻辑上和第1点出现了些许矛盾。
战战兢兢跪在恺撒阿姨的肩膀上,妄谈一点老阿姨我自己的看法:
📍1、关于第1点,我完全赞同。
尤其是老华说的买表要从正规的渠道购买这个观点,我有血泪教训。总之,奢侈的东西就要奢侈的去买,贪小便宜吃大亏。这个观点,和恺撒阿姨完全相同,不赘述。
📍2、关于第2点“贵和便宜必须能明确对应完全不同的交付品质及效用”,恺撒举例说大众旗下的不同品牌车实际上都用了同一品质的发动机,只是换了不同的壳。所以在没有本质不同的情况下,不要选择“徒有其表”的东西。
当然,从“性价比”角度来说,没有必要为了空洞的品牌付费。但是,这样不就是又在考虑“性价比”了么?同样的品质,加了一个不同的牌子,为什么就可以让人心甘情愿的买单,不也是因为品牌也是价值?“品牌”本身不也是商品的一部分吗?无形资产不也是资产负债表的一部分吗?
举个例子,绝大部分的房产大V都会劝告大家不要买CEO盘,因为过往无数的经验都证明了这个道理——豪宅涨的慢。那是因为大家只看到了房价,而豪宅最大的价值是看不到的“感觉和人脉”——即“住的爽和圈子”。
爽的感觉和人脉都是无法量化的,但是看不见的价值不等于没价值。举个如假包换的栗子,N年前我阿叔在做项目的时候遇到了一个很大的难题,当时真是一筹莫展。那天他在新搬入的小区里散步(当地数一数二的豪宅小区),碰到M叔也在散步,他们就攀谈起来。我阿叔无心的说了自己遇到的难题。没想到M叔说那个地方的县委书记是我同学啊,我给你写个条子吧。那个天大的难题在第二天就解决了。后来这个项目为阿叔带来的经济效益绝不是房价上涨能比拟的。但是,外人只看到了房价不涨,却看不到阿叔的收益。
常听到一种说法“有钱人都有个特征——人傻钱多”,因为明明差不多的东西,自己买的是又便宜又好——性价比高。其实,便宜东西的好都在明面上,而那些贵东西的好往往都是无法诉说和无法看见的。但这些“无形资产”带来的回报却是无价的。于是有钱人继续花更多的钱买更贵的东西变得更有钱,而精明的人继续计算性价比省更多的小钱变得钱更少。因为他没有体验过“无用的东西”,不知道“免费的东西才是最贵的”。两种人生选择进入两种循环,最后就是彻底的分化。
当然,你能不能用得起这个贵的东西,即能不能让这个“无形资产”变现,核心关键点是“你是否也同样的贵”。比如栗子中的阿叔,如果不是本身就在做项目,就算碰到M叔,也只能聊聊天气吧。所以,如果自己本身不匹配“豪宅”“豪车”“豪包”,那么物对你来说就是一种消耗,正如吃一个月的泡面去买LV。所以“财富唯一的秘密就是配得上它”。
📍3、关于“买入的时机,长期持有的时间以及安全边际”。
很多聪明人就是考虑太多所谓的“买入时机”而错过了“最佳时机”。最难的是找到“好东西”而不是“找到好时机”。因为价值投资的核心关键之一是“长期”。那么,从长期来看,一、两年之内的损失根本就不足挂齿。而对于好的东西来说,永远都是稀缺的,所以它永远也不会便宜到让你满意。在满足安全边际的情况下,买入就是了。
很多人会说,如果这样“无脑买入”的话,就会损失投资效率。但是,考虑“效率”不就是另外一种形式的计算“性价比”了嘛。而且,要想做到极致效率,必须满足两个条件:极致专业和极致运气。这两个条件,比中彩票要难多了。
概括来说,“只买贵的,不买对的”隐含的意思就是中国的古老智慧——“难得糊涂”——凡事不要算的太清楚。
有些东西是看的见的,有些东西是看不见的。薛兆丰老师在课堂中讲到:经济学关心的一个最核心问题是比较和选择。而要做好比较和选择,一个重要前提,就是不仅要看见那些看得见的东西,还要尽量去看见那些不容易看见的东西。
看得到的价值,通常都有等值的代价,而看不见的价值才是真正的价值。
最后引用两位名人名言让我的文章蓬荜生辉:
⭐香蕉哥:拥有大智慧的人抓大,拥有小聪明的人抓小。
⭐菲茨杰拉德:至高的智慧在于,同时持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却依然具备行动的能力。
狗尾续貂,妄议经典,恳请不吝赐教@恺撒大帝
分享至微信